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興
中圖分類號:G633.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0-189-01
摘要: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文本從五個方面討論了幼師生寫作創新能力的培養途徑,結論認為,人的主體性和創造性是人的素質核心,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走創新之路,創新提高幼師生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幼師生;寫作創新能力;培養途徑;自主意識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江澤民同志1995年在全國科技大會上的講話)在這個高度信息化、知識化的時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已成為時代對教育的迫切要求,國家發展對教育的強烈要求。寫作是一項創造性很強的勞動,其本質特征就是創新,因此,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走創新之路,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創新提高幼師生寫作能力的培養途徑。
一、培育學生興趣,拋卻思想包袱
興趣的重要性世人早有公認。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亞杰認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迸d趣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和內驅力,也就是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作為一種情感性極強的活動,寫作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真實的流露,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然后才能有所表達。與其他學科相比,寫作更需要作者全心全意地真情投入,正如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所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因此,學生的寫作興趣的重要性顯得尤為突出。陶行知先生指出:“治學以興趣為主,興趣愈多,則從事彌力;從事彌力,則成效愈著?!钡?,目前大部分幼師生對寫作缺乏興趣,甚至對寫作懷有厭惡、恐懼的情緒,視寫作為畏途。因此,培養、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成為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有的放矢,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消除學生的厭惡、恐懼心理,拋卻視寫作為沉重包袱的畏難情緒,以期寫出優秀作品。
二、拓展學生生活圈,增強課外閱讀
幼師生語言貧乏,是影響學生寫作創新的又一瓶頸。語言貧乏,思想隨之泯滅,語言豐富,思想因之生色。要引導幼師生從閱讀尤其是課外閱讀中吸收寫作的養分。葉圣陶先生講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的關系?!贝_實,閱讀是一種內化的吸收,寫作是一種外化的表達,二者是互補的關系。需要注意的是,課外閱讀除了要追求數量外,還要注重質量,也就是閱讀的方法,在閱讀中,應該養成多比較、多歸納、多揣摩、多體會的習慣,惟有這樣的閱讀才能對提高寫作技能產生積極的影響為寫作創新打下堅實基礎。
三、張揚學生個性,鼓勵獨特追求
學生作為寫作主體,個性有差異,其寫作也必然呈現著多樣性。心理學研究表明,在寫作上,有人傾向于藝術型,有人傾向于思想型,有人二者平衡。學生作為一個生命個體,都有鮮明的、獨一無二的自我的追求。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說指出,人有五種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后三種需要在每個人的身上都有其巨大的潛能,人人都有發展自我潛能的需要,人人都有積極向上的愿望和獲得成功的愿望。因此,鼓勵學生在寫作中表達自我追求,就成為教師義不容辭、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
四、保護學生自信心,提倡真實表達
寫作要表現獨有的個性與追求,就需要自信心。寫作是創造性活動,特別需要自信心。情感是個性特征的一個重要內容,寫作離不開真情實感,寫作寫出的應是生命個體心靈歌唱、心靈的跫音。長期以來,我們寫作教學運用的是一種“套用式”命題,這種固定的思維方式,讓學生按既定的角度去思考,去寫作,不敢創新,不敢越雷池一步,這必須要改變。因此,寫作中,注重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激發他們寫作的熱情,命題從形式到內容都力求新穎、有趣。學生往往用成人化、道德化、政治化的眼光看世界,不敢相信自己的感覺了,不敢在寫作中寫出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思想。要幫助學生尋找個性化的表達,鼓勵學生根據目己的寫作優勢和審美個性,以美的存在為目標,自覺運用新穎的材料和獨特的表達方式。要關注學生寫作的個性表達,讓學生自主、真實地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出來,用自由之筆,寫自我之境,抒自得之情,表自覺之意。
五、強化學生評價,內化習慣養成
16至18歲的幼師生自我意識增強,要求別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從評價的角度來看,他們最希望獲得老師的首肯。在寫作評價中,面批是十分良好的評價途徑。面批過程中,師生間的溝通和交流更直接和通暢。老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寫作態度和意圖,而學生可以從老師這里獲得更多的指導。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促進學習反思,有助于培養其獨立性、自主性和自我發展的能力。實踐證明,學生們很樂意在寫作后,主動接受這樣的評價。面批應盡量尊重學生的原意,少作主觀性批改,以免挫傷學生寫作的激情和限制學生的思維。這樣既重視了學生的本來意思,又盡到了語文教師的職責。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當一個人不僅在認識世界,而且在認識自我的時候,就能形成興趣與習慣。
總之,要使學生寫作有所創新,必須培養他們的自我意識,主體意識,獨特個性,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精神。當今世界是以“人”為中心的世界,人的主體性和創造性是人的素質核心,有個性的人,當然應該寫出有個性的文章。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C].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朱作仁.《語文教學心理學》[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984
[3]皮亞杰.《教育s科學與兒童心理》[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4]潘新和.《中國現代寫作教育史》[M].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5]楊成章,謝賢揚,李麗.《語文創造教育學》[M].主編重慶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