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亮
一份塵封多年的法國檔案披露,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法國特工曾對許多德國政治人物進行跟蹤調查,其中包括希特勒和戈林等后來的納粹核心人物。只不過,法國人當時沒有對希特勒予以重視,雖然將他稱為“德國的墨索里尼”,卻認為他不會構成什么威脅。
近日解密的這份文件上貼有希特勒的一張照片,照片已經發黃,上面的希特勒留著標志性的分頭和小胡子,穿著西服打著領帶。他的職業被標注為“記者”。文件介紹,希特勒曾經為一份名為《人民觀察家》的報紙當過記者,這份報紙當時被納粹組織買了下來作為自己的宣傳喉舌。值得一提的是,文件中希特勒的姓氏被錯寫成“阿道夫·雅各”(“雅各”是猶太人祖先的名字),法國專家認為,這雖然是一個錯誤,但或許能佐證一直被歷史學家所討論的有關希特勒擁有猶太血統的說法。
這份文件稱,希特勒堪稱是“德國的墨索里尼”,他統領著一支“法西斯式”的準軍事組織。文件評價道:“他不是白癡,他是一個大膽的蠱惑能手。”文件還提到希特勒于1923年在巴伐利亞發動的“啤酒館暴動”,稱暴動遺憾地失敗了。文件最后得出結論認為,希特勒“不會對法國構成威脅”。
這份文件一直被保存在一個被稱為“鐵盒”的高2米的金屬保險柜內。據介紹,這個保險柜是在法國大革命期間于1791年制造出來的,之后一直被放置在法國國家檔案館內,里面保存著包括走上斷頭臺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的日記、法國末代皇后的最后一封信、拿破侖的遺囑等對法國來說至關重要的800多份秘密文件。
法國情報部門之所以會“關照”到希特勒,與當時歐洲的形勢有關。一戰后,俄國“赤化”,法英等協約國以戰勝國身份主持召開巴黎和會,德國被迫簽署了賠款、失地的凡爾賽和約。法國成了歐洲大陸最強大的國家,并控制、占領了包括德國魯爾工業區在內的一些德國領土。然而,法國人并不感到輕松,因為德國雖然戰敗了,但并不承認自己的戰爭責任,所以法國對事態的發展前景始終惴惴不安。出于保持占領狀態和提防德國東山再起的需要,法國圍繞德國建立了許多情報站,并開始對德國國內的政治人物進行持續的調查和研究,因此形成了上世紀20年代的有關德國的數千份秘密文件。
另外,“同希特勒一同發動了‘啤酒館暴動”的戈林、“德國民族社會主義工人黨內非常有影響力的”戈培爾以及希姆萊在內的許多后來的納粹帝國核心人物,都是法國特工“盯梢”的目標。其中,對希姆萊的標注一語中的:第一個詞是“種族主義者”。法國媒體稱,法國特工幾乎將后來納粹帝國的核心人物查了個遍。
文件還透露,法國政府曾對德國的納粹運動給予了特別的重視,一位法國軍事指揮官還在文件中介紹了納粹組織設在德國城市達姆施塔特的一處軍事培訓學校的情況:“那里存放著大量新式軍服、左輪手槍和步槍,每名學員還配有2-3根橡膠大棒。” 只不過,調查研究沒有對希特勒這個后來領導建立納粹帝國、發動二戰、僅用六周就占領了巴黎的人物給予足夠重視。
文件顯示,法國政府當時不僅對納粹感興趣,對當時德國國內從左翼到右翼的各種政治勢力都進行了充分研究。其中,對后來成為西德總理、當時擔任科恩市市長的阿登納的評價十分有趣:“這個人很可疑,他有著很強的能力,但總是刻意將自己表現得十分弱小。”這個評價似乎還算是到位的。▲
環球時報2009-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