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榮隆
摘要:不同的藝術類型在展示的方式上形態各異,它們以獨具的特征和體系分門別類。聯系比較與研究不同藝術類型之間具有相互啟示和發展意義的問題,是對學習研討的創新嘗試。聲樂藝術和書法藝術的聯系比較,對于各自學習規律,技法認識,藝術創造的促進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聲樂藝術 書法藝術 循序漸進 文化修養
在我國,聲樂藝術和書法藝術是社會藝術活動當中普遍常見的藝術形式,聲樂和書法的獨特魅力賦予人們無窮的藝術享受和精神財富。或于職業和傳承,或于興趣和追求,人們在學習研究過程中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獲得了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成果。聲樂和書法屬于不同的藝術類型,在學習和探討中,兩種藝術之間的聯系啟示和比較認識尚是一片處女地,比較研究的切入點和價值有待嘗試和發現。不同的藝術形式相互結合進行一些分析研究,是有益于各自提高和發展的。筆者是一名聲樂教育工作者,亦是書法愛好者,在工作學習中,對于聲樂藝術和書法藝術有一定的認識了解,對于兩者之間的聯系啟示有自己的感悟和體會,并于此進行了初步的比較分析。
一、聲樂和書法學習的共性規律
聲樂和書法的學習各有特性和體系,但在學習規律上卻存在一定的共性。在聲樂或者書法學習的初級階段,共性規律的認識尤為重要,掌握學習規律是建立良好學習進程的基礎,而良好的基礎學習對于專業的發展進步具有深遠的意義。
聲樂是通過人聲和旋律相結合傳情達意的藝術形式,歌唱的出現甚至早于語言文字,是音樂形態的最早體現。隨著東西方文化漫長的社會發展過程,至當代聲樂藝術已經建立了相當完整的技術理論體系。一些優秀的歌唱家在學習階段基于科學的技術指導和理論認識,逐步使聲樂藝術的生命綻放光芒。同時在大量的聲樂學習者當中,我們也發現,他們具備歌唱學習的基本條件,卻沒能取得理想的學習成績,原因之一便是在學習的初級階段指導思想的偏差和錯誤,許多學習者在聲樂的初級階段感性大于理性,對學習的基本規律沒有得到清晰的認識。
聲樂初學者的學習動因主要有兩種:一是外部因素對自身影響刺激而萌發學習的興趣和愿望,比如聽到優美的演唱或者聲樂作品本身的吸引;二是自身需求對事物的影響而產生的學習動力,比如社會各層次的歌唱比賽活動和專業院校的招生面試。部分學習者急于求成,忽視了聲樂學習循序漸進的基本規律,刻意地去模仿自己所喜愛的歌唱家的聲音色彩以及外在的歌唱習慣和特點,希望自己的演唱能夠與之相仿,盲目拓寬音域和追求音量,片面地認為能發出較高的聲音和較大的音量便是歌唱能力的體現。在選擇演唱的曲目時憑借主觀意愿,對歌曲的難易程度和自己的演唱駕馭能力缺乏正確的判斷,練習和演唱的曲目往往難度偏大,是初學階段能力所不及的,這樣的學習方法和認識需要得到糾正。成熟的歌唱是漫長學習訓練過程的綜合體現,歌唱呼吸的認識和調整,歌唱共鳴的獲得和優化,需要學習和實踐的結合,逐步掌握歌唱技術以提高歌唱能力。
