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 劍
中圖分類號:TU985.1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10-251-01
摘要:結合居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我們從綠化的空間及理念開始闡述其對居民生活影響的重要性
關鍵詞:綠化;空間;理念;人性化
居住環境質量對個人具有壓倒一切的重要性,因為人們的絕大多數基本需求必須在家門口就近予以滿足。所以居住區綠化的方法及理念也逐步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而城市建設中較為活躍的居住區綠化更加受到人們的關注。所有居民都希望有一個安靜、清潔、舒適的生活環境,良好生活環境的建造重要的一筆便是居住區“綠化”的問題。居住小區是否受到居民的關注并讓居民感到滿意,除了良好的小區管理服務以外,另一個重要參考指標便是綠化美化的質量。
住宅區除了人以外,另一類主要的生命群落就是綠化植物,它們與人共同成長,是人們生存環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一些高大的植株往往成為歷史的象征,除此之外綠化對居住環境還有遮陽、隔聲、凈化空氣美化環境等實際功效。
居住區的綠化空間:
一、綠化空間的分割要滿足居民在綠地中活動時的感受和需求
當人處于靜止狀態時,空間中封閉部分給人以隱蔽、寧靜、安全的感受,便于休憩;開敞部分能增加人們交往的生活氣息。當人在流動時,分割的空間可起到抑制視線的作用。通過空間分割可創造人所需的空間尺度,豐富視覺景觀,形成遠、中、近多層次的空間深度,獲得園中園、景中景的效果。
二、空間的滲透與聯系同空間的分割是相輔相成的
單純分割而沒有滲透和聯系的空間令人感到局促和壓抑,通過向相鄰空間的擴展、延伸,可產生層次變化。
三、綠化的理念:
1.“以人為本”的思想為導向作為人居環境的城市居民區,其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小區住戶的要求,即居住區的綠化造景要最大限度地考慮居民的生活和休閑的要求。現代人所要求的生活質量的提高是圍繞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展開的,在物質生活得以滿足、精神生活逐漸豐富的今天,人們會追求一個更健康、與自己更有親和力地環境。居住區綠化中,不僅要考慮到美的要素,更要充分考慮居住區里的主體——人的需要,只有了解了這種需要,再從這種需要出發進行設計,進行必要的美的處理,才能達到居民滿意的效果。對于一個能滿足實用、美觀的原則小區設計,要“以人為本”的思想作思想基礎,以人立足點,從人的方位去綜合考慮,在此同時,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的發展是城市發展到現在的一種趨勢,就現在及未來很長時間都有其正確性。2.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園林發展方向18世紀以來,世界各國均以工業化發展的程度作為衡量經濟強國的標準,即“把追求GDP的增長看做是建設強國的唯一目標與動力”,在這各思想導向下,人類對自然造成了無窮的破壞。不過人類很快看到了自己對世界所起到的負面影響,1972年通過了《人類環境宣言》,1982年《我們共同的未來》中,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需要的能力的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在各界引起高度重視而用來指導城市小區綠化的直接表現就是出現了生態型小區綠化景觀,根據景觀生態學原理和方法,合理地規劃呈現空間結構,使廊道、鑲嵌體及基質等景觀要素的數量,及其空間分布合理,使信息流、物質流與能量流暢通;使景觀不僅符合生態學原理,而且有一定的美學價值,適于人類聚居。
居住區綠化空間“以人為本”的科學內涵,綠化設計中“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其最主要的并不在于居住區的建設是否選用頂級的建材、最好的配套設備與最時尚的設計風格,而在于它是否給人們一個方便的居住環境,是否能讓居民感到舒暢的人性空間,是否能給居民一個徹底放松的,安全舒適的家居環境。這就要求決策者和建設者們在充分了解居住區居民的年齡結構、職業、生活工作習慣、生理心理需求的基礎上進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設計,這樣才能使小到每一個細節都能充分體現尊重人體貼人的活動行為,體現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比如汀步的間隔要適合人的行走習慣;園燈的高度、亮度、風格要適合居民的生活習慣;園椅的數量、位置要讓居民休閑娛樂感到方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