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以下簡稱《貧》)講述了來自印度孟買貧民窟的少年賈馬爾·馬利克為找尋昔日愛人拉提卡而參加有獎電視節目并贏得巨額大獎的故事,該片在正視貧富懸殊下黑暗社會的殘酷現狀的同時,展現了平民百姓逆境求生的強烈意志和對夢想的不懈追求,這促使該片在第81屆奧斯卡評選中毫無懸念地勇奪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攝影、最佳導演在內的8項大獎,成為印度題材影片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歷年之最令人疑惑的是在代表印度電影巔峰的寶萊塢的眼皮底下,外來的和尚真的會念經?
這里,我們可以先不管這個外來的“和尚”是否會念經,只看“它”的后臺華納獨立影業和福克斯探照燈公司,就能感受到這部片子的強大氣勢,正是靠這兩大巨頭的強力支持,這部片子才有資格走進奧斯卡評委會的大門不過,很多事情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美好,《貧》的誕生也是幾經周折。先是《貧》的親身父母英國電影公司Celador Films沒有錢來拍這樣一部點,好不容易拉到了華納獨立影業的投資,完成了該片的拍攝和制作工作:然后華納獨立影業擔心該片沒有足夠的商業利益,又放棄了該片;幸好福克斯探照燈公司仍然“探照”到了該片的廣闊“錢景”,從華納手里買來這個燙手山芋,使其能在美國上映,并讓導演修改影片原來的悲劇結尾,換上現在的這個火車站熱舞團圓大結局。
除了強大的后臺支持,《貧》的幕后陣容實力也不可小覷。《貧》由曾執導《猜火車》的英國學院派導演丹尼和英國知名電影《光豬六壯士》的編劇西蒙·比尤弗伊攜手打造。盡管該片在印度拍攝,并采用了眾多不知名的本土演員,但在學院派導演和編劇的控制下,該片用完全是一部經典的好萊塢敘事風格電影,相信正因為這一點,奧斯卡大獎的評委們才會認可《貧》,才會認為他們是一部美國電影,而非印度電影,如果說,《貧》強大的后臺支持和幕后陣容為它開拓了通往奧斯卡的殿堂,那么《貧》所展現的世界,它所表達的精神,才是它獲得如此巨大榮譽的根本原因由于印度長期在意識形態上閉關自守,世界對印度的認識往往只在于印度的歌舞,然而《貧》為不知道貧窮為何物的美國人展現了印度最殘酷、最現實的一面,讓他們深深震撼。盡管《貧》講述的故事凄慘,但是在凄慘中那中樂觀向上,永不放棄的精神感染了奧斯卡評委,也感染了深處經濟危機中絕望的美國觀眾。
由此看來,《貧》的成功是偶然中的必然,是天時、地利加人和不知道,中國電影什么時候能遇到這種機會,也去拿幾個奧斯卡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