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菊平
摘 要:本文從中學物理教學的特點,學生學習的特點入手,就如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來實現中學物理教學中的有效教育進行探討。
物理學是研究一切物質最基本、最普遍的運動形態和物質結構中的相互作用。科學的物理知識在現代生活、社會生產、科學技術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物理教學不僅僅要向學生教授知識,而且還要教會學生科學的研究方法。
一、中學物理教學進行有效教育的必要性
物理學是整個自然科學的基礎,是研究一切物質最基本、最普遍的運動形態和物質結構中的相互作用。科學的物理知識在現代生活、社會生產、科學技術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他具有以下幾個特征:1.基礎性,物理學不僅是其他自然科學的理論基礎,而且是一切科學技術的理論基礎,所采用的方法也是其他自然科學所采用的。2.實踐性,物理學是一門實踐的科學,主要用實驗去驗證理論。3.探索性,探索是物理學的核心,探索的目的在于“創新”。
二、有效教育的關鍵:小組的組建
有效教育追求的是教育的有效性。這種有效性表現在:學生在經得起考試和選拔的同時,人格得到健康塑造,素質得到全面發展,這就是有效教育所追求的效益,也是素質教育所追求的效益。如何實現這樣的效益,有效教育給我們提供了操作方法,其核心是“組織和參與”。“組織”指的是任何物理教學活動,不論是課內還是課外,都必須是有組織的進行。
三、有效教育的重點:小組的調控
物理學習小組組建起來以后,還只成功了一小步,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則是課堂教學中小組的調控。而在調控中,教師往往容易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合作學習前,教師缺乏必要的提示和講述。由于組織者對學習任務布置過于簡單,學生不理解在小組活動中將學習什么,怎樣進行學習,于是無法幫助其迅速準確地把未知信息與已有的認知經驗聯系起來,也就無從選擇最佳的學習起點以及盡快解決問題的方法。
2.教師不能把握討論的時機。教師沒有把握好討論的時機,只要問題一出現,就組織小組討論。學生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匆忙展開討論,要么坐享其成,要么人云亦云、盲目隨從,對小組內的不同見解根本無法提出真正意義上的贊同或反對,也無法做到吸取有效成分來調整自我觀念。
3.沒有把握好問題的難易程度。教師為了保證學生的參與度,只要有問題,不管合適與否、難易如何,都讓學生合作討論,似乎只有通過學生的合作討論,才能解決問題。這樣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學生沒有討論的興趣,教學時間大量浪費,教學目標難以實現。
4.沒有注意參與的面。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優等生”在小組中處于主宰地位,承擔了主要的職責,“學困生”則處于從屬或忽略地位。在合作學習時,“優等生”往往成為小組內最活躍的分子,他的潛能得到了發揮,個性得到了張揚;而一些“學困生”因基礎薄弱,參與的主動性欠佳,思維的敏捷性相對較差,往往要落后于“優等生”,從而在形中失去了思考、發言、表現的機會。
總之,作為教師缺乏必要的調控技能而造成的教學上的尷尬。如何提高教學效率?筆者認為提高教師組織調控學習小組的能力是關鍵。
1.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人格魅力
課堂教學的組織除了要有法、要得法外,與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與人格魅力也有很大關系。老師的綜合素質高,學生任你,你上課時他愿意聽,愿意跟你走,你的組織教學就容易多了。老師的人格魅力對課堂教學的組織工作的影響也尤為重要。
2.明確分工,強化學生的角色意識
實踐證明,雜亂無章的小組活動不但對培養學生不利,甚至連最基本的知識和技能都無法保證讓學生獲得。因此,教師要根據任務的難易程度確定分工,讓小組內的同學都要承擔不同的角色。這樣,既強化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又能使個人的能力得以充分展現。
3.把握好討論問題的時機,規定完成任務的時間,設置問題的難易程度
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把握好討論問題的時機,選擇好可供學生合作學習的切入點。與此同時,給他們設置一些難度適中的習題,讓學生討論解決。此時面對困難,渴望探索謎底的心態促使學生主動積極地討論,思維是活躍的、機敏的,考慮問題是全面的、有針對性的,相互之間很容易受到啟迪而解決問題。
4.讓學生學會表達與傾聽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個體學習為基礎的,讓不同個性、不同能力的學生都能自主地、自發地參加學習和交流,真正提高每個學生的學習效率。而面對同一個問題,學生往往會有不同的看法,這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寬松的交流氛圍,讓同學們都能暢所欲言,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同時,還要讓學生學會傾聽組內外其他同學的發言,在情感上給予他們支持與鼓勵,尊重他人的觀點,并能對他人的觀點作出客觀的評價。
5.讓學生學會合作參與
(1)讓“積極分子”學會謙讓
在教學中筆者發現,幾乎每個班都會有這樣的積極分子:他們或者知識比較豐富、或者分析能力比較強、或者動手操作能力比較強,在每一次的研究活動中都表現得非常積極,對所有的任務都能全身心地承擔。然而,他們的缺點就是“以自我為中心”,忽略了本組其他同學的存在,不考慮別人的看法與感受。對這些學生,教師可以經常安排一些個人無法完成的任務,使他們想到去尋求幫助;也可以把組內分工的任務交給他,讓他在分工合作的原則下指導全組人員完成任務。
(2)讓“邊緣人”學會參與
這是小組中另一極端的學生。這些學生思維往往不夠敏捷,表達與交流能力較差,缺乏動手操作的經驗。在研究中他們幾乎不參與任何活動,既不傾聽也不表達自己的看法。對于這些學生,教師要特別重視興趣的激發,營造持久活躍的群體參與氣氛,并有意識地安排他們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任務,要求小組的其他成員要主動征求這些同學的意見,使他們逐漸融入集體活動中,感受成功的快樂。
(3)讓人人學會互相幫助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的個體活動都是代表小組。因此要讓每一位同學知道他們不僅要對自己負責,而且要對自己所在小組的同學負責。他們必須將自己的努力與其他組員的努力結合起來,互相幫助,共同完成某項任務。
在物理教學有效教育的過程中要注意小組的組建,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教師要做好有效地小組調節,以達到良好的物理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樹人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