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全國
中圖分類號:I236.6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0-156-01
豫劇,這朵藝苑中的奇葩,自清末民初以來,特別是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迅速發展壯大起來,遍布河南城鄉各地,流傳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包括臺灣,從它擁有的劇團數量、從業人數、觀眾人數來看,已是全國戲劇大家族中的數一數二的重要成員。作為一名新一代的豫劇小生演員,我為豫劇感到驕傲和自豪。
一、角色行當
中國戲曲表演最重要的特征是程式化。程式化表現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便是行當化。豫劇的角色行當,按一般的說法是四生、四旦、四花臉。戲班組織模式是”四生四旦四花臉,四兵四將四丫環;八個場面兩箱官,外加四個雜役”。“四生”即老生、大紅臉(紅生)、二紅臉(武生)、小生。”四旦“即大凈(黑頭)、大花臉、二花臉、三花臉(丑)。也有五生、五旦、五花臉的說法。演員一般都有自己專工行當,也有一些演員則一專多能,工一行外,兼演他行。
據說,早期豫劇以“外八角”(四生四花臉)戲為主,生行戲占重要地位。生行的大紅臉和二紅臉的界限很,大紅臉專演關羽;二紅臉專演趙匡胤、秦瓊、康茂才等類角色,主要是武功戲。小生行一般有文武之分,也有的演員文武兼備,武功戲較出色。旦行在以“外八角”為主時代,只占次要地位,但隨女演員的登臺與逐漸增多,在豫劇中取得了主導地位。大凈主要以唱功取勝,三花臉除表演詼諧風趣外,武功戲也有“盤繩”、“吊水桶”、”空中還原”、“探海”、“元寶頂”、“大翻身”等不少絕招。各行當都有自己的表演要訣,如手勢要訣是”花臉過項,紅臉齊眉,小生齊唇,小旦齊胸”,武打戲的短打要訣是“身如蛇形眼似電,拳如流星,腿似鉆;穩如重舟急似箭,猛、勇、急、快、坐、站穩如山”,在槍路上,有“走絲”、“連九槍”、“十三槍”、“九個鼻”、“八桿”、“單倒”等路數。青衣中閨門旦的表演要訣是“上場伸手似攆鵝,回手水袖搭手脖;飄飄下拜如抱子,跪下不能露腳脖”,“說話不看人,走路不踢裙,男女不挽手,坐下看衣襟”。彩旦的表演要訣是“斜眼偷看人,說話咬嘴唇;一扭渾身動,走路摔汗巾”。小旦的出場式是“出門按鬢角,雙手掖領窩,彎腰提繡鞋,再整衣裳角”。小生的表演要訣是“清、凈、沖”。“清”是清秀,唱詞吐字清,神態秀氣;“凈”是動作干凈利落,恰到好處;“沖”是武打勇猛,精神振奮。
豫劇在不斷發展變化,角色行當也在不斷發展變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豫劇表演藝術發展更加成熟,角色體制更加完善,由原來的生、旦、花臉三行擴展為生、旦、花臉、丑四行。生行又分為大紅臉、二紅臉、小生(包括官生、扇子生、翎子生、貧生)、須生、武生、老生、娃娃生;旦行分為正旦、閨門旦、花旦、帥旦、刀馬旦、武旦、老旦、彩旦、潑旦;花臉分為黑臉、白臉、大花臉、二花臉、毛臉;丑行分為官丑、公子丑、小丑、老丑、五丑、娃娃丑。
二、豫劇流派
(一)豫劇的地域分支
豫劇在清代末年已流傳河南大部分地域,而不同地區,其自然、地理、人文環境,畢竟存在著一定差異,豫劇這種藝術形式為了求得與當地觀眾審美情趣的對應,自然要做些適應性變動,以致形成同一個劇種不同的藝術風格,唱腔、表演,甚至上演劇目都具有地域特色。因為這種風格的不同主要源于地域的不同,因而我們把這種不同風格稱之為“地域分支”。
流布于開封周圍的稱祥符調;流布于商丘周圍的稱豫東調;流布于沙河一帶周口、漯河一線的稱沙河調;流布于登封、密縣、滎陽以西的為豫西調,也稱西府調;流行于安陽、濮陽、鶴壁一帶的成為豫北調,也叫高調。
(二)豫劇的個人流派
當地域分支合流之后,成熟藝術家的演唱風格成為豫劇的創造者和接受者共同關注的問題。某些藝術家的風格為觀眾所接受、所熟悉、所喜歡,因而也被不少演唱者學習和模仿,于是在豫劇這個大家族中,又有以演員的個人演唱風格為代表形成一些流派。
在今天豫劇的流派有主要是以1980年河南省流派匯報演出評定出來的”豫劇五大流派”和后來追認的流派以及今天觀眾所推舉的流派大致有:常香玉大師創立的常派、陳素真大師創立的陳派、崔蘭天大師創立的崔派、馬金鳳大師創立的馬派、閻立品大師創立的閻派、桑振君大師創立的桑派、唐喜成大師創立的唐派、李斯忠大師創立的李派(凈行)、牛得草大師創立的牛派、王素君大師創立的王派(生行)、李樹建創立的李派(生行)等。
以上流派可以說觀眾都已認可,并在觀眾中享有較高盛名,但是一部分還沒被官方所正式認定,本人在此特別說明一下。
三、當今豫劇行當和流派中出現的問題
在今日的舞劇舞臺上,可以說是生旦凈丑行當發展十分不平衡。很多院團缺失小生演員,特別是男小生。像銅錘花臉、架子花臉、武生、武旦等是十分稀缺。以至于因為行當缺失,導致很多戲不能上演,或者用其他行當來替代,結果觀眾和專家很不滿意,破壞了整體演出效果。好在這一現象已引起有關部門的高ss度重視,正在下手解決。
今天豫劇界的中青年演員在學習流派時,在沒有繼承好的基礎上就敢于去進行所謂的創新,結果是老師、專家、領導、觀眾幾不滿意。希望我們的青年演員們要先繼承后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