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敏
當很多同齡人在享受“十一”長假的時候,14歲的張綺雯,在母親蘇敏和妹妹張佳雯的陪伴下開始了她ITF青少年比賽的征程。首戰越南,西征巴林,就讓我們跟隨母親蘇敏的筆觸認識ITF青少年比賽,領略東南亞和西亞的不同風情。
10月1日越南的別樣風情
越南并非旅游和商務的熱門國家,所以從上海直飛胡志明市的航班每天只有一趟,而且是凌晨一點多到達的。辦理越南簽證也是件麻煩事:先在網上申請,付25美元,然后要等上幾天,申請批準后再打印出來,貼上照片。到了機場后還要到簽證窗口排隊申領,又要付25美元。又貴又麻煩,難怪那里的旅游業并不發達。
安慰的是,賽事主辦方很人性化,委托酒店來機場接機。賽場設在距離胡志明市一小時車程的一個叫做Becameix的小城市。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大多是在公路上行駛,映入眼簾的是低矮的房屋和狹小的商店,以及街頭胡志明的巨幅畫像。我們入住的酒店叫Hoang Yen Hotel,在當地算得上豪華建筑了。
飽睡飽餐之后,旅途的疲乏消失殆盡,兩個孩子拿上網球裝備直奔球場。賽場設立在一個大體育館內,有一大片足球場和跑道。還有6片網球場,不太光鮮的大門口左右是兩幅畫像,一幅照例是領袖胡志明,另一幅是紅旗下的工農兵,讓我感覺恍如回到了上世紀70年代的上海……
10月4日-6日重雯的ITF初體驗
姐姐張綺雯已經14歲了,達到了ITF的參賽年齡妹妹張佳雯11歲,雖然不夠年齡,但在ITF賽場氣氛中去感受一下,開闊眼界,也是很好的鍛煉。
根據我們多次參賽的經驗,每到一個新賽場,盡快地適應場地和氣候、盡快地認識賽場工作人員和當地的球員,對克服比賽緊張情緒很有幫助。果然,姐妹倆很快就找到了練球的朋友。
我們在賽場門口碰到一車瑞典男孩和一對芬蘭母女。于是,女孩們成了練球伙伴,兩個媽媽在場邊交流了起來。原來芬蘭女孩住在新加坡,比大女兒雯雯大一歲,從年初開始參加ITF比賽,已經參加過4站但是還沒有拿到積分。我早已知道ITF青少年比賽是不分年齡段的,18歲以下的運動員一起打,而且必須打進正選第二輪才能拿到積分。芬蘭母親的話在我的心頭蒙上了一層濃濃的擔憂。
因為同時在香港也有一站ITF的賽事,有幾個報了名的女孩沒來越南,所以組委會臨時決定女孩全部直接進入正選。但是男孩們就沒那么好的運氣了,殘酷的淘汰賽開打了。
6片球場中有1片是中央球場,兩邊都有看臺,還有2片是帶有頂棚的半室內場。組委會特地留出2片場地給運動員熱身用,但是熱身場地要簽時間,而且規定4個人用1片場地。比賽之后的場地也是給運動員訓練的,但一樣要簽時間。所以我和芬蘭媽媽的第一任務就是等在裁判室門口,等裁判把場地表一貼出來趕緊跑過去簽我們需要的時間。
一同練了幾天的球之后,雯雯和芬蘭女孩成了好朋友,兩人還約好一起配雙打。看著她們倆大汗淋漓地走下球場,說說笑笑,我昨天的擔憂在慢慢地淡化——通過網球她結識了朋友、鍛煉了意志,或許比贏一場球更重要。
雯雯第一輪對陣一個越南女孩。我悄悄地上網查了對手。16歲,去年在這項賽事中打進16強,排名一千多位。我雖然經常陪著姐妹倆參賽,早已習慣了賽場的氣氛,但是第一次踏入ITF的賽場,緊張的情緒多多少少地涌上心頭。但是我知道雯雯在對陣亞洲球員時還是很有自信心的。果然雯雯一直主導著比賽的節奏,逼善對手屢屢犯錯并適時打出自己的快節奏進攻,積極搶攻對方二發。教練的戰術得到充分演繹,6-1、6-3。雯雯取得了ITF比賽的首勝。
