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丹
從一名高爾夫球陪練,到如今成都乃至四川網壇人人皆知的高手,劉勇是有備而來的。在剛拿起網球拍、愛上網球運動時,他就放出了這樣的豪言:“要么不練,要練就要成為四川的第一。”因為網球而徹底改變了人生軌跡,“劉勇”式范本也許可以給很多人以啟示。
“招財貓”有憨態可掬之貌。招財納福之寓。因而廣受眾人喜愛。而他,成都業余網壇高手劉勇。竟也有“招財貓”之稱。有人在球場上打high了會握緊拳頭喊“come on”,而劉勇卻會時不時模仿“招財貓”招手的招牌動作實在令人捧腹,并因此得到了這樣的一個綽號。
單往球場邊一站,沒人會特別留意他。瘦小的身板、矮小的個頭,劉勇往往被淹沒在人群中。更不會讓人聯想到“高手”、“此人身手不凡”諸如此類的溢美之詞。只有等到他的強大磁場在球場上發散時。從對手遲疑、失措的眼神里你才感受到了劉勇“深藏不露”的殺傷力。近幾年來,這招似乎有些失靈了,打球打出名了的劉勇足跡所及之處,幾乎無人不曉。
“就看劉勇怎么個輸法!”,這唯恐天下不亂的“歪念”在觀賽球友們心中“作祟”,就好比能把費德勒從神壇上拉下馬。會讓人大呼過癮一般。
成都網壇新勢力
“沒有人能阻擋一個時代的更替,能保多少年就保多少年吧。”面對“粉絲們”的“反常”心態,劉勇一笑而過。相對于出名較早,以殷鋒為領銜的、代表成都業余網壇最高水平的一代來說,正是當打之年的劉勇引領的可以說是更具活力的新生代。這從近幾年劉勇斬獲的榮譽也可見一斑:2003年成都“喜力”網球公開賽冠軍;2005年、2006年成都網球公開賽男子單打冠軍;2007年“網動中國杯”、“威爾遜杯”、“鄧祿普網球雜志杯”冠軍;連續參加四屆“水井坊杯”,收獲兩個冠軍、一個亞軍、一個季軍,等等。
劉勇在單打上占優,殷鋒在雙打上寶刀未老,這“殷勇”組合帶領下的成都代表隊經常在全國各類大、小型網球團隊比賽中所向披靡,牢牢捍衛了成都在全國網球界的地位。今年的“中網·網動中國”總決賽,成都隊笑傲國家網球中心蓮花球場,摘取總決賽的桂冠,“殷勇”組合多年的配合更顯默契。
“作為后起之秀,目前他正處于上升的趨勢,我是他的搭檔,應該給與更多的支持。”“前輩”殷鋒的謙和態度將所謂的“兩虎相爭,必有一傷”的老套俗話一擊粉碎。去年,他們共同創辦了成都1+1網球俱樂部。殷鋒主要是以帶隊訓練為主,劉勇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在外聯工作上。這“互補”的分工使俱樂部的運轉更加和諧。
棄高爾夫轉投網球
因為網球而徹底改變了人生軌跡,“劉勇”式范本也許可以給很多人以啟示。劉勇的老家在重慶較為偏僻的農村,從西南財經大學財會電算化專業畢業后,他并沒有選擇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一次偶然的機會讓他接觸了高爾夫,更神奇的是,高爾夫竟然成為了他最初糊口的飯碗,他很快當起了高爾夫教練。當時,成都的高爾夫球場并不多。劉勇多半的時間是在練習場上教球度過的。他曾經打出了78桿的個人最好成績。
2000年前后。業余網球在成都乃至全國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逐步普及起來,劉勇剛好趕上了這波浪潮。2001年,沒有任何網球基礎的劉勇在第一次觸拍后竟對網球愛不釋手,他當即放出了豪言:“要么不練,要練就要成為四川的第一。”那一年,劉勇24歲。
