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督
國際金融危機的寒風吹走了珠三角和長三角很多國內外的資金,而遠在祖國西南邊陲的云南和西部省份境外企業和國內企業卻顯得氣定神顯,沒有絲毫離開的跡象,這充分顯示了西部省份經濟的強勢發展正吸引著國內外商客。據調查了解在西部省份投資的商客從未有過撤資的想法,西部省份經濟正在轉型,未來會有更大的發展機會,在西部發展的豫商正是看好這一點,眷戀著西部,在西部商機中尋找發展機遇。
一、西部豫商的概況
1999年11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敲定應對西部進行大開發的戰略決策,劃定了中國西部的范圍,西南五省市(四川、云南、貴州、西藏、重慶),西北五省市(陜西、甘肅、青海、新疆、寧夏)和內蒙古、廣西以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恩施等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所占面積為685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的71.4﹪,其中土地面積538萬平方公里,占全國土地面積的56﹪,目前人口約4.0億,約占全國人口的30﹪.西部地區又是我國少數民族集聚區,全國55個少數民族中有44個分布在西部各省、區。最為明顯的是伊斯蘭教和佛教,是連接西亞、南亞、東亞的橋梁,是走出國門的橋頭堡。
隨著黨中央、國務院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逐步深入,豫商們看到了西部的發展機遇,就像當年赴特區一樣,勇敢的走進了西部省份。據不完全統計,西部12個省區,有10個省區成立了河南商會,還有1個省正在籌備當中,在西部的豫商企業有上萬家,其中從業人員達1000多萬,涉及房地產開發,金融,礦產開采,醫藥制品銷售,水電開發,機械制造,食品加工,城市公共管理和基礎設施建設,電信服務,農牧業開發,種植,養殖,鐵路,公路建設,餐飲業,酒店,翡翠珠寶玉器加工銷售,物流業,能源開發,工程建筑等諸多行業。
就云南而言,在滇豫商企業已達一千多家,從業人員達30萬之多,在生意上涉及房地產,金融,建筑,礦產,機械制造,醫療,珠寶玉器,食品加工等行業,涌現出了世林房地產、豐晨集團,華衡科技,瀚林圖文等眾多知名企業。安陽的建筑業,原陽的重型機械制造,駐馬店防腐處理的防滴漏工程,洛陽三門峽的礦業開采、冶煉,南陽玉器加工銷售等在云南市場上成為行業的帶頭人。為云南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實現了利潤,信譽雙豐收。
二、豫商在西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豫商足跡遍布西部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去年以來在金融危機和國家宏觀調控的雙重壓力下,西部豫商經受了寒冬煎熬后,隨著國家和西部省份關于擴內需保增長促消費的措施出臺,為西部豫商提供了發展機遇。不論是天山腳下,還是西南邊陲,豫商在發展自己的同時,積極為當地舉辦招商引資推介會,把西部省份的資源優勢,基礎設施建設和二、三產業推介給全國豫商,特別是隨著產業升級換代,西部的發展空間,投資環境,資源利用等優越條件,使更多的豫商到西部投資發展。
一是規模產業的帶頭作用,讓西部豫商嘗到產業的大規模帶來的經濟大效益,比如原陽 重型機器制造,四川藥品的制造都顯示出豫商的大智慧和大作為。
二是特色行業的主導作用,使豫商紛紛踏上西部地域尋找商機。眾所周知,西部區域的礦產資源是全國的三分之二,加上西部基礎設施建設薄弱,拉內需保增長是新一輪經濟發展的大舞臺,只要搶占先機,占據資源,來西部發展的豫商一定會有大作為。
三是河南的崛起,家鄉的變化推動著豫商向西部走來。這些年,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家鄉的變化讓游離四面八方的豫商有了堅強的后盾,中原崛起讓西部豫商感到揚眉吐氣,特別是近幾年在豫商聯合會的領導下,全國豫商風起云涌,西部省份的豫商紛紛搶占先機,在大開發中占據了一席之地。就拿云南來講,河南商會成立之初并沒引起當地政府的重視,商會成立后,通過實實在在的工作,誠信為本,合法經營,照章納稅,積極參與當地經濟社會活動,使當地政府和社會對豫商有了新的認識,現在已成為云南經濟發展席的座上客,在某些行業領域,成了主角,家鄉的巨變讓我們在外地的商人們心里感到特別的得勁。 四是豫商精神淵源遠流長,中原文化的厚重,教育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豫商。多年來西部豫商始終秉承草根成長,信用為本,行商無疆,傳承有脈的精神,把中原文化傳播到西部區域。據統計,在西部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成立河南商會期間,最具影響力就是在當地能聽到來自家鄉的豫劇,看到中原的文化藝術作品,感受到中原文化的博深。作為從中原走出來的豫商,根沒忘,情末了,為家鄉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的意愿始終牢記在心。
五是西部豫商對當地GDP所作出的貢獻。自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西部地區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地方財政收入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工業生產增長速度平穩加快,居民消費價格水平繼續回升,固定資產投資速度加快,進出口貿易增速有所回落。拿云南來說,上半年云南省經濟同比增長7.7﹪,比一季度加快0.4﹪,二季度增長8﹪.第一產業增長5.5﹪,第二產業增長5.3﹪,第三產業增長11.4﹪.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9.1﹪,排全國第四位。全省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2.8﹪;商品房產銷售額度同比增長1.9﹪。財政收入同比增長3.2﹪,今年以來增速首次扭負為正。當然比云南經濟增速好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很多。西部地區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大,戰略位置重要。十年來,中國西部地區快速崛起,GDP年均增長率達11.42﹪,高于全國水平。西部地區國內生產總值已由1998年的一萬四千六百四十七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五萬八千二百五十七億元,年均水平高出近兩個百分點,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增長最快的十年。2008年,西部地區國內生產總值增幅超過東部,占全國GDP的比重接近一成八。
