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祥松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指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國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的發展。”這就是說,基礎教育就是社會主義公民的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根據社會發展、人的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目的的一種教育。素質教育實施已有幾年,時間雖短,但給我們的教學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教師的教學觀念有了很大的轉變,素質教育給我們帶來了新理念、新方法、新嘗試、新思索。我們的教育在學習先進國家的同時,也在結合自己的實際,開創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體系。但在教學的行進過程中,我總感覺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我們對素質教育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走向,已轉化成圍繞本質與現象的教學。我們的教育,一開始就講解本質的東西,當學生問一些現象時,我們說是膚淺的東西,代表的是無知,無須理會;而先進國家的教育,一開始在現象中觀察,發問,小結,當他們觸及本質的時候,就給他們最易懂的解釋。
一、有關“紅綠燈”現象
我們的教育,教育評價的主體似乎不是學生,而是教師。學校對教師課堂的肯定不是學習的具體情況,而是教師對課堂的駕馭情況,也就是課堂紀律。行政領導工作很忙,偶爾視察一下,第一感覺就是紀律,不管教師此時的教學內容是什么。萬一在和學生進行互動教學,那老師心中最先是寒戰,心想又被看見了,教學思路迅速打亂。因此,教師“管好”學生才是第一規則,學生“怕”老師是天經地義,尤其是班主任。長此以往,不管是上課下課,看見老師就心慌。慢慢的,心中有了一道陰影。在下課的時候,在和同學玩游戲的時候,在玩得最高興的時候,突然看見了老師,趕緊收斂,裝作“乖乖孩”。尤其學習不好、經常受到批評的學生更是如此。于是,長大后,看見“紅綠燈”視而不見,看見交警心打顫。教育要教師引導學生,紅色代表停,綠色代表行,教育學生這是規則,不然就會引起交通堵塞等一系列的社會問題,而不是教學生注意情況,不要讓警察看見,不然會罰款的。
二、有關“精”學生現象
素質教育的一層意思是全面發展,另一層意思是專業發展。一個學生可能各方面都還好,但不太專,這就需要全面發展,培養各種能力;一個學生可能什么都很差勁,但在某一方面卻非常突出,這就需要專業發展,培養骨干人才。我們的教育似乎不是這樣的理解,我們表面上在全面發展,但仍然唯“智育第一”。在思維的深處,處理的方法還是教條地以“聰明”評定。有一次,一個學生調皮被罰站。一會兒,校長來了,找老師有點事,學生立馬坐了下去,校長走了,學生又站起來了,老師發怒了:“你剛才為什么坐了下去?”學生回答:“老師,我看見校長來了,校長看見你叫學生站著,一定會批評你的,所以我坐了下來。”我們的學生如此“精明”,實在是不敢想象,慢慢的,長大了以后,學會了這樣和別人講話,尤其是上層領導。我們社會這樣的人大有人在。我們的教育應該多一些本本的、自然的、原始的理念。以學生為本,不如以學生的天真為本,各盡所能地培養。
三、有關“干部輪流制”現象
我們的教育,似乎脫離了自己的本位,忘卻了自己的社會責任,逐漸在“官商”社會環境中搖擺。社會既然給了教育獨特的地位,也應該給它更多的空間。教育部門既然是社會中一個獨立的部門,就應該有自己的行為準則,這個準則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我們現在的一些學校,已經成了社會權力和金錢角逐的戰場。一些教學質量好的學校,如貴族學校,匯集著各路“精英”的下一代。有的有錢,有的有權,由于是高收費,學校不得不敬畏三分,家長們誰都不服弱,誰都不好惹。成績方面有壓力這很正常,但在學生日常管理方面就難辦了,相互不好協調,每個家長都認為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不一樣。學生之間要有管理啊!怎么辦?那就只好輪流了,于是就有了“干部輪流制”。有的學生確實不錯,但有的學生他自己都管不好自己,他自己的行為都是全班最差的,他能管誰?誰服他?但如果不這樣,他們的父母就不高興了,我們在單位是個大領導,我有“基因遺傳”。另一家長又找來了,他的孩子比我的孩子哪都差,學習差,行為差,憑什么他管我的孩子?擴大到社會上,不內行就用套話總結,非專業的管專業的,找不到根源,也就沒有對應的解決措施。他是領導,沒辦法,只有他說了算。請問中央領導的位子見過輪流嗎?你當一天主席,我當一天總理,這像話嗎?真正的管理,不管你是怎樣的人,首先要有管理方面的天賦與才能,然后再競爭,從競爭的得票中決出。這是最原始、最公平的。
所以,我認為我們的教育是站在大人的角度看待問題的,畢竟大人總是從本質著手。于是我們的教育就從本質開始,越學越深,忘記現象的存在。看見“紅綠燈”,就想到交警是否存在,而忘卻了它是代表規則的符號;看見一個人,只想到該如何和他說話,而忘卻了他是男是女還是老人小孩;有了“干部”二字,只想到權力,而忘卻了他自己姓什么。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育才寄宿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