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育紅
據科學家們推算,人類的自然壽命可高達160歲。然而,為什么大多數人只能享年其半呢?究其原因,除了坎坷勞累之外,折壽的主要因素當首推感情損傷。
近年來,在西方國家,一種新的醫學理論——感情應力學說正嶄露頭角。這種學說提倡人們不要積累“感情勢能”,應多從心理方面來防病治病。
感情應力學說認為,“感情勢能”就是外界刺激日積月累形成潛在的“能量”,如果超出一定的限度,就會使人體消化、血液和神經等系統的功能失調,形成嚴重的社會心理疾病,或者加重原來已患的疾病。
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現代人類較前人更易積累“感情勢能”。在文明程度不高的社會發展階段,人們毫不隱諱地表達情感,隨時可以求得心理平衡。比如在上古時代,人們以謀得一飽為樂,很少有其他奢求,也許兩人會為爭一獵物而決斗,但決不會抑制感情,哪怕決死相爭,都能將“感情勢能”宣泄一空?,F代社會競爭雖然激烈,但卻要束縛自我,斯斯文文,即使心里極不痛快,也不能任意進行“感情宣泄”,從而造成較大的心理損傷。
怎樣才能避免“感情勢能”的積累而保持身心健康呢?最好的方法是加強自我修養,遇事樂觀、豁達、大度。實在悲憤難忍時,也不妨采取適度的“感情宣泄”,以求得心理平衡??梢哉抑呐笥蚜牧奶欤踔量梢钥蘅扌π?、嚷嚷鬧鬧。這種“老小孩”的表現,其實也是人類本能的自我保護。必要時,別忘了去找心理醫生疏導疏導??傊皶r釋放“感情勢能”的好處是任何貴重藥物也無法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