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 劍
色彩錯視現象,必須是在具有比較對象的前提下才能產生的。這個比較對象可能是環境四周,也可能攙雜其間,或者是主題互相重疊,否則單獨存在是不會產生色彩錯視現象的。主要是由于人的眼睛的生理構造與機能所引起的。色彩視錯的產生除以生理特征為前提條件外,還與物理因素、心理作用密切關聯,并且各具特點。大體上分,色彩視錯主要包括物理性視錯與心理性視錯。
物理性視錯
色彩視覺因主要受物理因素——色光的影響而產生的一種錯誤的色彩感應現象,成為“物理性視錯”。這種錯覺集中反映在色彩的膨脹感、進退感、冷暖感、輕重感等方面。一般情形下,暖色、亮色、純色等具有膨脹、前進、輕盈的感覺,而冷色、暗色、濁色等則極富收縮、后退、沉重的意味。從廣義上講,探討色彩的膨脹感,其實也就同時揭示了冷暖感、進退感和輕重感的視錯現象。
心理性視錯
色彩視覺因主要受心理因素——知覺活動的影響,而產生的一種錯誤的色彩感應現象,稱為“心理性視錯或視差”。連續對比與同時對比都屬于心理性視錯的范疇。
一、色彩對比現象
有關干色彩的錯視現象,幾乎可以說都是由這兩種現象所引起的,所謂的“同時對比”就是指同時間有兩種色彩互相影響,而產生了色彩上色相、明度、純度的差異,當然這里指的差異便是色彩的錯視了。如當我們在色彩構圖時,同一灰色在黑底上發亮,在白底上變深,同一黑色在紅底上呈綠色,在綠底上呈紅色,在紫底上呈黃灰色,在黃底上呈紫灰色:同一灰色在紅、橙、黃、綠、青、紫底上都稍帶有背景色的補色。紅與紫并置,紅傾向于橙,紫傾向于青。相鄰之色都傾向于將對方推向自己的補色方面;紅與綠并置,紅更覺其紅,綠更覺其綠。而“繼續對比”則是在觀察某種色彩之后,再去觀察其它的色彩時,受到“補色殘象”的影響,使新觀察的色彩產生了差異的現象,也就是產生了錯視。如當你長時間(兩分鐘以上)的凝視一個紅色方塊后,把目光迅速轉移到一張灰白紙上時,將會出現一個青色方塊。這是因為含紅色素的視覺細胞長時間的興奮引起疲勞,相應的感覺靈敏度也因此而降低,當視線轉移到白紙上時,就相當于白色中減去紅光,出現了青光,所以引起青色色感。
二、色彩對比產生的錯視情況
1色彩對比產生的錯視
在色彩調配過程中有“補色對比”、“冷暖對比”、“黑白對比”等現象,而這些對比現象在色彩學上稱為廣義對比,意指“同時存在”。其它如“色相對比”、“明度對比”、“純度對比”、“邊緣對比”,則被稱為色彩的狹義對比。我們知道在藝術設計中,相同大小的點,由于周圍產生對比的對象強弱不同,會使相同大小的點,錯視成不同大小的點。如果把這一現象應用在黑白對比上,則相同的灰色,在黑底與白底上也會顯現出不同的明度,它在色彩學上稱為色彩的明度對比。如果把明度不同的色塊并列擺在一起,會使人覺得明度較高的色彩相連的邊緣部分感覺到較為深暗,而明度較低色彩相連的邊緣變得較為明亮,這就是我們所講的色彩的“邊緣對比”,事實上它是由“明度對比”產生的,同時我們可以從以上兩個例子得知,這些錯視現象的產生,都是在周圍存在的對象同時比轉之下所形成的。
至于“色相對比”方面,主要是由心理的補色所引起的。所謂“心理補色”是指當我們的眼睛注視某種色彩時,視神經因刺激而感到疲勞,為了消除疲勞,視神經就會誘導出對比的顏色來,這就是所說的合理補色。心理補色通常是指色相環上相對位置的顏色。如,當我們注視紅色底上的橙色時,因為受到紅色底的刺激,所以被紅色包圍的橙色感覺會往紅色的心理補色即青綠色的方向移動,而感到略帶黃色。而被黃色所包圍的橙色,會使人感到向黃色的心理補色即青紫色的方向移動,而感覺略帶青色。以上的這種現象就是色彩學稱作為“色相對比”現象。
2色彩的前進與后退所產生的錯視
一般來說,明度高者為前進色,明度低者為后退色。若以色相來分析的話,屬于暖色系者較為感覺前進,而屬于冷色系者感覺較為后退。例如在設計構圖時,本為后面的點或線,若使用后退色的話,便可以使其感到更為后退的感覺。
色彩的前進與后退產生的原因,是和我們眼睛的構造以及色光的波長密切相關的,我們眼睛的構造由于為了要調節不同波長的焦點關系,于是長波長的色彩,看起來使我們覺得較近,而短波長的色彩則看起來較遠。又由于前進色的外表,看起來會比實際的有較大的感覺,所以又稱為“膨脹色”,而后退色的外表,看起來反而比實際的有較小的感覺,所以又稱為“收縮色”。因此,對于色彩前進與后退所產生的錯視現象,當我們在從事設計或配色時,必須給予適當的視覺修正,才能得到正確的效果。例如,善于使用色彩的服裝設計者,或者懂得穿衣的人,也會因為選擇的色彩適當,使得胖瘦能夠顯得恰到好處。因此在色彩與藝術設計中如果熟悉了色彩的前進與后退的特征,就能夠在藝術設計中充分的表現出立體感、空間感或深度感,使得畫面具有豐富的視覺效果。
3色彩的同化所產生的錯視
關于色彩的同化現象,例如,當我們將三種明度不同的紅色放在其中與一種相同的紅色背景上,這時,只有兩種紅色可以看出來,而看不見的另一種紅色,便被背景所吸收,也就是說被“同化”了。若明亮的色彩放在明亮的背景上,或深暗的色彩放在深暗的背景上均容易產生同化現象。因此,如果在色彩藝術設計時我們使用二種顏色,欲具有相同的色彩效果,在色彩的配色上如果善用同化原理的話,將可以表現出更有深度的配色。
同時在藝術設計色彩的運用上,灰色往往可以調節有色彩之間尖銳的配色效果。關于灰色這個功能,若從另一方面來解釋的話,就是灰色同化了有色彩,使每個有色彩看起來帶有灰色的感覺,而產生了調和的效果。例如把灰色夾在其它二種或三種有色彩之間,再來和沒有灰色夾在其間的效果互相比較一下,就可得到證明。不過,當灰色被有色彩包圍時,雖然這個灰色會產生明度不同的錯視現象,有時也會因為同化,使灰色帶有該有色彩的感覺。因此,在實踐中我們要靈活的、有效的掌握色彩的同化現象。
錯視在藝術設計上竟有著如此廣泛得用途,而利用錯視創作的美術作品則開拓了人類另一種視覺的領域,使一些美術作品變得極富內涵而又饒有生趣。這些作品不僅蘊涵著豐富的哲理思維,而且更能啟發視覺者的心靈。今后我們在藝術設計中有關色彩的調配是很重要的,要在日常生活中認真的觀察、分析、比較、養成敏銳的色彩觀察力和色感,為我們藝術設計的且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