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賓
長期以來,大部分學生認為思想品德課是枯燥的,乏味的,空洞的。老師在課堂上辛辛苦苦的講知識點,學生在課堂上卻無精打采,昏昏欲睡。甚至有的學生認為老師講的道理和社會現象不相符,從而產生了對老師的不信任。課堂變成了老師演講的舞臺,學生成了可有可無的擺設,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這顯然與新課改對課堂教學的要求是背道而馳的。為了改變這一局面,讓學生真真正正的喜歡上思想品德課,筆者經過在一線十幾年的教學中不斷探索和實踐,總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一、創設情景,避免講死道理
思品課雖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但如果我們一味地在課堂上講大道理,在課下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學生勢必會產生厭煩的心理。這時,我們不妨在授課過程中創設一種情景,把那些枯燥的理論鑲嵌在情景之中,讓學生成為情景中的主人公,身臨其境地感受其中蘊涵的哲理。這樣由枯燥乏味轉變為生動有趣,學生自然樂學。
(一)利用媒體資源來創設情景
隨著現代化教學設備的不斷發展,許多兼具影、像、聲、光等功能的教學設備,如投影儀、多媒體等充實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精心設計“課件”,熟練操作運用這些電教設備,為學生創設最佳的“視聽”情景。媒體資源的運用可以化抽象為形象,變枯燥為有趣,增強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和可信性。例如我在講《我自信,我快樂》這一框時,在導入中就運用了一首振奮人心的歌曲《愛拼才會贏》。從而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的自信和求知的熱情,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利用小品短劇來創設情景
小品因其詼諧幽默,貼近生活,引人思考而成為大眾喜歡的文娛形式,在思品課中偶爾插入小品,能讓同學們在身心放松的同時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比如:在我講《新集體新面貌》這一框時就編排了一個小品。某班的兩位男同學上課遲到被值勤老師當場抓住并對本班扣分和全校通報批評。當同班的兩位女同學看到學校通報欄里貼出來的對本班的通報批評之后,紛紛表示要為班級爭回榮譽。幾位同學的表演可謂極其生動,其他同學好像也被帶入了創設的情景當中。“劇中”人物的品行一目了然的展現在同學們面前。這讓學生很容易就能分辨出誰對誰錯,從而自然、正確的引導了學生的言行。讓學生體會到違紀給班集體抹黑的可恥行為。作為班集體的一員,應該時時為班集體增光添彩。
(三)利用現實生活來創設情景
知識來源于生活。利用生活中一些喜聞樂見的故事來創設情景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從而避免了空洞的說教,使教育更具說服力。
二、充分利用新的教學方法,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老師被動的教,學生被動的學。可謂是老師費勁,學生受罪。嚴重束縛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就迫切需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探索、運用新的教學方法。
(一)小組討論教學法
充分利用課堂討論小組。可以把班級同學分成若干小組。在課堂上給學生們充分展現自己才能的機會。例如老師提出一個觀點,可以讓每個小組去討論,對于有獨到見解的回答可以給予鼓勵或獎勵。分組討論的方法不僅培養了同學們相互協作的精神,而且他們在討論的過程中也會在思想上產生一種共鳴,這樣掌握的知識不僅全面而且深刻。
(二)“辯論賽”教學法
初中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決定了這一時期的學生有爭強好勝的心理。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特點,適時地提出辯論的焦點讓他們展開辯論,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在講解《網路的利與弊》這一節時。把學生分成了藍隊和紅隊。藍隊的觀點是利大于弊,紅隊的觀點是弊大于利。讓他們展開討論,他們為證明自己的論點所運用的論據令老師都出乎意料,充分激發了他們學習的熱情。“辯論式”教學法可以使學生在激烈的課堂氣氛中不僅掌握知識,拓寬了知識面,還增長了見識,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增強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意識。
總之,雖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各地都涌現出了許多好的教學方法,這也讓我們看到了思想品德課的希望。探索是永無止境的,我們要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要勇于更新觀念、勤于鉆研,積極開展教學科研活動。希望通過教育工作者的不斷努力,使學生真正喜歡上這門課程。
作者單位: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縣南高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