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洋
多年來的高中歷史教學的改革多流于形式,即使很多學校通過公開課推行改革,也只是形式主義,事后也都不了了之。高中歷史新課改和高考歷史改革以后,高中歷史不再成為高考科目,這就為高中歷史教學的改革提供了一個機會,推動了高中歷史教學的素質教育的發(fā)展。本文通過對高中歷史教學的研究,探討今后如何開展高中歷史教學。
一、從高考思維解放出來
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是以高考為核心,那是因為歷史要參加高考,現(xiàn)在高考取消了歷史科目,所以,從事歷史教學的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從傳統(tǒng)歷史教學的定勢思維中走出來。因此,我們的歷史教育就變成培養(yǎng)人的教育,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課堂設計和教學。
由于高中歷史教育成為真正培養(yǎng)人的教育,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對人的發(fā)展起促進作用的教育,所以,面對新課改、新教材,更新觀念,提高認識,是當務之急。如果還是一味地認為學習歷史就是為了考試,那就違背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如今,歷史新教材的教學要求已不僅僅停留在考試的層次上,更多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歷史,分析當今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發(fā)生的某些事件的前因后果的能力,努力提高學生的素質,而不再是培養(yǎng)只會考試的“書呆子”了。
二、活躍學生的思維,推進素質教育
高考制度改革后,學生的學習任務不那么繁重,因此,教學重點應該轉移到對學生的思維與能力的培養(yǎng)上來。
中國具有幾千年輝煌燦爛的文化。對于這些,中學生總是充滿好奇,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問題在教師看來非常幼稚,甚至是無意義的,但對學生來說卻是一種探索、一種創(chuàng)新,是一種對好奇心的滿足。他們正是帶著這種好奇心來認識這個世界的。所以不管學生提出的問題多么幼稚,多么無意義,教師都不要簡單地禁止和否定。如果學生的每一次探尋,遇到的都是教師的“不可能”、“無聊”的斷言,那么,他們的創(chuàng)新欲望就會慢慢
萎縮,很難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
三、對高中歷史試題也要進行改革
對學生的能力的培養(yǎng),選擇什么樣的習題也很重要。這就要求教師在選擇習題時要有方向性改變。選擇習題時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思維,對有些歷史知識進行單純的傳授不夠,如針對中英《南京條約》可以編成一首記憶歌訣,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可以編成口訣等等,既鞏固了知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概括歷史知識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而且從記憶的角度來看,學生自己動了腦筋,印象自然深刻。
作者單位:河北省辛集市職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