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發于2007年年初的美國次貸危機,引發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造成國際金融市場的劇烈動蕩,不僅使美國經濟大幅放緩,而且波及歐洲、新興經濟體乃至全球,世界經濟出現了明顯減速。國際經濟環境的惡化對我國的國民經濟造成了較為明顯的不利影響,沿海地區受到波及較早。寧夏雖處西部內陸城市,但由于產業結構過于單一,過多依賴自然資源,高載能企業集中,外向型經濟特征明顯,在外需滑坡,沿海企業開工不足的情況下, 2008年10月以來,金融危機對我區的影響開始擴散和加劇。盡管國家和地方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經濟刺激計劃和措施,寧夏和全國一樣,經濟運行出現了積極變化,總體形勢企穩向好,但經濟回升的基礎并不穩固,不確定的因素較多。因此認真總結在本輪危機中寧夏經濟所受到的沖擊,找出寧夏經濟存在的弱點和不足,積極面對挑戰,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為寧夏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做出貢獻,具有重要意義。
一、金融危機對寧夏經濟的影響
2008年寧夏生產總值突破1098.5億元,同比增長12.2%,連續9年保持兩位數增長,總體呈現“前快后慢的趨勢。由于寧夏地處西北內陸,加上金融危機的時滯效應,2009年上半年,全區生產總值完成490億元,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1個百分點,因此金融危機對寧夏的影響不可低估,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工業經濟發展困難
寧夏區工業受金融危機沖擊較大,尤其是資源類產業受價格以及市場需求萎縮等因素影響,規模工業經濟效益增幅有所降低。2009年1-5月份,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速雖然實現了3.1%的正增長,但仍處在相對較低的增長水平。在13個工業部門中,占工業比重較大的電力、機械、有色、冶金、石油石化5個行業實現工業增加值仍分別下降20.4%、9.1%、11.3%、7%和1%。與之相關的大中型企業生產下滑較大,對整體工業經濟產生了較大負面影響。同時工業企業利潤降幅較大。1-5月,寧夏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8.10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0.4%。
(二)對外貿易形勢嚴峻
2008年10月以來,寧夏進出口貿易明顯萎縮;進出口下降幅度在西部十二省區市中排名第二,是寧夏有對外貿易史以來降幅最大的一年,其發展的難度為歷年所罕見,受國際市場有效需求急劇萎縮影響,寧夏外貿形勢從去年11月份以來一直承受巨大壓力。2009年1-8月,全區對歐盟的進出口額為15947萬美元,同比下降42.6%。對美國的進出口額為8111萬美元,同比下降36.2%,其同比降幅分別小于同期總體降幅4.6和11個百分點。1-8月份,全區監測的18種重點出口商品中有15種商品出口下降,總體同比下降55.1%,其,下降幅度在50%以上的達7種,其中輪胎、鐵合金、碳化硅及金屬鎂下降幅度仍在70%以上。
(三)對寧夏社會投資形成一定制約
寧夏的經濟增長屬于典型的投資驅動型,上半年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投資項目到位迅速,高投資支撐了寧夏經濟的增長。2009年 1-6月份,全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06.9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0.1%,增幅明顯高于全國同期增速。其中,中央項目投資、房地產投資和城鎮工業投資分別增長75.9%、40.3%和45.7%。其增長速度高于全國水平,位列西部第七名。但民間投資增長動力不足,一方面受金融危機嚴重影響,投資者信心和投資能力明顯下降,另一方面使地方財政收入滑坡,投入有限。與中央政府投資增長速度相比,地方投資增長乏力。同時,公共服務領域進入門檻過高,民間資本投資空間狹窄,在當前市場普遍供大于求的格局下,社會自發性投資的意愿下降。
二、金融危機對寧夏經濟影響的原因分析
近幾年來,寧夏的經濟始終保持兩位數的增長,然而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和影響下,一個內陸省份的經濟為什么會出現下滑的局面呢?我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寧夏工業產品大多是高耗能產品,高耗能工業占工業的55%,與煤炭、電力等行業在產業鏈低端形成了強關聯關系。經濟出現大的波動時,強關聯關系引起加倍波動,不利于區內經濟平穩運行。
(二)原材料行業集中度較低,企業數量多,但規模偏小,規模效益難以發揮。分散的小企業節能和污染控制成本高,對行業景氣變化的判斷準確性較低,抗風險能力差。
(三)寧夏經濟既是資源主導型,又是資源外向型,煤焦冶電等主導產品居于產業鏈的上游、價值鏈的末端,要靠省外、國外市場拉動,因此受外部需求影響較大,經濟回旋余地小。
(四)寧夏工業經濟長期存在的一些結構性問題和制約因素改善緩慢,輕工業是吸納勞動力的主要領域,寧夏輕工業雖然發展較快,但只占全部工業的15%,占比偏低,制約了工業對就業的帶動作用。
三、應對金融危機的政策建議
(一)繼續調整產業結構布局,提升能源工業的產業層次,增強核心產業的競爭力,這不僅符合我國整體結構調整的戰略,也為寧夏沿黃城市帶發展提供很好的契合點。
(二)加強對原材料行業的政策引導,提高行業集中度,逐步淘汰高污染、低效益的原材料企業,發揮規模效應,減輕環境壓力,提升整體抗風險能力;
(三)加快發展食品、紡織、醫藥、飲料等具備區域優勢的輕工業,本輪金融危機中我區特色農產品、生物醫藥、特色輕紡產品、清真食品等表現好于其他產品。扶持這些行業的龍頭企業做大做強,發揮大企業的聚集帶動效應,以增加就業,帶動農業發展;
(四)規范第三產業發展。“高危”產業和“避風港”都在第三產業,以第三產業作為擴大內需的主要對象,以刺激內需作為經濟增長的引擎。這就需要政府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繼續提高城鎮居民收入水平
(五)繼續實行以大項目帶動大投資,以大投資引領大發展的新思路,來引領特殊時期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寧夏經濟藍皮書:2008-2009年經濟形勢分析》:張進海、陳通明 主編寧夏人民出版社.
[2]《2008年寧夏統計年鑒》.
[3]《寧夏2008年金融運行報告》中國人民銀行銀川支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
作者簡介: 周彤云,女(1977.3-)碩士研究生,講師,寧夏區黨校經濟學教研部,寧夏銀川市西夏區寧夏區黨校經濟學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