龍石佑
去年春節期間,我讀了美國羅恩·克拉克的《優秀是教出來的——創造教育奇跡的55個細節》一書。讀著讀著,冰災中的春節,我比別人多了份融融的春意。今年春節,又拿出來重翻一遍,那種春意的融融、感奮的欣欣,仍然叫我久久無法平息。
掩卷之后,不禁想,到底是什么讓我覺得如此充滿希望、充滿感動和充滿振奮呢?
羅恩·克拉克,一個在步入講壇之前厭惡教師這個職業的人,執教伊始,接手一批不能按時完成作業、缺乏自覺性和上進心、有著各種各樣小毛病又難以改正的“問題學生”,卻在28歲時獲得美國最佳教師獎,成了“創造奇跡的男人”,被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夫婦三次接見。他的魔力在哪兒?
在書中,克拉克講了他教育的55個細節。在“細節決定”論盛行的21世紀,汪中求先生出版了《細節決定成敗》,一紙風行。克拉克本書的上市,無疑得天之助,再加上這55個細節,不管是對于教師還是對于學生抑或對于家長和社會,可以說招招管用。自是流行天下。
然而,我認為,這本書或者克拉克給人的觸動,不應該僅僅是他所提供的每一個細節。這55個細節,絕對不是教法之全部,也絕非應對教育的不二法門。在復雜多樣的教育行動之中。在應對鮮活的教育對象之際,要成功,要優秀,我們還必須創新,必須豐富。
55個細節都是克拉克的實踐和創造。如此艱辛的實踐和豐富的創造,源于什么?我們創新的力量在哪里?
專注,優秀來源于專注,力量產生于專注。是專注,改變了克拉克的職業之情;是專注,開創了克拉克的教師之旅;是專注,造就了克拉克的優秀之功。
首先,是專注于職業熱情的傾注。在第一次踏進教室接過學生的時候,他就決心要給他的學生不同于以往的生活,一種更加好的生活,給班上的每一個學生創造精彩。
這種要改變現狀、要帶好每一個學生、個個要優秀的理念,已經遠遠高于一個都不能少、個個要到校的決心了。于是,在他的教育生涯里,他不斷地制造驚喜來增添情趣;而當他看見孩子們臉上洋溢的興奮時,這個富有愛心的小伙子身上的教育情思就得到了無限止的催發和蔓延。于是,我們從55個細節中,看到了七年如一日的一個興奮而辛勤的身影。2500多個日日夜夜,長耕不輟,熱情不減。單就這一份執著與積累,便足以構成奇跡,便足以讓人感動!
其次,是專注于學生人格的尊重意識。尊重源自平等的意識。我們談論較多的是愛護學生、熱愛學生、愛生如子,我們少于做到或難于做到的是尊重學生、理解學生、與生為友。可是,在克拉克通過自己的努力,使每一個孩子都“感覺到自己確實是被人需要、被人愛著的”,“要讓他們成長并快樂著”。
這樣,便有了真誠祝賀獲勝者的舉動,因為他深知孩子們渴望鼓勵和祝賀,千萬不能吝嗇自己的掌聲;便有了他人正處于窘境、千萬不要老盯著他的勸告,因為人都不愿意別人瞧見自己的尷尬;便有了主動詢問表示關心的細節,因為對別人表示感興趣,容易融洽關系,多問別人,傾聽他的思想,容易得到他的喜愛與尊敬。
再次,是專注于學生成人的所有細節。相對于學生的成才來說,克拉克先生更注重于學生的成人。他在書中雖然只是說了55個細節。但給我的印象,他卻在關注學生的喜怒哀樂,關注學生的衣食住行,關注學生的言談舉止。他要從這些所有可能影響學生生活和成長的方方面面來影響學生。教育學生。
他的55個細節看似平凡,看似順手拈來,實際上,如果沒有殷殷善意之心,沒有時時處處對他人的在意和尊重,沒有超乎尋常的細心和細膩,不去經常觀察、經常思考、經常感受并形成習慣,是很難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