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帆 許 偉
中圖分類號:TP3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0-095-01
摘要:高職教育主要是培養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教學時要突出實踐教學及技能訓練。本文從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出發,對計算機文化基礎課程在高職院校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字:高職教育;計算機基礎;復合型人才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在各行各業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高職教育是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一種模式。高職計算機基礎教育不能是普通高校計算機教育的翻版,而應有自己的體系特點。因此高職計算機基礎教育在整個高職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高職教育的主要目標
培養動手強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是高職教育的主要目標。計算機在人們生活中越來越重要,而且國家提出了中學生就應會使用電腦的目標,使得職業院校學生入學時就掌握了一定的計算機知識,而并非零起點。但由于沒有明確小學、初中、高中及大學計算機課程之間的區別和聯系,高職生生源和對口升學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水平與高中生難以等量齊觀,這與我們培養的目標不符,要求我們必須重視和加強高職計算機基礎教育,這對提高高職整體教育質量,增加高職競爭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教育改革與實踐
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我通過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吸取經驗教訓,領悟到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雖然簡單,但要想教好卻并不那么容易。必須要研究學生特點,優化教學設計,還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下工夫:
1.應根據計算機技術發展水平和社會行業對人才知識結構的要求,制定能切實體現技術發展現狀、適應高職需求的教學計劃大綱。
根據高職專業培養目標,通過對工作崗位群的分析確定所需的能力或能力要素體系,再依此能力體系確定與之相應的課程體系,這是高職教育課程設置的重要特色。同時應注意:公共應用基礎知識的寬和專業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專。
2.要精心選擇、編寫和組織教材。
由于我們高職教育起步較晚,符合高職要求的教材非常缺乏,教材建設存在明顯滯后現象,應依據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突出能力培養方面的特色,積極組織編寫高職試用教材。要特別注意處理好理論知識傳授和實踐技能培養的關系,教材應緊扣培養目標和能力結構模塊對課程的要求。同時逐步編制音像輔助教材,開展多媒體教學,利用視聽技術,促使學生動腦動手,提高教學效果。
3.必須進行適當的教學改進
教學的方面應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中心,注意實用性、操作性、先進性和科學性。授課方式注意高職生的特點,從學生的認識規律出發,強調操作技能的訓練以及表達能力、協作能力和學習能力的訓練。
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可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如:
案例教學。引進案例入門、改造案例、拓寬制作項目,綜合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做”相結合的引探教學法。老師進行引導,而不是灌輸;學生的工作是對知識的探索和對技能的主動練習,不是死記硬背結論。使學習過程變成學習、應用、發展知識的過程,使教師與學生在建立平等互動關系的基礎上,用分析、討論、研究的方法去完成教學任務。
導學教學法。老師通過對教學目標和課程內容分布及其結構、課程重點和難點、課程在專業教學計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其他課程之間的關系的分析來進行講解,引導學生完成課程的學習。
教學過程中,課程可以通過實際問題引入,以實例引導,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千方百計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程度(演示、討論、答問)??蓛韧饨Y合,講授、操作、問答、練習、考核、實操等內容多線并行、有條不紊地推進。用實例來組織和貫通知識,可形成較為豐富、系統、完整的知識體系。通過課程設計以及對課程設計的總結,達到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
教學手段也可以多樣化。運用多媒體可以通過形象、生動、逼真的畫面引導學習,使學生結合實際以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應當依據教學內容、對象和環境的不同,本著高效便捷的原則,利用各種媒體的優點,使各種媒體為教學服務。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也可以向高校學習一些寶貴經驗,利用網絡資源進行一部分的教學活動,發布教學信息、布置作業、下載教學課件、利用BBS論壇交流學習經驗和思想等,為學生學習和復習提供方便,同時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結束語
總之,計算機課程是靈活性、實踐性、綜合設計性都比較強的課程。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只有改革現有的教學模式、內容和方法,才能真正實現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應用性復合人才。
參考文獻:
[1]王俊明.淺談在計算機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滄桑.2005.5).
[2]李效生.計算機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培訓.2005.12).
[3]顧莉.在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