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珺
“一日之計始于晨”。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晨間鍛煉是一項重要的教育內容。對此,我從改善管理入手,堅持常規與創新兩者并舉,充分挖掘晨間鍛煉活動的內在教育價值,使活動內容新穎有趣、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從而通過活動來更好地培養幼兒合作、探索、創新的精神。
一、構建幼兒晨間鍛煉的新理念
1.以常規促規則形成。“常規”即基礎。幼兒晨間鍛煉的常規管理是指組織、開展活動所必須具有的物質保障、活動規則及常態機制等。幼兒正處于“自我”意識萌芽與發展的重要階段,因而,常規的管理與引導顯得尤為重要。然而,過于一成不變的常規也往往是制約幼兒個性成長的關鍵因素。所以,高品質的幼兒晨間鍛煉應該努力追求“夯實常規,常中求變”的理念。
2.以創新促品質提升。審視現行的幼兒晨間鍛煉,主要問題集中表現在“常規管理過于僵化,創新機制缺失”。為此,筆者認為,當前幼兒晨間鍛煉的革新,需要一個整體推進的思路,即從活動的器材、場地、組織、管理、評價等方面全方位的給予重新設計與推進。
二、讓幼兒晨間鍛煉行走在常規與創新之間
(一)夯實常規管理,促進晨間鍛煉的規范化
1.明確要求,培養時空觀念。為了確保幼兒晨間鍛煉的時間,一方面向家長發出了有關“早來園、勤晨間鍛煉”的倡議書,要求幼兒能在8:30前來園,參加晨間鍛煉。與此同時,為“遲到”的幼兒發放了黃色警告晨檢牌,促使幼兒與家長加強晨間鍛煉意識,自覺配合幼兒園晨間鍛煉要求。因此,一學期下來,幼兒園8:30前來的幼兒總人數始終保持82%左右,為開展晨間鍛煉提供了時間保障。在空間上,我們綜合考慮到場地的大小、項目安排、休息區的提供,讓晨間的戶外場地真正成為幼兒的鍛煉場地。
2.落實細節,滲透生命理念。晨間鍛煉要在安全、軟質的場地上進行。軟質場地能有效減少安全隱患,減輕教師的管理負擔,同時我們在墻邊包上了“羊角線”,在轉角處都貼上了軟質包邊。此外,在活動前,要盡可能預計到可能出現的不安全因素,活動前老師要向孩子交代活動的規則和有關安全事項,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檢查儀表,注意調節幼兒運動負荷,活動前后增減衣服,檢查鞋子的穿戴安全?;顒又?教師要四處巡回走動,及時糾正幼兒危險動作,聆聽幼兒交談、評價,發現問題及時進行必要的安全指導和安全教育?;顒雍?我們推出一個“愛的擁抱”的活動,示意教師在擁抱每位幼兒的同時檢查孩子身邊是否有安全隱患的東西帶進教室。
3.明確要求,培養規則意識。幼兒是規則形成與發展的重要時期,而作為一種常規性室外活動的晨間鍛煉恰恰是培養幼兒規則的良好時機與平臺。對此,首先,要幫助幼兒形成“團隊意識”,努力促進幼兒在“合作規則”的支持下開展晨間鍛煉的各項活動。如,在出列、行走、排隊、小組活動的開展等都要提出明確的要求。再如,鍛煉時按指定地點分散活動,活動結束時聽信號集合等。其次,要培養幼兒“活動規則”的意識,即活動前教師講清楚活動的要求與方法,讓幼兒在遵循規則的前提下開展各項晨間鍛煉活動。最后,幫助幼兒形成場地概念及安全意識。
(二)探索創新管理,提升晨間鍛煉的品質
1.材料創新:因人而異,適度適量。
供合適的活動材料,既是激發幼兒興趣的刺激物,又是開展晨間鍛煉的前提。所以提供活動材料時,應注意做到適時、適量,因人而異,不宜搞“一刀切”。
(1)分層設計。在投放材料時不能只考慮到幼兒的興趣愛好和普遍性發展,更重要的是要根據每個年齡段。如,在跳的活動中,我們在跳遠的距離和跳高的高度都有層次變化,提供了幾組不同的材料讓幼兒嘗試。
