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特約記者 候 濤
據英國《貝爾法斯特電訊報》12月9日報道,為了遏制艾滋病的蔓延,烏干達可能出臺一個新法案,對有嚴重同性性行為的人施以死刑。除此之外,同性戀的家人也可能被殃及。此法案還未生效就遭到很多人的反對。
該法律草案規定,任何“幫助、教唆、提議或介紹他人進行同性性行為”的人,都將會被判處有期徒刑7年;將房屋出租給同性戀的房東會被判7年監禁;同性戀的家人或朋友如果知情不報將被處以罰款并判處3年監禁。有報道稱,該草案受到了烏干達總統的支持。
此外,烏干達議會目前還準備頒布一個新罪名——“嚴重同性戀罪”,感染艾滋病的同性戀者和他人發生性行為、或是犯下同性雞奸罪,都將被處以死刑。同性性騷擾也有可能被判處死刑,但法案尚未對性騷擾的尺度做出明確界定。對一些人而言,惹上這一罪名可謂是大禍臨頭。
非洲國家烏干達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主要信奉6種宗教,其中七成以上國民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天主教雖然認為同性戀是不道德的行為,但卻肯定同性戀者與所有人一樣享有同樣的人性尊嚴。但是,由于烏干達是艾滋病的“重災區”,該國近300萬人口中就有30萬艾滋病患者。所以,同性戀者便成為當地政府杜絕艾滋病的首要解決對象。即便如此,烏干達政府考慮出臺如此苛刻的懲罰性法律還是頭一次。
這一新法案的發起人——烏干達議員戴維·巴哈蒂表示,他鼓勵“建設性的批評”,以完善這項反同性戀法律。但是,巴哈蒂堅持認為嚴厲措施對于阻止同性戀活動在烏干達呈爆炸式發展是相當必要的。他認為,這一“重典”還能阻止同性戀將“魔爪”伸向孩童。烏干達道德部長詹姆斯·恩薩巴·布圖羅也聲稱,死刑懲罰或許能抵制西方墮落思想的侵蝕,他認為,同性戀“不是烏干達的傳統”。有報道分析認為,這一法律草案極有可能在議會中通過,“因為烏干達絕大多數人都憎恨同性戀,反對這個法案就意味著政治自殺”。不過,關于該草案中的某些條款仍在商討中,并且有可能在表決前進行調整,最終如何尚未確定。
很多烏干達人對如此嚴苛的法案嗤之以鼻。戴維·加圖是一名烏干達男同性戀者,他曾因此遭到四次毆打、兩次逮捕、從教職崗位上被解雇并被報社拒之門外,他這樣說道:“這是一個透明度的問題……當我們走出來要求應得的權利時,他們通過法案來壓制我們。”
這一法案不僅轟動烏干達國內,也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人權團體認為,該法案違反了烏干達簽署的《聯合國人權法案》等國際公約,更有違該國憲法。美國駐烏干達大使館發言人說,如果這個法案通過,烏干達保護人權的努力將被視為倒退。10日,倫敦舉行大規模抗議活動,以阻止這一法案最終通過。美國紐約和華盛頓也在上個月舉行了類似的抗議活動。同性戀權利活動家紛紛評論說,這一法案將會受到國際社會的抵制、爆發人群之間的相互仇恨,并使得艾滋病防治工作發生倒退。他們認為,這是同性戀在非洲大陸逐漸開始有說話權后的嚴重反彈。
事實上,烏干達并非是唯一一個出臺“反同性戀”法律的非洲國家。尼日利亞已經實施了打擊同性戀活動的嚴格刑法,被發現有同性戀行為者都將被監禁或處決,但實施起來效果并不是很好。布隆迪不久前剛剛立法禁止同性性行為;盧旺達也正準備出臺打擊同性戀行為的相關法案。
但也有一些非洲國家對同性戀者采取了比較包容的態度。在肯尼亞,雖然同性戀也是非法的,但該國政府承認這一人群存在,并設法對他們進行監測和性安全教導,以防止艾滋病擴散。南非是唯一一個認可同性戀婚姻的非洲國家。相對而言,對同性戀人群最為寬容的還是一些歐洲的國家。法國1982年就正式廢除制裁同性戀的法律;而英國則早在1967年就廢除了視同性戀為罪行的法律;美國政府最近也對軍隊的同性戀問題采取了相對寬容的態度。現在,歐洲很多政壇要人是同性戀者,比如德國副總理兼外交部長基多·威斯特威勒,法國社會黨的政治家、巴黎市長貝特朗·德拉諾埃等。同性戀在歐洲已被視為是一種正常的生理行為。▲
環球時報2009-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