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天宏
中圖分類號:D922.5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07-091-01
摘要:修改后的工會法增強了對工會組織、職工群眾、工會干部權利保護的力度,這對于保護工人階級的利益,最終確立工人階級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關系中的主人翁地位,落實黨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根本指導方針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關鍵詞:工會法;工會;權利;法律保障
《工會法》是調整工會活動關系的基本法。它為保障工會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規定了工會的權利和義務。從這個意義上說,它就是工會權利的保障法。修改后的工會法增強了對工會組織、職工群眾、工會干部權利保護的力度。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工會組織合法權益的保護性規定
1.保護工會組織的法人地位。《工會法》第14條規定:“中華全國總工會、地方總工會、產業工會具有社會團體法人資格。基層工會組織具備民法通則規定的法人條件的,依法取得社會團體法人資格”。工會法承認工會的法人資格,就意味著法律對工會組織的成立,對工會的財產和經費,對工會的名稱、機構和場所,對工會行使民事權力的行為都將依法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隨意撤銷、合并工會組織。”(《工會法》第12條)
2.對基層工會組織的保護。《工會法》第12條規定:“基層工會所在的企業終止或者所在的事業單位、機關被撤銷,該工會組織相應撤銷,并報告上一級工會。”這就是說,基層工會一旦成立,除非其所在企業終止或者所在的事業、機關單位撤銷,并報上一級工會知情的情況下,才能撤銷。否則任何組織和個人都無權撤銷基層工會。
相應的基層工會主席作為法人代表,任何組織和個人也無權隨意調動其工作或撤銷其職務。這在《工會法》第17條中作了明確規定。
3.對工會組織權的保護。《工會法》第6條規定:“工會依照法律規定通過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組織職工參與本單位的**決策、**管理和**監督。”第20條規定:“工會代表職工與企業以及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進行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合同。”這就是說工會不但有權組織本單位職工開展**決策、**管理和**監督活動,而且有權組織本單位職工進行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合同,以保護職工在政治和經濟方面的合法權益。這是確立職工主人翁地位的一項關鍵權力。
4.對工會經費和財產的保護。《工會法》第43條規定:“企業、事業單位無正當理由拖延或者拒不撥繳工會經費,基層工會或者上級工會可以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不執行支付令的,工會可以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第45條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和企業、事業單位、機關應當為工會辦公和開展活動,提供必要的設施和活動場所等物質條件。”第46條規定:“工會的財產、經費和國家撥給工會使用的不動產,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占、挪用和任意調撥。”第47條規定:“工會所屬的為職工服務的企業、事業單位,其隸屬關系不得隨意改變。”這些法律規定為工會開展工作和維權活動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質保證。
5.對工會參與權的保護。《工會法》第33條規定:“國家機關在組織起草或者修改直接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規、規章時,應當聽取工會的意見”。“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對涉及職工利益的重大問題,應當聽取同級工會的意見。”“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勞動就業、工資、勞動安全衛生、社會保險等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時,應當吸收同級工會參加研究,聽取工會意見。”第28條規定:“工會參加企業的勞動爭議調解工作” 6.對工會監督權的保護。《工會法》第20條第4款規定:“企業違反集體合同,侵犯職工勞動權益的,工會可以依法要求企業承擔責任。”第21條規定:“企業、事業單位處分職工,工會認為不適當的,有權提出意見”。第23條規定:“工會依照國家規定對新建、擴建企業和技術改造工程中的勞動條件和安全衛生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進行監督。”第24條規定:“工會發現企業違章指揮、強令工人冒險作業,或者生產過程中發現明顯重大事故隱患和職業危害,有權提出解決的建議,企業應當及時研究答復”。第25條規定:“工會有權對企事業單位侵犯職工合法權益的問題進行調查,有關單位應當給予協助。”第26條規定:“職工因公傷亡事故和其他嚴重危害職工健康問題的調查處理,必須有工會參加。工會應當向有關部門提出處理意見,并有權要求追究直接關系的主管人員和有關責任人員的責任”。
二、對職工合法權益的保護性規定
1.對職工群眾團結權的保護。《工會法》第3條規定:“在中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機關中以工資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依法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阻撓和限制。”
2.對職工群眾權益的保護。《工會法》第5條規定:“職工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行使**權利,發揮國家主人翁作用,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第19條規定:“企業、事業單位違反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和其他管理制度,工會有權要求糾正,保障職工依法行使**管理的權利。”“法律、法規規定應當提交職工大會或者職工代表大會審議、通過、決定的事項,企業、事業單位應當依法辦理。”第36條規定:“集體企業的工會委員會,應當支持和組織職工參加管理和監督,維護職工選舉和罷免管理人員、決定經營管理的重大問題的權力。”第9條第2款規定:“各級工會委員會由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第6條規定:“工會通過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協調勞動關系,維護企業職工勞動權益”。第33條規定:“國家機關在組織起草或者修改直接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規、規章時,應當聽取工會意見。”以上法律規定為職工群眾行使參與權、管理權、決策權、選舉權、監督權、協商權提供了最基本的法律保障。
總之,修改后的工會法對工會組織、職工群眾的基本政治權利和基本經濟權利都加大了保護的力度,這對于保護工人階級的利益,最終確立工人階級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關系中的主人翁地位,落實黨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的根本指導方針都具有重大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