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鵬輝
中圖分類號:TN94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0-076-01
摘要:鄉鎮有線電視,只有在鎮政府和縣廣播電視局的領導和支持下,才能加大投入,改變原來帶“病”運作現狀;才能保證法令暢通,加強有效管理措施,凈化熒屏;才能提高電視播放節目的質量和品位,逐步納入全省有線電視網絡,走上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軌道
關鍵詞:鄉鎮;有線電視;管理
有線電視是廣播電視發展中的產物。它是單獨或混合利用電纜、光纜或者微波的特定頻段傳送電視節目的公共電視傳輸系統。它包括接收、傳送無線廣播電視節目,播放自辦廣播電視節目的有線電視臺和接收、傳送無線廣播電視節目的共用天線系統。有線電視和無線電視相輔相成,有線電視既可以加強無線廣播節目的傳送,又可以增加電視多套節目的覆蓋率,更有效地發揮廣播電視的宣傳作用。改革開放以來,各地大搞有線電視,鎮、鄉上電視差轉,恢復廣播,解決了農民群眾聽廣播難,看電視難的問題,大大改變了廣播電視工作局面。但在發展過程中,由于過于急功求成等原因,鄉鎮有線電視難免存在一些問題:
1.大部分有線電視網絡帶“病”經營。有相當一部分甚至未經廣播電視部門批準,他們只是看到有線電視有利可圖,自己根本沒有技術,不懂業務,建臺時又不通過廣播電視部門的技術指導,致使被社會一些投機者有機可乘,為他們購買質量低劣的前端設備。安裝后,信號損耗過大,同時,不是放大器壞。就是播控器有問題,不到一年半載,就搞得“滿身傷痕”。
2.線路安裝不規范。有些安裝人員對施工要求、技術指標知之不多,對線路走向隨意安排。安裝各種分支器帶有一定的盲目性,造成不應有的資源浪費和信號相互干擾等遺留問題。
3.鄉鎮有線電視不重視社會效益。他們辦有線電視的指導思想不清,不是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而只是講經濟效益。
4.隊伍建設跟不上。鄉鎮有線電視的隊伍缺乏嚴格培訓,文化程度偏低,很難把握電視宣傳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同時,維修人員不足,技術力量薄弱。
應如何針對存在的問題加強管理,使之更好服務于社會呢?我們認為,鄉鎮有線電視應由鄉鎮廣播電視站統一管理,加大對鄉鎮有線電視的管理力度,才能使鄉鎮有線電視走上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軌道,為全省有線電視實現聯網打下基礎。
一、鄉鎮有線廣播電視必須歸口管理
鄉鎮有線電視規劃、建設、運營和管理,必須由鄉鎮廣播電視站獨立負責,其他部門不得插手;廣播電視站也不得與其他部門合建有線電視網。農村非廣播電視部門開辦的有線網絡,不論規模大小,一律移交鄉鎮廣播電視站管理。鄉鎮有線電視只有在政府部門的管轄下,才能發揮其喉舌作用,更好地為當地政府服務。
二、發揮市廣播電視局職能作用,加強鄉鎮有線電視管理
市廣播電視局要從政策、技術上大力支持各鄉鎮廣播電視站,依靠當地政府,幫助各廣播電視站健全機制、加強科學管理。
(一)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實現依法治理
法的穩定可以保證制度的穩定。對鄉鎮有線電視的管理,要根據《廣播電視管理條例》《廣播電視保護條例》,體現電視行業特點,結合當前農村的實際情況和發展方向,制訂相應的政策法規體系。
1.辦理相應建站的《許可證》。
2.廣播電視站和有線電視轉播站不能被私人承包經營管理。
3.安排專門頻道完整轉播中央、省、市和市臺新聞節目。
4.嚴禁插播各類節目錄像帶。
5.規定有線電視管理費收費標準,依靠當地政府部門,加強收費管理。
6.做好衛星電視地面接受轉播站設施的管護工作,杜絕設備、設施以及信號被盜。
7.妥善落實好維護管理的報酬及設備設施維修經費。要制定措施,對存在問題要敢抓敢管,以責無旁貸的態度,一抓到底,務求抓出實效。
(二)協調有線電視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關系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辦有線電視不能不要經濟效益,但也不能只講經濟效益,不講社會效益。要明確,辦有線電視的指導思想是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在提高節目播出質量和規范性同時,要做好轉播上級臺節目工作。另一方面,要多渠道積極籌劃資金,搞好有線電視建設,以有償服務的形式開展經濟創收,以有線養好無線。
(三)加強隊伍建設
廣播電視是一項高科技事業,廣播電視宣傳具有很強的政治性與政策性,這就對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水平提出了相應的要求。目前鄉鎮有線電視的隊伍建設與事業發展很不相適應,很多從業人員連分支器和分配器的功能都弄不清楚,根本談不上使用廣播電視共纜傳輸,有線電視網絡一網多用等新技術。所以市廣播電視局和鄉鎮政府要選拔一名工作認真積極、政治性強、作風正派、業務水平高、具有開拓精神的人員負責廣播電視站的主要工作。同時,加強從業人員的思想道德教育,培養他們敬業、勤業、講道德、樂于奉獻的精神;加強技術人員的培訓,保證設備的維修;加強對有線電視安裝隊伍的理論知識和業務知識的培訓。對培訓合格的發上崗證,對連續兩次培訓都不能合格者,堅決取消其上崗資格;在新吸收從業人員時,一定要經過培訓合格,政治思想好,文化程度達到高中以上。 三、積極改造前端設備,高標準要求新成立的有線電視轉播站
廣播電視局和鎮政府要從政策、技術、經濟上大力支持各有線電視轉播站,積極對前端設備進行改革。以鎮政府名義動員當地致富戶捐助一些,鎮政府拿出一些,各有線電視用戶集資一些來解決資金投入問題。然后廣播電視局派出專職技術員,從轉播多套節目上考慮更新前端設備,合理修改主干線以及各支線。對聯網條件成熟的,使其與廣播電視局有線電視聯網,為今后全市乃至全省有線電視聯網打下基礎。對新批準成立的有線電視轉播站,廣播電視局要嚴格要求其作出完整、詳細的有線電視發展規劃,并幫助其合理化。同時派出技術人員,協助購買高質量的前端設備,向有線與無線、微波、光纜和衛星相結合的現代化傳輸發射網絡發展。
鄉鎮有線電視,只有在鎮政府和市廣播電視局的領導和支持下,才能加大投入,改變原來帶“病”運作現狀;才能保證法令暢通,加強有效管理措施,凈化熒屏;才能提高電視播放節目的質量和品位,逐步納入全省有線電視網絡,走上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