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燦
中圖分類號:F810.42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0-110-02
改革開放以來,中小企業不僅成為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在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為社會化大生產提供必需的協作服務、創新技術、帶動中小城鎮建設等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隨著社會、經濟條件的變化,由于融資難度大、社會負擔重、政策支持力度小及其自身缺陷等問題,嚴重制約著中小企業的發展。本文欲從稅收政策層面就此進行淺析與考量。
一、我國現行與中小企業相關的稅收優惠政策
《中小企業促進法》作了以下定義:中小企業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有利于滿足社會需要、增加就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生產經營規模屬于中小型的各種所有制和各種形式的企業。與中小企業相關的一些稅種及優惠政策如下:
(一)企業所得稅
所得稅是對所有以所得額為課稅對象的稅種的總稱。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業所得稅法》統一并適當降低了稅率,從33%降為25%,降了8個百分點,另規定了兩檔低稅率:小型微利企業20%,高新技術企業15%。《中小企業促進法》規定,國家對失業人員創立的中小企業和當年吸納失業人員達到國家規定比例的中小企業,符合國家支持和鼓勵發展政策的高新技術中小企業,在少數民族地區、貧困地區創辦的中小企業,安置殘疾人員達到國家規定比例的中小企業,在一定期限內減征、免征所得稅,實行稅收優惠。
(二)增值稅
增值稅的最大優點是避免了重復征稅和稅負不公平的問題。2009年1月1日實施的《增值稅暫行條例》調整工業和商業銷售額標準為50萬元和80萬元,屬于小規模納稅人,實行簡易征收辦法,其適用征收率統一調低至3%。
(三)營業稅
營業稅是以納稅人從事經營活動的營業額(銷售額)為課稅對象的稅種。對全國試點范圍的非營利性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再擔保機構,由地方政府確定對其從事擔保業務的收入,3年內免征營業稅。對下崗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活動免征營業稅。
(四)其他方面
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創辦新的中小企業,對從事社區居民服務業的,可在3年內免征營業稅、個人所得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及教育附加費。
二、發達國家對中小企業創新的稅收政策
(一)美國在對小企業實行稅收優惠政策方面突出對小企業低稅負、激勵小企業進行設備更新的政策導向,以加快資金流向小企業,并促進小企業的創新。1981年的《經濟復興稅法》規定,雇員在25人以下的企業,依照個人所得稅稅率繳納,把資本收益稅的最高稅率從28%降至20%,并對創新型小企業的稅率減至14%。該法還規定,凡新購買的設備,若法定使用年限在5年以上者,其購入價格的10%可直接抵扣當年的應付稅款;若法定使用年限為3年者,抵免額為購入價格的6%。
(二)英國政府運用稅收政策,突出對鼓勵開辦中小企業并引導中小企業投資研發的政策導向。凡投資者創辦中小企業,其投資額的60%可以免稅,公司稅從38%降到30%。取消投資收入稅和國民保險附加稅。自2002年起實行的中小企業投資研發減免稅政策規定:年營業額少于2500萬鎊的中小企業,每年研發投資超過5萬英鎊時,可享受減免稅150%的優惠待遇,尚未盈利的中小企業投資研發,可預先申報稅收減免,獲得相當于研發投資24%的資金返還。
(三)日本對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通過低稅負和多種稅收優惠手段,體現政府鼓勵技術創新、能源節約的原則。日本對利潤較低的小企業按28%的較低稅率征收法人稅,遠低于利潤較大企業的37.5%征收率;通過折舊政策和稅收優惠,鼓勵企業為節約能源進行設備投資和使用新技術;中小企業在稅制適用年度投入實驗研究費用總額的6%可從法人稅或所得稅中扣除。
三、通過比照我國中小企業稅收政策中存在的不足
(一) 企業所得稅方面
新出臺的企業所得稅法統一了內外兩套稅法,并將企業所得稅稅率定為25%,降低了8個百分點,同時對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對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大部分的高新技術企業都是中小企業)。大大減輕了中小企業的稅收負擔。但是,現行稅法規定,被投資企業發生的經營虧損,投資方企業不得調整減低其投資成本,也不得確認投資損失,這項規定不利于中小企業對外投資,對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仍不夠徹底,不利于吸引中小企業投資。
(二) 增值稅方面
現行增值稅制把納稅人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兩類,小規模納稅人的征稅規定是:進項稅額不允許抵扣,也不得使用增值稅專用發票:經營上必須開具專用發票的,要到稅務機關申請,而且只能按“征收率”填開應納稅額。這些政策不但加重了小規模納稅人的稅收負擔,而且使購貨方因不能足額抵扣進項稅額而不愿購買小規模納稅人的貨物,使占總納稅戶80%甚至90%以上的小規模納稅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極為不利的地位,降低了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限制了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發展。
(三)營業稅方面
中小企業要發展,資金是第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融資難已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僅僅依靠中小企業自身的稅后凈利,中小企業的發展進度必然緩慢。由于社會觀念和中小企業自身技術落后等因素,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惜貸”,很大程度上導致了中小企業融資困難。
(四)其他方面
首先,稅收政策過散。我國現行針對中小企業的稅收雖然有優惠政策,但沒有形成固定的法律條款,缺乏系統性、規范性和穩定性;其次,納稅成本過高。中小企業的納稅期限較短,納稅程序較復雜,而中小企業往往由于規模較小,不會花大成本聘請精通財會業務、熟悉稅收政策的專業財會人員,造成建賬、財務核算、納稅申報等方面不規范、不及時,增加了中小企業納稅的難度和成本;再次,社會負擔過重。作為地方財政的主要來源,中小企業常被作為彌補財政收支平衡和轉嫁負擔的對象,中小企業的社會負擔較重。
四、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的思考
(一)出臺鼓勵中小企業創辦的稅收優惠政策
可以通過對新創辦的中小企業實行幅度較大的所得稅免征或緩繳等優惠政策,達到支持創辦中小企業的目的。對資金緊張的中小企業,可以通過對中小企業改制給予稅收優惠,對中小企業改造投資可抵免所得稅,以達到優化中小企業融資條件的目的,從而更有利于獲得銀行貸款和民間投資,可以使中小企業有充足的資金保障,促進中小企業健康快速地發展。
(二)在新的增值稅征收率調低的基礎上,根據區域差別,授權各地適當調整起征點。
現在新的增值稅條例已經將小規模納稅人的征收率調低至3%。在實際的操作中,還可以適當的提高小規模納稅人的起征點。考慮到我國幅員遼闊,中西部地區與沿海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相差懸殊,可授權省、市、自治區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在規定的幅度內自行決定起征點,通過以上調整來降低小規模納稅人的稅收負擔。
(三)加大支持中小企業融資和技術創新的力度
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國家可實行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貸款取得的利息收入給予減征營業稅的優惠政策,以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對中小企業貸款;關于中小企業技術落后的問題,國家可規定有關單位和個人轉讓或租賃專利,技術秘訣或新工藝給中小企業使用所取得的收入,給予減免營業稅,以增加中小企業的產品科技含量和提高其國際市場競爭力。
(四)整合規范優惠政策,加強稅收服務,減輕中小企業納稅成本和社會負擔。
針對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稅收優惠政策不夠系統、規范、穩定性差、透明度低等問題,加速清理整合進度,建立規范統一的稅收法律、法規;簡化納稅申報和辦理納稅程序,延長納稅期限,提高服務質量,通過加快稅費改革,清費立稅,逐步取消不合理的收費,減輕中小企業負擔,為中小企業創造一個寬松、公平的環境,促進中小企業的快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