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強 馬紅霞 趙 巍
摘要:被人們奉為金科玉律的費雪方程式曾經為全球貨幣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很大借鑒和參考價值,然而新形勢下,由于各種條件的改變,費雪方程式也應該不斷的進行完善,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經過完善發現,我國的貨幣供應量雖然有些過量,可是沒有國外人士所說的大量的超額貨幣,所以貨幣管理當局在制定貨幣政策時,應充分考慮貨幣需求的收入彈性和價格彈性的變化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貨幣政策。
關鍵詞:金融危機 費雪方程式 彈性
被人們奉為金科玉律的費雪方程式曾經為全球貨幣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很大借鑒和參考價值,然而新形勢下,由于各種條件的改變,費雪方程式也應該不斷的進行完善,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本文將分析費雪方程式的不足,然后提出關于費雪方程式的完善思路,為中國的貨幣政策的制定提供參考。
一、費雪方程式
費雪方程式是檢驗社會貨幣供應量的一個比較有效的理論。該方程式的主體就是下面的公式:
MV=PQ (1)
式中,M為貨幣需求量,V為貨幣流通速度,P為總體商品價格,Q為商品交易量。
對公式(1)兩邊取對數并微分可得:
M/=Y/+P/-V/(2)
其中,“/”代表增長率。
費雪認為,貨幣流通速度V是一個制度變量,在短期內變化很小,可以假定V/ =0。由于在現實生活中,交易量Q不易被及時、準確地統計到,因此后人就用國民收入Y來代替Q,這就可得到M/=Y/+P/。也就是說,在假定貨幣流通速度穩定的條件下,貨幣供應量的增長率應等于經濟增長率與通貨膨脹率之和。當貨幣供應量增長率不等于經濟增長率與通貨膨脹率之和時,其差額即為超額貨幣,即超額貨幣EM= M/-Y/-P/。
二、費雪方程式的缺陷
費雪方程式的缺陷主要集中在它的假設條件上,如貨幣方面的假定是金本位制的封閉經濟條件下用作商品交易媒介的貨幣。而現在的經濟發展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一)貨幣的交易媒介的功能已經得到擴展。
交易方程式提出的初期,貨幣的主要功能是交易媒介。可是金融創新和交易手段的發達使得貨幣的功能大大擴展了。對于貨幣的需求結構以及需求數量也比以前發生了改變。凱恩斯在1936年提出人們對于貨幣的需求處于三種動機:交易動機、預防動機和投機動機。我國經濟正處于向完全的市場經濟轉軌的時期,社會福利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入,居民個人要支付眾多的原來由國家支付的項目費用,所以人們在預防動機方面的貨幣需求不斷增加,我國的高額儲蓄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1991年居民儲蓄存款額為9242億元,到2003年這一數字增加到103618億元。這樣大量的超額貨幣供應就找到了出路:作為一種儲藏手段退出流通領域。
(二)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吸收了大量的超額貨幣。金融市場的發展尤其是股市的發展使得經濟主體的交易突破了商品交易的限制。投資于股票的人們知道近幾年我國的股票市場有了較大的發展,1991年我國股票市場A股交易成交額為43.00億元,而2002年A股成交金額達到27142億元,為1991年的近631倍。進入2006年以后股市中的各項指標更是令投資者失去理智,牛市的發展迅速而強勁:2006年2月-2007年6月短短十幾個月的時間,滬深兩市實現巨大的飛躍:上證指數從1300點飆升至4000點,深成指數更是從3000點狂升至14000點。貨幣不僅在實體經濟部門中流轉,而且也在虛擬經濟部門中充當媒介,這樣即使實體經濟增長很少,大量的貨幣供應也不一定直接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金融資本市場的擴張使得過多的流動性通過金融產品價格的上升和交易量的擴大表現出來。
(三)人民幣國際化的加深要求我國有足夠的貨幣供應。毋庸置疑,一國貨幣國際化必定會給本國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可是對于我國來說,人民幣國際化已不僅僅是權益的問題,更在于一種責任的層面。因為我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貿易格局的地位變得日益重要,更多的責任需要我國去承擔,所以中國人民幣將在國際貿易中履行交易媒介、支付手段職能的趨勢是責無旁貸的。所以人民幣的供應量的規模就不能只考慮國內的因素,國外巨大的貨幣需求市場也將會吸收大規模的超額貨幣,所以單單依靠費雪方程式簡單的計算推理中國流動性適當的規模。
三、交易方程式的完善
根據我國的實際經濟情況,利用貨幣需求的收入彈性和價格彈性對交易方程式進行調整,貨幣管理當局在制定貨幣政策時,應充分考慮貨幣需求的收入彈性和價格彈性的變化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貨幣政策。
考慮到價格彈性和國民收入彈性,我們可以對于交易方程式的調整如下:
M/=EYY/+EPP/
其中,EY代表貨幣需求的收入彈性,EP代表貨幣需求的價格彈性貨幣需求彈性可以在剔除其他因素影響的情況下,分別計算國民收入與價格單因素時的彈性,也可以同時考慮國民收入與價格兩者共同的影響,計算雙因素影響下兩者的彈性。考慮到國民收入與價格是影響貨幣需求的兩個重要因素,而且理論上兩者的自相關性不強。所以計算貨幣需求彈性時,考慮國民收入與價格兩個因素是比較穩妥的。根據我國的實際經濟情況,利用貨幣需求的收入彈性和價格彈性對交易方程式進行調整,聯系到我國1991年-2003年的廣義貨幣供應量進行檢驗,結果是我國的貨幣供應量雖然有些過量,可是沒有國外人士所說的大量的超額貨幣,所以貨幣管理當局在制定貨幣政策時,應充分考慮貨幣需求的收入彈性和價格彈性的變化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貨幣政策。
參考文獻:
[1]程建勝,中國真的存在“超額貨幣”嗎?金融研究.2004.6.
[2]王同春、趙東,中國超額貨幣的成因及影響研究.國際金融研究.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