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觀紅
學習目標:區域地理綜合題分析是高三地理復習最重要的和難度較大的內容之一,又是高考的重點。其主要作用和目的:
1.掌握區域地理復習的一般方法;
2.掌握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區域分異;
3.培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闡釋事物、表述觀點的能力,為高考迎考做充分的準備。
教學過程
導入
區域地理的內容是復習地理知識的基礎,許多圖像判讀技能的訓練、基本概念的理解、地理要素間的聯系、地理事物的分布、空間概念的建立、地理基本觀點的建立等,都應在區域地理學習中完成。近年來高考試卷明顯反映出區域地理內容占有相當大的比重,特別是許多能力要求的體現,常反映在對基礎知識的思考和運用上,其中有很多是以區域地理內容為載體。
區域地理綜合題復習指導(板書)
一、區域地理的基本要素:(板書)
區域地理的復習可從地理的基本要素(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入手,指導學生依據背景材料從4個W和1個H思考發問。即where(地理位置、什么區域);what(什么地理事物、特征、現象);(when)(什么季節、月份);why(地理原理、成因、影響因素);how(對策、措施)。
那么,如何根據同一地理背景材料,從不同的問題視角提出不同的地理問題呢?
在“讀我國某省級行政區圖”中,指導同學們發現問題、嘗試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根據區域地理的復習方法進行探究提問。
1.自然地理要素(位置、地形、氣候、水文、植被、土壤)。(板書)
區域地理綜合分析要從自然地理入手。比如有關該區域的自然地理問題可能有:
(1)位置(where)(空間定位):甲區域在我國什么地形區(黃土高原)?你的判斷依據是什么?
①經緯度位置(大致在109°E,36°N是我國的黃土高原);
②省區輪廓特征(陜西省的輪廓形狀是跪著的兵馬俑);
③黃河以西(黃河在陜西與山西之間的一段是自北向南流的);
④古長城以南(黃土高原北以古長城與內蒙古自治區為界);
⑤華山以北(華山是秦嶺中有代表意義的山,從而可以推知秦嶺以北的重要地形區是黃土高原);
⑥熟悉的地名(可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經緯度、黃河、華山、輪廓形狀等,很容易可以得出乙城市是西安市,而西安市是在黃土高原這一大地形區中的)。
(2)甲地區是什么氣候區?溫度帶?干濕地區?……氣候(what);
(3)黃河的水文特征?黃河的汛期在什么時間或季節?(when)(自然地理角度);
(4)甲高原是如何形成的?為什么這里千溝萬壑?為什么這里水土流失嚴重(why)(要素發生的條件);甲地區地理環境有什么特征?當地的主要生態問題是什么?為什么會產生?(現象產生的原因)甲區域的水土流失可能對下游和河口地區有什么影響?乙地區過度引水灌溉可能對本地和黃河下游帶來什么影響?(要素之間的關系角度);
(5)如何防止水土流失?(how)(如何應對的策略角度)。(板書)
……
在此基礎上再進行甲、乙、丙三個區域特征的比較。如乙、丙氣候特征和成因有何異同?乙、丙的植被分別是什么?乙、丙兩河的水文特征有何異同點?……
2.人文地理要素(農業、工業、交通、城市、文化、旅游等)
區域地理綜合分析的落腳點是人文地理。可從分析評價區域發展的主要優勢條件和限制性因素——確定區域發展方向及國土整治的措施。
該區域的人文地理問題可以這樣設計:
(1)乙地區的主要農產品是什么?(what);評價乙地發展農業的主要優勢條件和限制性因素。(2)甲地區豐富的礦產資源是什么?為充分開發甲地區豐富的礦產資源有什么措施(如何應對的策略角度)?(3)經過乙地區的鐵路,其布局的區位因素?(4)乙地區的城市布局有何特征?乙城市形成的區位條件?(5)圖示地區的地域文化區名稱是什么?這里的民族歌舞藝術主要是什么?圖示地區的傳統民居是什么?這種民居指示的意義是什么?這種民居的選址應考慮的自然條件有哪些?這種民居的主要優點有?(6)乙城市旅游資源的開發評價。(7)發展旅游業對環境產生什么影響?
二、要素間的關系分析(板書):
區域地理綜合題在高考命題時,多會考查地理要素與要素間的關系。命題時,多從本地或本地與另一地的關系。這部分的教學要盡可能多的角度啟發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而且可能會與高考的命題人的命題意圖相吻合。顯然應該是關注的重點。
1.本地地理要素間的關系(板書):
教學時,可以這樣設計:用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分析陜西省應如何利用當地自然和人文資源發展經濟。(100字左右,可從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和旅游業等方面任選三項回答)
2.本地與另一地的關系(板書):
如甲區域的水土流失可能對下游和河口地區有什么影響?乙地區過度引水灌溉可能對本地和黃河下游帶來什么影響?(要素之間的關系角度)……
教師在這一階段要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評價:首先判斷是否是地理問題;其次判斷問題的探究價值;問題屬于“是什么的問題(如指出特征、時間、地點)”還是“為什么的問題”,或是“怎么辦的問題”。第三判斷問題的難度;是簡單分析還是綜合分析。第四,判斷問題的來源;是從背景材料中分析提出的問題,還是脫離所給材料提出的與“本案無關”的問題。同時對學生提出的進行課堂討論,鼓勵學生從不同視角提出問題并就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讓學生在討論過程中體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艱辛和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采用教學示范、學生模仿、學生自主發現和提出問題的程序,逐步由淺入深地推進研究。然后再展示歷年高考試題中相關試題的高考問題,讓學生在比較中逐步學會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也可將關于某個學習問題的課標要求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提出學習問題……
小結:通過以上區域地理綜合題解題的方法指導,使學生能在區域地理復習時能從自然地理入手,落腳點在人文地理,并熟悉這種思維和提問方式。也就是說:區域地理可以變、材料可以變,只要你掌握了區域地理綜合題解題的方法,不管高考命題如何變,我們都能用這種方法作為備考,從盡可能多的角度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高考時,我們才有可能勝券在握。
作者單位:北京師范大學廈門海滄附屬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