光說不練只會遭人詬病,劉勇十分明白這一點。明知道自己起點低,又沒有專業教練的指導,劉勇只能以勤補拙。他留心觀察身邊打球的朋友,從模仿開始;為了進一步提高,他還閱讀大量的網球書籍、觀看碟片。在訓練上,劉勇更是沒日沒夜地練習,早9點到晚9點,一天12個小時都泡在球場上陪人練球。球場上的燈全熄滅了。別人還能聽到“嘭、嘭、嘭”的擊打聲,那是劉勇摸著黑在練發球。
兩年后,劉勇拿了第一個四川省冠軍。他沒有食言。
放棄高爾夫球而選擇網球,劉勇并沒有后悔。年輕氣盛的他認為有激烈對抗的網球更適合自己。“8、9年沒打高爾夫球了,水平還在80到90桿之間,也許等我老了以后,我會回歸到高爾夫場,但現在,我放不下網球。”
劉勇的刻苦勁兒也帶動了身邊的人。當時和他一起練球的同事和陪練的人。網球水平都迅速提高了一大截。凡是看到比自己水平高的球友,劉勇都想方設法和對手過招,慢慢地實現超越。
獨自一人在異鄉打拼的劉勇非常努力,連續四年他都沒有回過老家,年三十的晚上下班后,滿大街都找不到吃飯的飯館,他只好啃泡面。“同事之間的競爭相當激烈,我也擔心會失去工作,我只能激勵自己去進步。我當時學網球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打出名氣,當上陪練、教練,今后有飯吃。”回想起當年的豪言壯志,劉勇點上了香煙。陷入片刻沉懇“我是外地人,在成都無親無故,我是非常迫切希望改變自己命運的。”
草根的教練團隊
機遇總是關注著付出了努力的人,劉勇的機遇也正在此刻前來敲門。2004年,劉勇當時就職的單位成都貝森運動休閑有限公司正要進行改革。其中網球場館要承包出去。領導第一個想到了他。雖然打球有了一點名氣,但資金實力上顯然還相去甚遠。劉勇這時拼的是膽識。
承包四片網球場后,劉勇苦心經營,不能保證網球場的硬件設施做到最好,他就在人氣和顧客服務上狠下功夫,短短一年時間,就把營業額翻了一番。
有了資金做后盾,劉勇開始把精力放在網球俱樂部教練團隊的組建上。精明的老板往往錄用的是已經能獨當一面、輕車熟路的員工。劉勇反其道而行之。他的教練團隊全是他親自挑選、一手培養起來的。徐勇、楊春、白春林、張春來……這些仍在劉勇俱樂部效力的教練,如今在成都網球圈里都小有名氣。最近一屆的四川省運動會上。網球男子單打前四強有三名來自貝森網球俱樂部。
教練水平高可以用比賽成績來衡量。而劉勇最看重的是教練的人品和待人接物的細節,這也是他選材的首要標準。每次接待客人,劉勇都親歷親為做示范,教練們在旁邊觀看。長期和教練們培訓、磨合下來,他們之間已經產生了深厚的感情,這也是整個團隊的凝聚力所在。在后來創辦的1+1網球俱樂部中。這些教練們都派上了用場,每個教練搭配一個客戶進行雙打積分比賽,既讓客戶們感到滿意,也讓教練發揮了自我價值。
繼續前行
如果你在盛夏時節。走進劉勇的貝森網球俱樂部,一定會看到以為是穿著小威最新款網球裙的女孩熱心地走上來招呼你:“喝果汁還是礦泉水?”這就是劉勇的妻子。也許沒有多少人記得這位老板娘的真實姓名,來者都管她叫“表妹”。她是叩響劉勇幸福之門的金鑰匙。
在“表妹”的精心管理下,來到該俱樂部打球的球友不僅網球玩得開心,還體會到了賓至如歸的感覺。這就是劉勇所努力打造的“適合于休閑運動的一套服務模式”。
如今,在成都東門,劉勇投資修建的4片網球場已經完工,到那時。他的天空會更加寬闊。“一個人如果努力了肯定會有回報,如果沒有,證明你努力得還不夠。”當上父親,當上老板。這些責任在身。加劇了劉勇“招財貓”式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