六是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狀況及社會地位。西部地區居民收入在過去十年間快速增長,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內蒙古、寧夏、陜西、重慶等八個省、市區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都高于9.7﹪的全國平均增速。特別是內蒙古連續八年GDP增速居全國第一,十年間年均增速高達一成六,陜西和西藏以12.18﹪緊隨其后,就連增速最低的云南也達到9.7﹪.十年間,西部地區貧困人口規模逐年減少。農村絕對貧困人口由1998年 底的2029萬人減少到2006年底的1175萬人。低收入人口規模逐年下降,2000年到2006年,西部農村地區低收入人口減少了三成七,從3490萬減少到2196萬。農村居民收入出現多年來未有的快速增長勢頭。
雖然西部大開發已取得階段性成就,在經濟總量上,扭轉了東部間經濟差距進一步拉大的態勢,但由于自然,歷史,社會和長期落后所帶來的限制和觀念上的落后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解決,東部發展的鴻溝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填平,在一定時期內西部地區還必須承受經濟接軌,社會轉型所帶來的痛苦。從經濟上來講,西部地區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相當于全國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東部地區平均水平的40﹪,所以,西部地區迫切需要加快經濟發展的步伐。
三、西部豫商在發展中所遇到的問題
西部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因地理歷史,文化的影響,豫商在西部發展中受到諸多的制約,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1.傳統文化中負面因素的制約,主要表現在宗教、信仰方面。
2.農村經濟向現代城市經濟轉變中觀念的滯后。一是農村非農產業發展緩慢,二是不愿意離開家鄉,三是交通不暢,信息閉塞。
3.聚合作用附下的影響
4.資源規模弱小
5.產業市場化程度不高
6.信譽度,美譽度脆弱
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西部省份經濟不發達,市場不活躍,流通不暢,發展緩慢。
四、西部豫商的發展方略
正因為西部是不發達地區,缺少人才、資金,黨中央、國務院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給豫商在西部提供了發展空間和機遇,西部豫商要利用好這次機會,把握時機,重拳出擊,我認為從三個面做文章。
1.大融合,大合作是西部豫商發展的必然選擇。
2.走出去,請進來是西部豫商發展的有效途徑。
3.以人為本是西部豫商發展的無價之寶。
在這方面我們也在進行嘗試,從2008年開始,西部已成立的河南商會會長們開過三次聯席會議,大家對大合作形成共識,現正在醞釀合作項目和合作形式,使西部豫商團結起來,共克時艱,實現多贏,聚集西部豫商之力量。
五、危中搶機,西部豫商的發展展望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企業的沖擊,多年以來,西部豫商不斷推進共克時艱的努力,其集中體現之一,就是商會接連舉行各類會議和活動,會長們坦誠見解,深度磋商,集結共識,明確方向,展望并落實應對挑戰的最高信心、理念、責任和方略。會長們審勢度時,不斷協調步驟,研究應對措施,有效制止危機對企業的沖擊,在危機中尋找商機。
1.搶抓機遇是河南人的傳統優勢。河南人自古以來有著艱苦奮斗、吃苦耐勞、勤學好問的傳統美德,在困難面前不退縮,在復雜條件下思想敏銳,洞察力強,有戰勝各種困難的決心和勇氣。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河南人敢于闖天下,遍布全國乃至世界許多國家,靠的是勤奮,憑的是本事,西部豫商在欠發達地區能扎下根創業,有的在較短時間就取得了驕人業績,在行業中占據主導作用,很多商會在較短時間里就贏得了當地政府和社會的好評和認同,豫商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形象越來越好。
2.西部地區的外貿依存度不高,西部企業受影響較小。當前西部經濟由于相對良好的基礎面和能夠產生積極作用的一系列經濟發展政策,總體呈現積極向好的發展態勢。拿云南來說,上半年,全省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587.16億元,同比增長49.1﹪,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5.5個百分點,排全國第四位。投資貢獻率明顯加大,從行業看,上半年全省制造業投資增長51.6﹪,電力,熱力的生產與供應業投資增長15.3﹪,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投資增長94.1﹪,公路投資增長62.4﹪,鐵路投資增長2.2倍,航空投資增長4.7倍。從這組數字看出,云南和西部省市區在拉內需保增長方面步子大,信心足。
3.產業調整內引外聯必將使豫商率先走出低谷。西部省市區經濟結構大多是資源型,上游產品比較大,只有下游的銷售進一步增加,資源型產品的需求才會進一步增加,這充分表明,西部經濟結構有所改善和調整。在新一輪經濟結構調整中,豫商要把握機遇,搶占商機,要把有實力的企業家組織起來,成立投資公司,借鑒東部沿海民間資本投資的成功經驗,結合西部各地的具體情況,建立連環式的融資模式,利用區位優勢,在異地或多地成立民間資本聯合體,在西部大開發中充分運用好民間資本。另外,在結構調整中要依靠科技發展,掌握關鍵技術,占領科技制高點,產出高端產品,在競爭中占據優勢。要引導會員企業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藥、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上轉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只有這樣,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站得住腳,保持領先地位和持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