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寶根 閆 婭
2009年3月17日,世界銀行發布一份名為《貿易保護:初現端倪但趨勢令人擔憂》的報告,該報告顯示,自2008年11月以來,(320中的17個國家已經實行了47項貿易保護措施,以犧牲其他國家為代價對貿易進行限制。在世界各國經濟遭遇金融危機的無情吞噬、且各國政府謀求振興本國產業的背景下,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并正在迅速傳染開來。值得我們特別關注。
一、新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表現形式
無論是對傳統貿易保護措施的運作還是WTO框架中貿易救濟手段的使用,基于維護本國投資、就業的貿易保護主義火苗目前已經非常清晰地在歐美和新興市場國家蔓延,其紛繁復雜的主要表現形式如下:
1技術壁壘。技術性貿易壁壘是指一國以維護國家安全、保障人類健康、保護生態環境,保證產品質量等為由,采取一些阻礙其他國家商品自由進入該國市場的技術性措施。其主要表現在苛刻的技術標準、環境標準、嚴格的認證制度和繁瑣的檢驗程序等方面。美國、日本以及歐盟在商品標準、技術法規和技術認證制度等方面設置了多種貿易技術壁壘,特別是各種技術認證制度差異性大,認證難度和成本費用高,正成為歐美國家貿易保護的主要形式。如歐委會宣布從2009年5月1日起,所有輸歐產品中富馬酸二甲酯的含量不得超過0.1毫克/每公斤,而該物質廣泛應用于鞋類等輕紡產品殺菌及防霉處理。意大利衛生部發布部令,要求對使用該物質作為防霉劑的產品進行沒收和檢測,并特別指出要對中國產品進行嚴查。
2出口補貼。據世行報告,出口補貼已成為各國實行貿易保護的主要措施。如歐盟宣布對黃油、奶酪和奶粉實行新的出口補貼;美國對其三大全國性汽車企業給予174億美元的直接補貼;此外,加拿大、法國、德國、英國、阿根廷、巴西、瑞典和意大利也給本國汽車企業提供了直接或間接補貼。
3反傾銷。作為對中國進行貿易反傾銷最多的新興市場國家,印度自2008年10月以來的短短幾個月內已經向中國的青霉素工業鹽、熱軋鋼、汽車轉向軸等17種產品發起了反傾銷調查,涉案金額達15億美元。幾乎同一時間,阿根廷就紡織、制鞋等產品對巴西和中國提出了反傾銷調查,而且阿根廷目前已經作出了對中國自行車車架及把手等部件每公斤征收3.02美元的懲罰性關稅且長達5年的決定。與此同時,巴西、墨西哥和秘魯等也對越南鞋采取了反傾銷行動。
4特保調查。與傳統的反傾銷措施“先調查,后保護”相比,“特?!辈粌H具有“先保護,后調查”的優點,而且出手很快。正是如此,印度在過去一個月內向中國發起了七八起有關特保調查。其中近期對于進口中國的純堿產品從發起調查到作出初裁只用了10余天時間,對進口中國的鋁板及鋁箔的特別保障措施從立案調查到做出初裁只用了5天時間,而且分別加征31%和35%的從價稅。
5特別保障措施。保障措施(又稱緊急措施),是指一國(地區)在某種產品進口大量增長以至對其生產同類或者與之直接競爭產品的產業遭受損害時,為補救或者便利產業調整而針對引起損害的進口產品采取的臨時進口限制措施。其特點只是針對產品數量的激增對進口國市場的影響,而不考慮進口增長的原因。與同屬貿易救濟措施的反傾銷措施與反補貼措施制度不同,后兩者針對的是不公平貿易,而保障措施針對的是公平貿易條件下的進口產品。該制度的這一特點為各國所重視,都將保障措施作為重要的對外貿易救濟制度。特別是2002年初美國“201鋼鐵保障措施案”的實施使鋼鐵產業保障措施案件劇增。2009年4月22日,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USW)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原產于中國的消費輪胎提起特別保障措施調查,要求對從中國進口的消費輪胎(包括乘用胎、輕卡胎、小型貨車輪胎和運動型多用途SUV輪胎等)限額為第一年2100萬條,之后的配額為每年增加5%,期限3年。
6灰色區域措施。所謂灰色區域措施是指總協定成員國采取的在總協定原則和規定邊緣或之外的一些歧視性貿易政策措施。換言之,這些措施既不是合法的,也不是非法的,如“自動出口限制”、“有秩序的銷售安排”、“出口節制”、“進出口價格調控機制”、“勞工標準”等。這些灰色區域措施現已成為發達國家推行貿易保護主義所采用的有力武器,符合他們國內政治和經濟的強烈需求,但對廣大發展中國家產生了極大的傷害。自2005年以來,迫于歐洲國家的壓力,我國對一些輸歐紡織品實行自動出口限制,并和歐方達成協議,實施雙邊監控,一旦出現出口量大增,將發出預警,適當減少出口。
