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外記者聯合報道
用“寸土寸金”來形容全球各個大都市的市中心地段,恐怕再恰當不過。區區十幾平方公里甚至幾平方公里的面積,其價值可能超過一座一般的小城市。專家認為,昂貴的市中心是城市發展的必然,但應當保證理性發展,進行好城市規劃。
紐約:既買不起也住不起
紐約由五個區組成,其中最小的區就是曼哈頓這個狹長的小島,紐約地標建筑幾乎都集中于此:時代廣場、帝國大廈、第五大道、中央公園、華爾街、聯合國總部等。這里除了商用寫字樓,也有許多鬧中取靜的頂級住宅區。曼哈頓上東區的東五大道和麥迪遜大道之間的東78街,是全市最昂貴的街區。
地點是決定曼哈頓房價的第一要素。住在曼哈頓的富人,既要生活便利、又要環境清幽,因此,第五大道、公園大道周邊成了資源稀缺的昂貴住宅區。可以俯瞰中央公園、哈德遜河的住宅,會比同樣面積的住宅貴上三四成,一個七八十平方米的單元動輒上百萬美元,遠超過美國中產階級的收入。目前,曼哈頓住房均價在每套160萬美元,最昂貴的豪華公寓高達6500萬到8000萬美元。曼哈頓的公寓不僅僅售價高,維持成本也很高,一幢200多萬的兩室一廳公寓每個月的地稅就高達2000多美元,一般還要支付1000多美元的物業管理費和四五百美元的停車費。在其他州,這些支出已足以支付一幢獨棟別墅的月供了。
事實上,紐約人并不都一門心思往曼哈頓擠。除了那些高收入的金融界人士,許多在曼哈頓買房或者租房的是年輕人和一些“老”紐約人。除了房價高,曼哈頓停車位少、空氣污染、公立學校質量參差不齊等都是許多家庭不喜歡在曼哈頓居住的原因。即使想住在曼哈頓的繁華地段,普通工薪族也有立足之地。曼哈頓有許多專供租房的公寓和“合作公寓”。對于租金,美國政府有一項“租金限制”和“租金穩定”政策,發展商不能漫無邊際地亂漲租金。“合作公寓”的居民擁有整座大樓的部分股份,因而成為整棟大樓這個股份公司中的一名股東,一般來說,“合作公寓”比同地段的完全產權公寓要便宜40%左右。
倫敦:永遠沒機會住進的一條街
倫敦是舉世公認的“富豪磁鐵”,中東、俄羅斯甚至中國的有錢人都熱衷在倫敦購置房產,也使得這里的房價水漲船高。倫敦的“市中心”范圍在過去十年里不斷擴張,如今已經擁有“十環”的倫敦,二環線以內都被看作是市中心,范圍近3平方公里。
倫敦地價一直居高不下,主要歸因于這座城市匯聚了全球各地的經濟力量,多數著名公司在這里都要建立辦事處或分部。倫敦西區是這座城市傳統意義上最昂貴的辦公地區,這里的高檔寫字樓月租金為每平方英尺328.91美元。而和倫敦西區遙相呼應的金絲雀碼頭,儼然已經成為與金融城一爭鋒芒的新興中央商務區,地價目前直逼倫敦西區。
昂貴的辦公區域也帶動了附近的住宅區價格飆升。在倫敦西區,當地住宅區中最有名的就要算是肯辛頓王宮花園街了,這里每平方英尺售價3910鎊,最便宜的一套住宅也超過4000萬英鎊。在英國,人們常說,一個勤奮的人可以三年成為百萬富翁,三代人建起貴族式家庭風范,但可能永遠都沒有機會搬進肯辛頓王宮花園街,因為那里實在是一個高不可攀的居住之地。這兩年最有名的住進這里的人就是英國鋼鐵大王米塔爾。
東京:銀座住宅是稀缺品
東京地價最貴的地方要數銀座了,2007年銀座的地價達到了近年來的頂峰,每平方米2500萬日元(約合160萬元人民幣),該地段一張明信片大小的地皮就價值36.9萬日元。在銀座租辦公室是很多公司的夢想,小公司自然出不起昂貴的租金,銀座的一些大廈擁有者想出來了一個妙法——出租地址,就是小公司每月花數萬日元的租金,就能把公司的地址登記為銀座的某大廈,實際上并不在這里辦公,大廈提供的服務就是幫助收郵件,轉送到指定的地址,或者還有電話、傳真傳送業務。一個銀座地址對企業來說就是身份和信譽的象征。
銀座是黃金商業區,住家較少,只有少量住宅,所以就更顯昂貴了。一室一廳房租就要15萬日元左右,是其他地區相同房子的兩倍,那樣的房子是為忙碌的單身高級白領準備的,真正住在東京市中心繁華地帶的人很少。實際上,住在房租昂貴的商業區,從居家過日子來說并不方便。記者剛來日本時,住在東京的中心地帶六本木的親戚家中,那地方的地價也是東京數一數二的了。房租貴不說,平時要買家常菜也不容易,因為附近超市只有一個,物價也貴,周圍盡是高樓大廈,娛樂設施倒不少,到了夜晚燈紅酒綠,讓人難以靜下心來。