第二天,雯雯和芬蘭女孩對陣越南和泰國選手的組合,對手是賽事的三號種子。這是一場非常精彩的比賽,兩對選手都逼近網前,短兵相接,雯雯她們在發球和接發球環節略占上風,對方則在網前更勝一籌。雙打賽制按國際新規定,第三盤搶十決勝負,尚欠火候的雯雯和搭檔在小分中落敗了。但能夠在自己的首站ITF比賽中收獲一場單打勝利。我對雯雯的表現還是挺滿意的。
10月7日球員歡迎晚宴
球員歡迎晚宴——Welcome Dinner Party。這是ITF的一個慣例,每站賽事都會舉辦“球員歡迎晚宴”。其目的有兩個:一是讓參賽球員以及他們的教練和父母互相有個認識的機會;二是介紹主辦方的背景和感謝贊助商的投資。
我在晚宴上認識了好幾個國家的教練,他們都很樂意介紹他們的俱樂部、訓練情況、國內比賽情況:我還和很多父女檔或父子檔的家長很愉快地交談,聽聽他們的培養之路和將來目標。我很享受這種氣氛,而且我覺得:我們的孩子是在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球員,我們家長也需要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網球家長。好的經驗是拿出來給大家分享的。
11月10日轉戰阿拉伯世界
結束了越南站的比賽,我們回國休整了一段時間。一個多月后再次踏上了ITF比賽的征程。經過將近8個小時的飛行,我們到達了巴林的首都麥納麥。
石油、戰爭、沙漠、阿拉伯長袍、神秘的面紗——這些一直是我腦海中對中東的印象。巴林人很友好,但是他們的辦事效率實在讓人不敢恭維。去年我們來巴林參加ATF(亞洲網球協會)的比賽,他們搞錯了接機的時間,今年我們來參加ITF的比賽,他們還是搞錯了時間。
巴林的比賽照例也有“歡迎球員晚宴”。這是個傳統的阿拉伯晚宴,一群男人圍成一圈,穿著傳統的長袍,帶著不同顏色的頭巾,在音樂的伴奏下,邊唱邊跳。旁邊還有人托著老鷹,牽著駱駝,是專門給我們拍照用的。
巴林當地的網球水平不高,打球的女孩更少。一般的阿拉伯女孩18歲就要結婚。婚后丈夫都不同意妻子拋頭露面去打球,但是現在少數富裕家庭的女孩都有機會打球了。
11月12日-14日歸故里的感覺
巴林的賽場在巴林大學內,有六片室外球場,其中一片是中央球場。酒店離賽場有一段距離,開車也要二十幾分鐘。但組委會安排得很好,每天有9趟班車來回球場和酒店之間。
到了球場后,裁判和工作人員都笑嘻嘻地和我們打招呼,去年雯雯在這里拿到了ATF青少年比賽的單雙打雙料冠軍,所以大家都記得她。雯雯由衷地感慨:“被人牢記的感覺真好!我的汗水沒有白流啊!”而且組委會特地給了她外卡,讓她直接進了正選,簡直讓我們有一種榮歸故里的感覺。
雯雯的雙打搭檔是個16歲的英國女孩,很健談,而且有著非常明確的個人目標——為了大學的獎學金。她邀請我們去英國參加比賽,然后可以住在她家里。禮尚往來。我也得請她來上海,但又沒有類似比賽,還是雯雯機靈,邀請她來看ATP1000大師賽,然后也可以住在我家了。在說說笑笑間,兩個女孩一路殺進女雙的四強。
但隨后在對陣一個土耳其女孩的比賽中,雯雯打得毫無章法,要不猛攻猛打,要不縮手縮腳,和練球時的她簡直判若兩人。最終她以兩個4-6敗在對手拍下。榮譽給人動力,同時也會給人壓力。如何把動力最大化而把壓力最小化,或者如何把壓力轉化為動力,這是雯雯今后需要不斷面臨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