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劭亮
兒童篇
一到暑假,許多家長便迫不及待地帶著男孩蜂擁到各大醫院泌尿外科,目的只有一個,趕快把孩子的包皮切掉,生怕影響發育。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
首先,包皮環切并非越早越好。包皮是包裹在男性尿道口和陰莖頭部的一層特殊皮膚,故名“包皮”。說包皮特殊,一是因為它的部位特殊,位于男性“命根”處;二是包皮并非一成不變,正常男性一般到了青春期前(14~18歲),包皮內、外層開始松動,逐漸脫離與陰莖頭部的粘連,向上回縮,從而顯露陰莖頭部。因此,在14歲之前包莖、包皮過長,如同孩子身高不如成年人一樣,都是正常生理現象。
其次,兒童切包皮并不對發育構成有利影響。青春期前的男童生殖器處于停頓期,維持幼稚狀態,切與不切包皮,都不會阻礙生殖器的發育。對于本來陰莖就短小的肥胖兒童,就更不能過早切包皮了。
過早切包皮還有一些不好的地方。兒童心智尚不成熟,包皮環切采取局部麻醉,家長不能進手術室,孩子在術中保持清醒,極大地增強了手術的恐懼感,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心理影響不可估量。有的家長為了使孩子就范,嚴厲責罵,甚至打孩子,這就更不可取了。
因此,對于兒童來說,除非出現陰莖頭反復紅腫、發炎,包皮影響排尿,或存在明顯包皮垢的,需要及時切除包皮;否則,12~14歲再切除包皮也不遲。當然,兒童不切除包皮并非“毫無作為”。家長應鼓勵兒童在每日清洗陰莖時,自行松解包皮,日積月累,說不定以后就不用做包皮手術了。
成人篇
相比于兒童的包皮,筆者似乎更關心孩子的父親是否存在包皮問題,如果有包皮過長或包莖,那是要“打板子”的。成年男性顯露陰莖頭部有三大好處,一則利于兩性和諧,二則利于個人和女方的清潔衛生,三是可大大降低陰莖癌的危險。在我國解放前,陰莖癌是非常常見的癌癥,如今隨著科學知識普及和衛生條件提高,陰莖癌發病率逐漸下降。但包皮過長,尤其是包莖,仍然是引發陰莖癌的高危因素。包皮把陰莖裹得“嚴嚴實實”,容易產生包皮垢;而包皮垢成年累月刺激陰莖皮膚,容易產生癌變。
鑒于此,18歲以上成年人必須切除過長的包皮,同時,18歲以上的健康青年也可以獻血了。建議有關部門將包皮環切術、獻血這兩件十分有意義的事納為成人禮的一部分。當然,如果18歲因為種種原因錯過了包皮環切,并不是就不用切了。“亡羊補牢,猶未晚也”,如同戒煙一樣,什么時候都不晚。許多40歲以上成人不好意思切包皮,認為這么多年都過來了,年齡大了沒必要切包皮,這個觀念是錯誤的。因為前文已述,成人顯露陰莖頭部有三大好處,反之,包皮過長或包莖也有三大壞處:一則不利于兩性和諧,二則不利于個人和女方的清潔衛生,三是增加患陰莖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