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業宏
以人為本是指經營者或管理者的一種領導方式或理念。以人為本的管理,指在管理過程中以人為出發點和中心,圍繞著激發和調動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展開的,以實現人與企業共同發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動。以人為本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提高企業生產力的重要條件。
一個長期在野外施工的流動企業,如何做到以人為本,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一是以客戶為本。以人為本的外延是以客戶為本。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面臨殘酷的競爭。在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前提下,還必須牢固樹立“客戶第一”的經營理念。因為它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命脈。企業要以市場為導向,誠信守法,為客戶提供合格產品,得到客戶認可,將我們的勞動、知識、管理、資源、團隊精神等整合,將共同作用的結果轉化為企業的價值。
二是重視員工的需求。企業的終極目標是要創造利潤,利潤要靠企業員工去創造。員工應該成為企業各級領導者關注的中心、工作的重點,通過行之有效的手段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氛圍激活創造性。要充分考慮員工的各層次需求,建立健全適合企業、員工的激勵機制,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尊重員工、關心員工,盡量滿足員工的合理需求,維護和保證員工的正當利益,為員工的自我實現創造良好環境,使員工的自尊得到滿足。對員工多一些“人文關懷”,多做暖人心的事,多說暖人心的話。
三是培養員工。培養人才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是以人為本的重要體現。企業要建立一套面向未來的培養計劃,給每位員工提供學習培訓的機會,滿足他們知識更新的要求。隨著企業由生產型向管理型的轉變,員工隊伍結構發生了變化,知識結構、年齡層次、價值觀念也發生了變化。承攬的工程施工難度大,技術標準新,使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在不斷引進人才的同時,要著力在培養員工技能上下工夫,要為員工實現自我學習、向師傅學習提供條件。在工作中,對員工既要關心又要嚴格,分析、研究員工的個人愿景,內部多組織參觀學習重點、新穎的工程項目,請有作為的年輕人現身說法,組織相互交流學習等,激發員工的創造性和智慧,使企業人才輩出,后繼有人,努力實現個人成才,企業發展的“雙贏”格局。
四是培育企業共同的價值觀。 企業是由個體組合而成的團隊,在這個團隊中,既要實現個人成才,又要實現企業發展,這就需要團隊行為一致,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在共同價值觀的指導下,企業才會有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培育企業價值觀的過程中,必須建立起共同的目標、共同的意識和共同的責任。要認清企業的現狀,在謀發展中,員工要在思想認識上達到統一,就是要創造更高的經濟效益,實現更大的企業價值。同時,要樹立共同的危機意識,施工企業作為一般性的競爭行業,市場競爭殘酷而激烈。過去我們常說“居安思危”,現在到了“居危思危”的時刻。面對現狀,要艱苦拼搏,不能有絲毫懈怠。
在完善企業各項制度的同時,要用共同價值觀將其協調一致。企業的各項制度,帶有強制性,它對員工來說,并不是自覺的行為規范。只有把二者協調一致,才能使強制性的制度轉化為員工的自覺行為。這是因為“存在決定意識”,不同的制度強化不同的價值觀。如:過去的平均主義分配制度,他包含了“平庸”和“懶漢”的價值觀,現在按勞動要素、按勞取酬等的分配制度,它強化“積極進取”和“勤勞工作”的價值觀。同時,又要承認,共同的價值觀對企業制度又有反作用。二者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近年來,我們開展的“執行力”年活動,就是解決落實不力的問題,只有落實有力、到位,就會做到協調一致。
在企業管理中,我們開展了“標準執行年”和“流程管理年”活動,進一步提高了我們的執行效率,提升了團隊執行力,夯實了企業管理的基礎。管理實踐證明,任何科學的管理手段,都是對人行為的控制。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對工作的興趣、熱情和敬業精神等思想活動,對工作效果起者十分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管理者,既要抓管理,又要抓解放思想,轉變思想觀念,將科學的管理理念融入每位員工的思想中,落實到每位員工的行動里,真正讓標準成為習慣,使習慣符合標準。
[責任編輯 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