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堅
一、平安運輸的意義
1. 平安運輸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安全管理是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追求最多物質財富和最佳自我保護的具體行為。道路運輸企業在生產組織過程中,為了不斷滿足旅客、貨主的合理需求,就必須創造一個安全、舒適的乘坐和裝載環境,同時也為運輸部門的駕乘人員、服務人員創造更好的勞動條件,使其勞動熱情與積極性得以最大限度的發揮。
2. 平安運輸是道路運輸企業的興旺之本、效益之路
社會主義生產力是由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相互作用構成的。道路運輸行業要搞好生產,除了要有良好的裝備和先進的科學技術外,還要有一支訓練有素、勇于創新的隊伍。人和物實現和諧共振,打造出平安運輸,才能使旅客出行、貨物位移、各項服務處處充滿著安全感,運輸業方能生機勃勃,營運效益節節上升。
3. 平安運輸是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道路運輸的產品是人或物空間位移的實現,做好平安運輸工作,方能確保旅客和其他人員人身安全,保障貨物安全、完好位移。否則,就會影響社會安定,甚至會影響到黨和國家的一系列重要政策的實施。
二、傳統安全管理模式的弊端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傳統管理模式已經不適應時代要求,現在需要應用科學的現代化運輸方式,不斷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確保安全,推動和促進各項事業的進一步發展。以往的安全管理大多采用傳統安全管理經驗,與現代化科學管理方法相比存在明顯不足。傳統安全管理工作的著眼點主要放在系統運行階段,一般是事故發生后,調查事故發生的原因,根據調查結果修正系統,這種模式稱為“事后處理”模式。由于存在許多弊端,致使事故不斷發生。
1. 安全管理職責不到位
由于受傳統觀念影響,不少人認為安全生產與已無關,上級認為是下級的事,下級認為是企業的事,企業認為是基層一線的事,企業員工認為是領導的分內之事,業務部門認為是安全職能部門的事,所以,從思想意識上人們就沒把安全問題放在心上,不積極主動地配合領導,形成領導干部孤立地開展安全管理,收效很小。管安全成了“要我管”的一種被動式的管理行為,安全職責沒有牢固樹立。
2. 制度教育不到位
以往的安全管理方式只是單個的制度,沒有系統科學的標準,所以難以落實,很難起到相應的作用。傳統的安全管理方式基本上是制定安全規章制度,領導講一講,然后掛在墻上,制度不落實,變制度為束縛,制度不能深入人心,制度沒有起到應有效果。連帶制度的教育沒有得到高度重視,領導干部只是注重抓經濟效益,對安全工作認識不夠,觀念上就沒有加以重視。因而,宣傳教育工作不夠深入,走過場走形式,造成運輸從業人員意識中安全概念相當薄弱。
3. 注重事后管理,輕視事前管理
一般在發生事故后,按照“四不放過”要求,責任人和相關責任的領導干部得到了必要的處理,似乎把事故整改,僅僅停留在處理人頭上,更有個別地方,事故原因尚未查明,人頭處理名單已經排列,然后加強安全工作,大有“亡羊補牢”的感覺,這樣就容易埋下隱患,可能在短時間內會引起員工的注意,但事情過去后,依然故我,領導也不再強調安全問題,安全管理工作基本上沒有人抓,所以產生下一次安全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
4. 重生產發展,輕安全投入
在生產經營上,注重營運創收正面效益,以完成生產任務為業績考核目標,對于安全成本投入,由于看不到正面效應,先進的安全基礎的設備、科學的管理方式難以落實。為引導加強安全基礎投入,引進先進科學裝備,近年來,各級管理部門大力引導企業采用新技術新設備,但一些企業對新觀念接受能力較弱,把具有遠見卓識的安全投入當成是“要我裝,要我做”,因此沒能很好的利用先進管理裝備,并且致使一些設備沒得到使用。
三、現代化運輸是實現平安運輸的基本保證
現代科學安全管理著眼點是預先對危險險情隱患進行識別、分析和控制,預防為主,關口前移,防患于未然,變“事后處理”為“事先控制”。從社會發展趨勢來看,現代社會要求必須從傳統管理模式向科學化管理轉變,現代化的科學安全管理,取代傳統管理已是勢在必行。面對不斷更新的技術裝備,如果我們沒有一定的科學知識,別說駕馭它、使用它,就是完好的設備,也有可能損壞。為實現平安運輸,就要提高人文素質,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不斷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1. 思想觀念現代化
現代安全管理要求的基礎就是合理認識安全管理,首先要提高對安全教育的認識,真正把安全教育放到重點位置,既要通過安全培訓、安全日常教育,又要充分發揮安全會議、報刊、電視、網絡、黑板報等多種途徑的作用,強化宣傳效果,推陳出新,使安全教育工作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寓教于樂,廣大職工在參與活動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強化安全意識,使廣大職工逐步實現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躍,逐步形成“人人講安全,事事講安全,時時講安全”的氛圍,預防為主,先期治理,確保防范措施到位。
2. 規劃協調現代化
通過規劃手段實現道路運輸系統的總體協調和優化,以避免資源的浪費,并將道路運輸建設作為整個規劃體系實現過程的重要支撐基礎和調控手段;通過政策手段促使道路運輸行業的技術更新,優先推廣先進裝備的使用,優化安全保障機制。
3. 信息管理現代化
信息技術正在迅速進入道路運輸領域,智能運輸系統是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之上。道路運輸企業的信息平臺是道路運輸信息網絡系統基礎載體,它將作為道路運輸主體的人物、運輸工具、基礎設施、道路運輸管理部門聯系為有機的整體。
4. 基礎設施現代化
車輛裝備、汽車站、道路通行等是直接關聯道路運輸安全保障的現代化基礎設施系統,是實行全方位安全管理的基本條件。車輛裝備現代化除體現車輛舒適性、娛樂性、實用性、美觀性等方面之外,更應注重車輛車況技術質量、車輛通訊監控技術、車輛防意外緊急自救等的輔助性優化組合,車輛現代裝備還要考慮車輛安全運行自檢功能。汽車站現代化安全基礎設施,主要包括停車場環境安全、車站秩序環境安全、車站監控裝置、危險品檢查設備、車輛車況技術安全檢查設備等。基礎設施現代化的另一重要特征,是應當強調系統綜合安全管理,從整體出發,把管理重點放在整體效應上,如合理組織運力、最佳配置協調運力,盡其所能,保持運力運量的相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