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德安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0-205-01
物理實驗是研究物理學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加強實驗教學,不僅可提高物理教學效果,還可提高學生的實驗素質,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下面就我長期在一線物理教學工作中的經驗談談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及小實驗和小制作的一些想法。
一、在實驗前做好充分準備
教師將實驗教案從物理課時教案中分離出來,在實驗教案中,教師應該將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等備寫出來。教師還應該在實驗案中備寫出“實驗探究目的、實驗探究猜想、實驗探究設計、實驗探究數據統計表設計、實驗論證、實驗結論等六大環節”。并且要親自預做實驗,做到心中有數,實現“探究”。
二、在演示實驗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的內容主要包含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等三方面。演示實驗時要注意這幾點:
1.講演要有機結合。教師的任何演示都不是獨立的,而是一堂課有機的組成部分。教師不能只顧操作,不顧說明。應該邊操作邊講解,邊講解邊操作,操作時教師以簡明邏輯的語言指導學生觀察,引導學生思考,力求講和做真正融為一體,若講解缺少演示,很難把現象說得真實、生動;如果演示缺少講解,則如魔術,使學生興致了一番,然而收效甚少。
2.演示要抓好時機。簡言之,演示是由講解引出的。演示是為了學生科學思維提供依據的,所以演示應在分析論證之前,又要在問題提出之后進行。這時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利用舊知識苦思不得其解,求得新知識的欲望已在心中躍躍欲試,此時便是演示的最好時機。
3.演示要省時高效。學生對教師的演示是很感興趣的。教師要珍惜它,把握它。但中學生的這種興趣持續時間往往不長,所以教師應通過語言和動作的巧妙配合使演示緊湊地進行,一定不要拖泥帶水,否則將耗時越多,效果越差。如果有的演示確實需要時間很長,那就應當將整個演示肢解后分段進行,教師在各段間插以解釋和說明,按順序進行排演。
三、上好物理分組實驗課意義重大
在物理實驗中,學生分組實驗是最能鍛煉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的,因此上好物理分組實驗課意義重大。但是,目前在一部分教師中存在著這樣一種觀點——“分組實驗不如演示實驗,演示實驗不如口頭實驗”。之所以出現這種錯誤的觀點,筆者認為是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完成實驗,以至于最終學生從實驗中獲取的知識還不如教師在課堂上對實驗進行口頭分析獲取的多。教師若因此而以講述或演示的方式取締分組實驗,從應試角度考慮,可能會有一定的作用,但勢必要抹殺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抑制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對于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是極為不利的。物理分組實驗是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動作思維,對有關物理概念、定律進行檢驗,從而進行理論思考的升華的動態過程。實驗時教師要善于引導,讓學生積極動腦思維,大膽動手實踐。從而了解實驗原理,準備實驗器材,到進行實驗操作,測出實驗數據,得出實驗結果這一全過程都應充分體現學生在實踐中的主體作用。特別是學生在實驗中碰到儀器裝配不上,數據測量不準,實驗出現故障等等問題時,教師切忌動手,包辦處理一切。這種包辦代替表面上看起來似乎使問題很快得到了解決,但卻大大扼殺了學生思維和探索的勇氣,很不利于提高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引導學生按照實驗的程序要求,認真分析故障出現的原因,提出解決問題辦法,由學生自己動手糾正。我們對分組實驗的教學思路進行一些更新,有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創新不是憑空的胡編亂造,而是通過對客觀事物的觀察、分析、總結,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來得到前人沒有得到的結果、結論,或者是用前人的正確結論創建新的領域。物理離不開實驗,它的定義、定理、規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實驗和實踐活動中,那么我們所說的分組實驗不僅僅局限于現行中學物理教科書中所安排的實驗,也可變演示實驗為分組實驗。我們的分組實驗可在課上,也可在課下;可使用實驗室所配備的器材,也可自備自制教具,甚至可使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現有物品。經常用學生身邊的物品做實驗,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四、加強課外的小實驗和小制作的開展
初中物理可以說跟生活緊密聯系,那么加強物理與生活,社會和大自然的聯系是我們實驗教學的目的。物理課外小實驗是學生在課外自己設計,自己尋找實驗用品,自己動手,自己總結的簡單的實驗。小制作是完全通過自己設計,動手而成的能夠對生活有用的實驗。它們加深了物理知識與生產生活的聯系,為學生提供了大量動手的機會,彌補了課堂教學的不足,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加強物理教學與生活的聯系是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和重要途徑。小實驗、小制作的開展起到了聯系物理內容與生產生活的作用。另外,課外的小實驗和小制作還能克服某些演示實驗中能見度的不足之處,不失為輔助實驗教學的一個極好的手段。物理小實驗,小制作的題材廣泛,材料非常豐富,是激發學生興趣發揮學生創造性的有益活動。對每章或每節課后的小制作、小實驗,教師可適當給予指導,提出必要的建議。使得學生能夠善于動腦動手,因陋就簡就地取材,把小實驗、小制作活動搞得豐富多彩,生動活潑。雖然課外實驗活動在許多方面略顯粗糙或不規范,但學生的自主性、參與性高,尤其在設計和準備過程中那種富有創造性的思維及操作過程,是在其他途徑中無法體會到的。同時使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的應用無處不在,s激發他們自覺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興趣。
總之,大量的事實表明,如果大力加強實驗教學,積極開展進行正確的指導,必然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科情感,調節學生的觀察和思考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