書法是以毛筆書寫漢字的形式來表達作者精神審美的藝術,它“無色而有圖畫之燦爛,無聲而有音樂之和諧”,堪稱中華文化的藝術瑰寶,典型地體現了東方藝術之美和東方文化特色。學習書法是人們陶冶情操、提高精神文化修養的需要。初習書法首先要有步驟地進行基本功的練習,和學習聲樂一樣,循序漸進也是書法學習的客觀規律,基本功不扎實是得不到良好學習進程的。在書法學習的初級階段隨心所欲的書寫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反之會養成不良的書寫習氣,是規范學習所不提倡的。無論是聲樂學習還是書法學習,不能片面地追求進展速度,必須耐心做好基本功的練習,使進一步的學習有扎實的基礎支持。遵循學習的客觀規律,在學習訓練當中由淺到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合理安排各階段的學習練習內容是學習的科學方法和基本規律。正確掌握方法和認識規律是學習穩步發展的保證,通過持之以恒的勤奮努力一定可以取得理想的成績。
二、聲樂演唱和書法創作的聯系啟示
優秀的聲樂演唱和上乘的書法創作在具備良好的專業技能前提下,積極主動的內在動力是兩種藝術行為充分體現品質水準的重要因素。進行聲樂演唱或者書法創作時,技術規則和技巧應用需要在學習訓練中逐步成為潛意識的習慣,否則就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而影響積極主動性。聲樂演唱對于作品的熟練理解程度是基本的要求,演唱者在熟悉理解作品的過程中,作品的內容情緒和思想感情與自身形成了共鳴統一,從而產生積極主動的歌唱愿望,使歌唱成為主動表達的形式需要。在歌唱條件和技術能力不分軒輊的情況下,歌唱的積極主動性是評定優次的重要依據,積極主動的歌唱愿望才能激發充足的歌唱動力。
這種積極主動性在書法創作中體現的價值也是顯而易見的,我國的書法藝術有悠久的歷史,歷代書法家留下了大量寶貴的書法作品,而其中的珍品多為即興之作。即興而作體現出作者書寫時積極主動性,因為有事可敘,有理可論,有緒可發,有情可抒而形成的書法作品最能表達作者性格、趣味、學養、氣質等精神因素。如晉代書法家王羲之與賢士雅客會聚于蘭亭時興致所至,即興而作了被后人譽為“天下第一書”的《蘭亭集序》,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為追悼在安史之亂中犧牲的兄長顏杲卿和侄子顏季明悲憤而書的《祭侄文稿》,以及歷代書法家的信件、便簽流傳到今已成為書法藝術的傳世珍品,是后人書法創作學習的寶貴范本。
書法創作和聲樂演唱對于積極主動的要求是一致的,在演唱或者書寫之前,都應該有清晰地具有積極引導意義的腹稿意識。腹稿意識是指行為者在未行為之前產生于想象之中的預示性的行為效果,如演唱者在預備演唱時對于歌曲風格、情緒、速度、力度等的處理,書寫者在書寫前對于內容文字筆法、結構、擺布等的設想。歌者未啟嗓而聞其聲,書者未行筆而見其形,腹稿意識在聲樂和書法的藝術行為中消除了盲目被動,促使了積極主動。只有積極主動的心理狀態,才能表達真摯的藝術感染力,體現最高的藝術價值。
聲樂演唱和書法創作都是一種運動,平衡和諧是聲樂演唱和書法創作的上佳運動狀態。歌唱和書寫的姿勢沒有固定的要求,但無論用何種姿勢歌唱或者書寫,身體結構的自然放松和力量的平衡都是非常必要的,在演唱和書寫的運動中,可以聯系地分析思考自然平衡對于行為運動的影響和作用。運動的自然平衡是積極與放松的恰當結合,過度的積極和放松都會破壞運動的自然平衡,使運動狀態或為僵持或為松懈,良好的演唱和書寫運動狀態,關鍵在于處理好積極與放松的矛盾關系。聲樂演唱時呼吸狀態的保持和共鳴腔體的打開以及歌唱位置的確定,對于演唱者自身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不舒服不自然的演唱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失去了運動的平衡性,需要演唱者在積極與放松的關系中尋找問題所在,進行合理的調整,該使的力量要充分,不該用的力量要去除,使之達到歌唱運動的平衡,而獲得良好的歌唱狀態。書寫狀態的自然平衡主要指執筆和運筆的力量平衡,在書寫過程中,手指、手腕、手臂以及身體的協調配合運用為基本運動狀態。