莫斯科:目標客戶不過幾千人
在世界最昂貴道路排名中,位于莫斯科中央行政區的奧斯托任卡街從2008年的第六位下滑至2009年的第九位,但每平方米的均價仍高達3.5萬美元。奧斯托任卡街地處莫斯科市中心,總長約1公里,與救世主大教堂毗鄰,與莫斯科河只相隔一個街區,到克里姆林宮僅需3分鐘車程,鬧中取靜且沉淀了厚重的歷史文化。而且同東京不同,在這里生活工作也非常便利,街邊小超市內的商品仍是面向大眾,并沒有因為所處黃金地段而抬價。目前這條街上的業主大多是名人、富商、學者等很有身份的人。
莫斯科的高檔住宅在金融危機中的價格基本不變。一方面,這個特殊市場的需求相對穩定;另一方面,賣家們不會降價,只是等待時機轉好后才出手。人們將奧斯托任卡街的樓房稱作“俱樂部房屋”。業內人士稱,對這條街房屋交易真正感興趣的總共不過幾千人,因此金融危機對其影響甚微。
昂貴的市中心要理性發展
今年,北京二環內樓市整體步入3萬元時代,一些地段的房價甚至向5萬元發起沖擊。而在金融中心上海,10月份市中心公寓成交均價已漲至每平方米4.6萬元;內環內最高的房價每平方米已突破16萬。有專家認為,照這種攀升速度,估計中國大城市市中心的房價早晚要超過紐約和倫敦。
市中心之所以“寸土寸金”,原因主要還是“物以稀為貴”。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李景國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城市的中心區一般歷史悠久,又都是商業繁華區,土地的經濟效益高,地價自然也貴。首都經貿大學房地產經濟專家丁蕓則認為,房地產講的就是區位決定土地升值的前景,城市中心區其區位的不可替代性是最重要的。當然也有消費者購買行為的因素,不排除有些人在城市中心買房子存在炫富心理。
城市中心區房價越來越高,在專家看來是必然的趨勢。李景國認為,一般來說,城市中心區的房價應該是越來越貴的。如果用城鎮基準地價評估,大部分城市的房價都是“圈層結構”,即從市中心向外圍遞減。城市中心的土地越來越緊缺,特別是居住用土地。北京的城市中心區,房屋結構比重中,居住所占的比例是越來越少的。因為商業價值高于居住價值,所以人們寧可讓它從事商業活動。因為地價貴,所以要有更高增值效益的用途來取代低效益的用途。
城市中心區房價過高對老百姓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北京大學教授董黎明認為,理論上人人都有權利在市中心買房,但實際上只是少部分有錢人能夠享受這部分優質資源。而且市中心的高房價對周邊區域有波及作用,也會拉高其他區域的房價。丁蕓認為,經濟發展過程中,收入差距拉大,消費追求個性化和多樣化無可厚非。但是整體房地產應該理性發展,對未來的發展比較好。為了避免市中心房價的不理性,就要在進行城市規劃的時候規劃好商業和居住等的空間結構。李景國說,如果是單中心,那么城市中心區的房價就可能遠遠高于其他地區。如果是多中心的,那么房價也可能是多中心的。北京市的城市規劃中就明確提出要建設成多中心的城市。
如此昂貴的市中心是不是存在巨大的泡沫?有沒有破滅的可能?福克思通房產公司是英國最大的房屋銷售代理公司之一,該公司銷售經理皮考克告訴記者,每個發展中的城市,尤其是政治首都或是經濟首都城市都會面臨寸土寸金的發展趨勢,指望靠經濟蕭條使房地產價格回到“理性”的水平是不現實的。但他認為,城市的昂貴必須通過它的居住價值來體現,倫敦的交通、文化和經濟氛圍都是重要的因素,其他新興城市在建設中也要考慮到這些。而且,每一個新的需求都會帶動一片土地的繁榮,從而可能創造出一個新的“中心”。▲
環球時報2009-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