7禁止進口。在2009年初明令對中國鋼鐵、化工、紡織等產品實施進口限制措施之后,印度前不久更是宣布在未來6個月中禁止從中國進口玩具,其抬高對中國的貿易壁壘之行上升到了極致。雖然時隔不長印度政府對中國玩具的態度有所軟化,但其殘酷的“封殺”陰影卻是有目共睹的。
8提高關稅。與目前阿根廷政府提高農產品出口稅率相同時,埃及提高了砂糖進口關稅,并且巴西與阿根廷將連手提升南方共同市場國家對外進口稅率。而在提高汽車與收割機進口關稅之后,俄羅斯于目前又將牛奶、乳脂、黃油、煉乳的進口關稅分別提高15%到20%。
9貨幣貶值。為了保護本國產品出口的競爭力,最近半年以來,一些國家采取貨幣貶值的做法。如俄羅斯自去年8月至今已使盧布累計貶值55%,而哈薩克斯坦則創下了本幣一次性貶值25%的記錄,另外,亞洲國家中韓元兌美元在2009年來已經累計貶值20%,而泰國、新加坡、印尼等國貨幣等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大幅貶值。
10買本國貨。一些國家在其政府采購和投資計劃中,往往考慮優先采購本國產品,從而達到限制他國類似產品進口的目標,已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新隱患。尤其,此次金融危機后,許多國家相繼出臺刺激本國經濟的政府投資計劃,而“購買國貨”已成為刺激方案中的優先考慮。美國國會參眾兩院于2009年2月13日通過了總額為787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而這項計劃保留了帶有明顯貿易保護主義色彩的“購買美國貨”條款。該計劃中規定,凡方案中涉及工程、建筑用鋼和其他制成品全部由美國制造。
二、新貿易保護主義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
1我國出口企業遭受反傾銷調查增加,出口風險加大。據商務部統計,2009年1-4月,國外企業己累計提起針對中國的反傾銷案達90多起,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0%。因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經濟下滑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各國對海外貿易主動權的爭奪比以往更為激烈,從而引發反傾銷高潮。
加之中國在加入WTO后15年之內實際上仍被是為“非市場經濟國家”,這意味著到2016年12月10日之前,中國企業有可能遭受任何WTO成員國的傾銷訴訟。從2008年下半年到2009第一季度的反傾銷調查數據看,中國家具、紡織、熱浸鍍鋅板等鋼鐵制品、三氯蔗糖等食品,均已遭受反傾銷調查,而后續將可能引發相關行業更多的反傾銷訴訟。
2我國商品出口結構受到影響。據商務部相關統計,2009年一季度,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同比下降25,2%,我國食品加工和紡織品等勞動密集產品出口同比下降33.8%。由于我國出口商品中勞動密集產品比重高,出口商品的結構狀況決定了我國出口產品很容易受到反傾銷、環保法規和技術標準的影響和沖擊。如我國大量農產品和食品出口因為發達國家制訂的嚴格的農藥及有毒物質殘留量標準及嚴格的衛生檢疫標準而被退貨、索賠甚至是禁止進口;發達國家為保護其市場及其相關產業,以保護環境和人身健康為名,不斷設置各種綠色壁壘來限制我國產品出口。此次金融危機引發的新一輪貿易保護主義將對我國商品出口結構調整產生影響。
3我國出口市場受阻因素增多。雖然我國一直以來都采取市場多元化戰略,但由于拉美及非洲國家購買力不強,實際出口仍不多。目前我國商品的主要進口國仍集中在美、日和西歐等發達國家,他們的反傾銷、環保和技術法規又是世界上最嚴格最完善的,此外,經濟衰退使這些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從而使我國遭受新的非關稅壁壘阻礙的可能性非常大。據商務部統計,2009年第1~4月,我國遭受“兩反兩?!闭{查共25起,其中,16起由歐美日發起。再則,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出現,集團內的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大幅度減少,貿易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排斥集團外產品。
