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占強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0-191-01
摘要:發揮歷史學科優勢,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是學科教育教學的重要環節。這就需要充分挖掘歷史教材,適時滲透德育教育,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需要課堂教學加強歷史知識聯系,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運用能力;同時還需要開展豐富的歷史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最終促進學生全面、和諧、活潑地發展。
關鍵詞:歷史;學科優勢;綜合素質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層次越來越高,尤其是對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更是擺在突出的位置。這就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斷轉變教育觀念,大力推進綜合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生動、活潑地發展。如何把綜合素質教育融于課堂內外,使歷史教育能為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服務,就成了擺在廣大歷史教師面前的一項迫切任務。下面就如何發揮歷史學科優勢,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談幾點看法:
一、充分控制歷史教材,適時滲透德育教育
作為一名合格的歷史教師,就應該明確歷史教育的目的,充分挖掘歷史教材潛力,不失時機地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諸如,我們講中國古代歷史,就應該讓學生品味中華五千年的燦爛文化,接受中華文明的傳統教育,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講中國近代史,我們就應該讓學生痛切地體會中國的恥辱,感受民族的危難,從而發自內心地懂得鄧小平同志提出的“發展就是硬道理”這一至理名言;講中國現代史,我們就應該讓學生仔細地了解中國共產黨如何帶領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由黑暗走向光明,建立煥燃一新的社會主義新中國。從而過到真情的流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同樣,我們講世界史,也應該讓學生在橫向比較中,認識每一個時期中華民族在世界之林中所處的地位以及所起的作用,從而增加民族責任感,勇挑建設祖國之重任。當前,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正蓬勃發展,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經濟的騰飛。然而不少青少年特別是中學生,往往被社會上的黑暗面所蒙蔽,忽視或否定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意義,甚至對改革持懷疑態度。為此,我們在講《商鞅變法》一節時,就可以據各國變法促封建制度確立的史實說明改革就前進,不改革就后退的道理;據秦變法最徹底,因而成為戰國后期最強國的史實,說明改革愈徹底,進步愈大的道理;據商鞅被車裂,但新法的得以推行的史實,說明改革是具有風險的,甚至要流血的,但卻是歷史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道理。從而向學生滲透支持改革,擁護改革,參與改革,獻身改革的思想教育。所以,我們應該充分地探索歷史教材,挖掘歷史教材,讓歷史承擔起它應有的思想道德教育作用。
二、加強歷史知識聯系,提高學生動用能力
歷史教師在教學中要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學生多思維、多聯系、多比較,使學生能把歷史知識進行縱向與橫向比較,從而幫助學生把握歷史事件之間內在的本質的聯系,形成歷史知識的系統化、序列化。(1)因果聯系:歷史的發展是連續的,這就要求在歷史教學中,用發展的觀點把握歷史事件之間及歷史知識構成諸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如講完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戰后資本主義國家革命運動”、“亞非民族解放運動”,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縱向比較,體會三者之間的因果關系。同樣,我們只有運用這種方法,才能夠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奧斯曼土耳其的侵略擴張,引起了新航路的開辟,又導致了西歐殖民者的對外擴張和掠奪,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又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2)時空聯系:講完一章節,我們可以或以時間為線索把握住在這一時間范圍內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或根據地域范圍歸納,概括歷史事件。這樣通過縱向或橫向的聯系比較增強了學生歷史知識的整體感,也為學生探索歷史規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敘述17至19世紀發生在大西洋沿岸的重大事件,這一問題就囊括了a、英國資產階級革命;b、美國獨立戰爭;c、法國資產階級革命;d、英國工業革命;e、拉丁美洲獨立運動;f、美國內戰;g、美西戰爭等諸方面的內容。(3)人物、事件綜合聯系:即以歷史人物的活動或歷史事件的演變為主線貫穿眾多時期眾多事件。如孫中山這一歷史人物我們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聯系總結:創建革命團體;領導并推動革命發展;護國護法運動;國共聯手合作等。通過這樣的聯系總結,不僅有助于學生全面、系統地把握歷史人物活動的全貌,而且有助于提高對歷史人物的分析和評價能力。再如學習中國古代封建經濟的發展,我們就可以從封建農業、手工業、商業這三個方面進行歸納綜合,形成獨立的農業封建史、手工業封建史、商業封建史。對學生掌握古代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總之,在歷史教學中,如果能加強歷史知識的聯系,不僅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積極性,而且也會大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開展歷史課外活動,全面發展學生素質
(1)豐富歷史文藝活動,陶冶學生情操。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可以廣泛地利用歷史教材中的內容,適時穿插歌曲、朗誦、排演歷史小品,模仿歷史人物或事件等有意義的活動,以此活躍歷史學習氣氛,并且通過情景感染和啟發學生,使他們在審美意識的培養中經歷自我教育,使他們的精神境界在藝術的感染中得到提高。換句話說,我們歷史教育工作者應該從死板的歷史知識灌輸中跳出來,使歷史教學文藝化、生動化。
(2)開展社會調查,鍛煉學生實踐能力。歷史知識是對過去的人和事進行總結、回顧和分析。如果能讓學生在了解并掌握歷史知識的基礎上親自深入社會,進行調查實踐,接觸歷史、發展歷史,那么就會既能使學生所學知識學以致用,又能培養他們的辨別能力和創新能力,使學生真正懂得辯證唯物主義歷史觀,從而“以史為鑒,可知得失”,真正能夠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重視收集活動、積累歷史素材。作為歷史的實物素材,在生活中隨處都可以發現,從而也隨時可以讓學生接觸歷史。為了促進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善于sss理解和發現歷史,我們可以讓學生注意收集歷史素材,諸如古錢幣、票證、紀念幣(章)等。我們還可以帶領學生參觀歷史古跡,領略感受歷史風景,體察了解風俗人情。這樣不僅使學生通過戶外活動增強了體質,而且享受了自然美、培養了他們的審美情操,激勵他們奮發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