書法學習愛好者在長期練習體會中應該掌控好此間的力度平衡關系,做到書寫時執筆運筆力度得當,行筆流暢自如,在書法創作中充分體驗平衡協調書寫運動狀態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聲樂演唱和書法創作的目的是通過藝術的形式效果,對人的聽覺和視覺產生影響,進而獲得精神思想的感悟和享受。兩種藝術的表現形式聯系分析研究的目的,則是在不同的藝術行為方式當中探討具有相同指導意義的概念,在聯系的學習實踐過程中得到更多的相互啟示,拓寬我們的思維空間,創新我們的思維模式。
三、聲樂藝術和書法藝術的相互價值
成為一名優秀的歌唱者,只具備良好的歌唱條件和技術能力是不夠的,還必須擁有對聲樂作品思想內容的理解能力和風格特點的把握程度。這樣的能力和程度是由個人文化修養決定的,同時文化修養也決定影響著歌唱者的音樂詮釋能力和表現氣質。文化修養是一個綜合的概念,包括個人的生活閱歷、受教育的程度以及對于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等諸多知識的認知了解。聲樂學習者在不斷完善提高技術能力的同時,文化修養的提高更應得到重視。
中國的聲樂藝術,一直在不斷學習外來的優秀音樂和技術理論,尤其是bel canto,即我們所說的美聲唱法,更是師從于以意大利為主的西方聲樂演唱技法。但是我們中國人學習聲樂藝術,無論是何種演唱方法,都應該把本土聲樂作品演唱好,大量優秀的中國聲樂作品題材豐富多彩,文化內涵深厚,我們必須學習了解傳統的文化,領悟華夏民族特有的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這樣的文化修養是演唱好中國聲樂作品的重要因素。接觸和學習書法藝術對于提高中國傳統文化修養特別有幫助,學習書法也是對漢文字進一步的認識感悟,在表情達意的同時,通過各種書體的藝術展示,漢文字特有的形態之美韻味無窮。演唱中國聲樂作品如能領悟到書法藝術中漢文字形韻結合的美學特質,那么在強調字正腔圓的演唱要求上將賦予更高層次的文化氣息,學習書法必然要長期接觸中國的傳統文學,這會潛移默化地提升個人的文化修養,增強對漢語言文學的解讀能力。對于演唱中國聲樂作品而言,直接反映在歌曲的歌詞內容理解程度上,使演唱者能更準確地把握聲樂作品的風格特點,深度理解聲樂作品的思想內容和精神內涵,并具備表達這種風格特點和精神內涵的文化氣質。
聲樂藝術對于書法藝術的作用價值,主要體現在藝術的靈性和感覺上。如同聲樂演唱一樣,書法藝術中筆勢線條的流暢,點畫與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承接呼應關系亦有音樂般的韻律之美和節奏之感。書法藝術溶入聲樂藝術的音樂思維,無論是在創作還是在鑒賞的層面,都是一種創新意義的結合。書法的文字以象構思、立象盡意的形意藝術特點需由想象的空間借以伸延,在書法藝術的范疇,歌唱般地書寫和傾聽般地鑒賞是對藝術空間和靈感的創新與拓展。
四、結語
任何藝術形式在傳承學習的基礎上,都應該要有創新思考的探索精神。創新探索要避免牽強附會,合理的邏輯思考依據需要得到客觀實踐的佐證。聲樂藝術和書法藝術聯系的比較探討,是筆者在對兩種藝術學習的實踐過程中得出的結論和觀點,研究尚淺尚拙,意在拋磚引玉,希望在聲樂藝術和書法藝術聯系比較的研究探討中,獲得更多有實際價值意義的認識和啟示。
(作者系南昌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音樂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