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義文
世界上的事,總有好壞兩面,也就相應地帶來兩種心態:積極和消極。積極的心態能激發高昂的情緒,幫助你忍受痛苦,克服恐懼,并且凝聚堅忍不拔的力量;消極的心態卻使人自我設限,懷疑退縮,就會悲觀失望,憂心忡忡,最終喪失機會。很顯然,積極心態是我們要選擇的,擁有的。古語說道:“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就是讓我們學會看事情看積極的一面。
筆者曾經從教過的學校,語文教材使用的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在教完初中七年級上下冊的課文后,對其中的許多句子“耿耿于懷”,摘錄部分如下:
花和人都會有各種各樣的不幸,但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宗璞《紫藤蘿瀑布》)
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那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周國平《落難的王子》)
生活對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們必須有堅忍不拔的精神。最要緊的,還是我們自己要有信心。我們必須相信,我們對每一件事情都有天賦的才能,并且,無論付出任何代價,都要把這件事情完成。當事情結束的時候,你要能問心無愧地說:“我已經盡我所能了。”(居里夫人《我的信念》)
有的被天風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濕,沾在船頭上。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疊著,總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冰心《紙船》)
只要你是一只天鵝蛋,就算是生在養鴨場里也沒有什么關系。(安徒生《丑小鴨》)
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時走到艱難險阻的境界,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沖得過去的。(李大釗《艱難的國運和雄健的國民》)
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厄運的搏斗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的高尚。所有這些在一切時代都是最偉大的悲劇。(茨威格《偉大的悲劇》)
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從我最不幸的處境中取得一個經驗教訓,這教訓就是:在最不幸的處境之中,我們也可以把好處和壞處對照起來看,從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笛福《荒島余生》)
讀完以上語句,不知是否與筆者有一個同感:在所有文字里無不展示著一種積極的心態——或者是接受現實,坦然面對;或者是堅守信念,奮力拼搏;或者是逆流而上,執著進取;或者是勇敢堅強,飽含希望……
細細品讀這些句子,它們都承認一個事實:“歷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生活對于任何人都非易事”;“都會有各種各樣的不幸”;有著“不可戰勝的厄運”和“最不幸的處境”。進而也在表達一個信念:敢于面對現實,敢于正視現實,“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必須有堅忍不拔的精神。最要緊的,還是我們自己要有信心”。決定一個人成就的,不是外在的環境,而是你內在的信念,心態!積極的心態可以幫助我們獲得成功。
再往細處看,這些句子分別來自不同體裁的文章:詩歌、寓言、童話、演講、報告、散文、小說,等等;它們的作者也囊括了古今中外,編者的積極用心可見一斑。
作為初中學生,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尤其要重視對他們積極心態的培養,引導他們朝著樂觀、健康、向上的方向成長。語文課就為承載起這一重要使命積極地付出它一份應有的力量。
縱觀整個初中階段六冊語文的閱讀文章,不僅僅局限于上述語句,上述課文中,不僅僅局限在七年級的教材里,而是編者著眼于發展學生心理的積極品質,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發展,在具體閱讀教學活動中,這種積極心態貫穿整個活動始終。比如:
“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著,正像一個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垂不朽。”(西蒙諾夫《蠟燭》,八年級上冊)
“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楊絳《老王》,八年級上冊)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高爾基《海燕》,八年級下冊)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八年級下冊)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沁園春·雪》,九年級上冊)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教材的編者們更是選取了“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唱黃雞”,“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些膾炙人口的名篇詩句,通過詩的教化,將積極的心態滲透其間,薪火相傳。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工會中專語文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