4雙邊或多邊貿易摩擦和糾紛增多。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一些國家基于自身利益,充分利用貿易保護主義的新趨勢,采取貿易保護措施,限制我國產品進口。貿易保護致使我國與一些國家經常引發邊貿易摩擦和糾紛,嚴重的甚至引起貿易戰,對雙邊、多邊貿易關系甚至外交關系產生消極影響。
三、我國應對新貿易保護主義的策略
第一,應把WTO規則作為遏制貿易保護主義的重要手段。盡管WTO規則及實施機制遠未臻完善,或者處于灰色地帶,難以成為遏制保護主義的“速效藥”。但不容質疑的是,WTO體制仍是各國默認的保護主義底線所在。至今尚沒有哪個國家公開背棄半個多世紀形成的自由貿易規則,而是盡可能地尋求所謂“合法的保護主義”,或稱“巧妙的保護主義”,恰恰說明了現有規則并未失效。美國府院最終達成的經濟刺激方案明確,應以與美國所承擔國際義務不相違背的方式實施,是一個最好的例證,根本而言,全球化下的復雜性相互依賴是確保WTO規則效力的真正基礎,因為任何國家過度短視的保護主義行為均可能適得其反。
第二,應積極推動國際社會危機干預政策協調。聯手遏制保護主義蔓延。首先,中國應與各國加強財政政策的協調。2008年,中國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大貨物貿易出口國,并且已經深切感受到危機影響之重,近幾個月以來出口同比連續出現兩位數下降。中國是世界上財政政策支持力度最大的國家,以緩解外需下降的壓力,因而對各國配套實施相關政策具有重要的利益。其次,應與各國加強貨幣政策的協調。密切關注各國匯率政策走勢,尤其是美元發展與美元資產的安全性,呼吁相關國家采取負責任的做法,防止出現競爭性匯率貶值引發的貿易戰。
第三,應鼓勵企業牢固樹立以質取勝的戰略意識,注意品牌和營銷渠道的建立。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競爭已經開始從產品競爭轉入到品牌、營銷、管理等綜合實力的競爭。我國出口企業應跳出惡性價格競爭的怪圈,追求產品的差異化和自主創新品牌的建立,以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根本上解決產品的質量問題。我國出口檢驗檢疫機構也應采取有效措施,運用先進的檢測手段和高超的檢測水平,通過嚴格把關和優良服務,促進出口產品的結構改善和質量提高。
第四,建立產業損害和國外貿易保護的預警機制。首先,要認真研究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體系、反傾銷調查體系和綠色壁壘體系,總結國內外企業突破貿易保護的經驗和教訓,建立國外貿易保護的數據庫,及時向企業傳遞有關信息,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幫助、指導國內企業突破國外新貿易保護主義的障礙。其次,檢驗檢疫機構應積極利用信息優勢,增強對出口商品價格的分析能力,及時發現低價競銷的苗頭,提供給有關決策部門參考。最后,應定期對一些敏感產品列出清單,與海關、經貿部門配合,公布有關商品的最低限價,并建立合理的出口商品評估制度。
第五,改善對外貿易戰略,減少貿易保護主義的威脅。一方面,應盡量分散出口市場。以往的外貿實踐證明,出口商品的批量越大,地區越集中,受到保護主義的打擊就越嚴重。因此,我們應該盡量避免在一個短期內向某一個國家或地區大量出口同類產品。同時我們應拓展新的海外市場,改變以往集中同少數幾個國家和地區做生意的狀況。在當今西方發達國家保護主義盛行的情況下,我們應特別注意開拓發展中國家這塊重要的海外市場。另一方面,應提供各種便利條件,支持中國有能力的企業走出去,繞開貿易壁壘,建立本身的全球生產體系和營銷體系,開辟新市場。我們應制定措施,鼓勵各地企業到海外投資設廠,特別到保護主義嚴重的國家去投資設廠,就地生產和銷售。到發達國家設廠既有利于提高我們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技術,還可以將一些國內銷售市場已趨飽和的諸如機械加工、機電等部門的企業轉向海外,以延續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