(2)合理投放。我們為幼兒提供的均是低成本、高質量、安全的材料。在提供一種新的活動材料時,對同一材料幼兒每次活動選擇數量進行了觀察記錄,同時教師在投放活動材料時注意分析現有各類材料的不同特點及功能,促使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變換、調整,同時,還針對幼兒不同發展水平,對所投放活動材料,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運用激勵指導,使幼兒經過努力有收獲,有成功感。種類并非越多越好。我們提倡各年齡班晨間鍛煉材料,小班不宜超過4種。中班不宜超過6種,大班不宜超過8種。
(3)巧妙利用。生活中有許多廢舊材料,如果用心去觀察、收集,就會發現這些不起眼的材料,蘊藏著一定的價值;如果再以雙手和智慧的巧妙利用,并加以組合、改造、裝飾,這些材料就變成有趣的教具。為豐富幼兒晨間活動內容,促進幼兒跑、跳、鉆、投、平衡等身體動作的發展。一開學,我們就組織了保育老師進行“變廢為寶”的自制晨間鍛煉器械的展示活動,以調動孩子參與晨間鍛煉的熱情。教師們制作了足球框、彈力球、紙棒、各式投靶等數十種孩子喜愛的運動器械。
2.內容創新:變“套餐”為“自助餐”。
(1)場地自助。每周三晨間,我們全園中大班開展自助活動。即想去哪活動就去哪兒活動。每個班級設計了有個性的幼兒“啪啪圈”,幼兒在某一區域挑戰成功后,會帶上相應的手環,再去選擇另一活動區,活動結束后,回到班級將手環進行統計,就明白哪位幼兒參加的晨間鍛煉活動最多。
(2)玩伴自找。每周四晨間,全園開展大帶小玩伴自由搭配活動。大帶小混齡活動對于幼兒園的寶寶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它提高了寶寶的學習興趣,對于年齡大的孩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增強了孩子的責任感,同時年齡大的幼兒為了在弟弟妹妹面前好好表現自己,他們也能好好地參加自己的學習活動。對于年齡小的幼兒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大膽地與同伴交往,同時也增強語言表達能力。
3.方法創新:變“單一型”為“復合型”。
幼兒的創新意識是從內部誘發的,而不是外加的。因此,在幼兒晨間鍛煉時,要盡可能為他們提供選擇的機會,誘發幼兒的創新意識,這就需要晨間鍛煉的方法從“單一型”走向“復合型”。
(1)一物多玩。即提供一種玩具或體育材料,讓幼兒想出多種多樣的玩法。我們在熟悉了各種活動材料的功能,掌握了相應的技能后,開發挖掘其新的玩法,引導幼兒創造性地一物多玩。如圈,除了常見的玩法,我們還開發出穿圈、鉆圈、套圈、追圈等一系列新穎的玩法。
(2)一動多變。即一個動作,讓幼兒想出多變的方法。如“地毯爬行”,幼兒可以按照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意愿,在地毯上做手腳著地爬、手膝著地爬,也可以做跪爬、坐爬、側爬、匍匐爬、倒退爬等的動作。
4.形式創新:點面兼顧,差異發展。
(1)集體練習與分散活動相結合。為了有目的發展幼兒的動作,我們采取集體練習與分散活動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幼兒進行鍛煉。在集體練習時,我們根據每月的鍛煉重點,用游戲化的循環練習與競賽性的活動方式引導幼兒進行練習,這樣既可以減少幼兒的等待時間,又能使我們有目的地指導幼兒,讓每個幼兒都得到鍛煉。而分散活動則能使幼兒擁有活動自主權,有利于我們進行個別指導
(2)分組重點指導與全面指導相結合。
每次晨練時,我們兩位老師同時進班,采用分組重點指導與全面指導相結合的方式,使幼兒的活動能力在不同層次上得到提高。方法是:一位教師重點指導其中一組幼兒的鍛煉,精心指導幼兒學習新的技能,鼓勵幼兒發揮創造力,挖掘新玩法,讓幼兒互相學習;另一位教師則全面細致的觀察,及時發現問題并給予指導,如在觀察中我們發現有的幼兒不會調節活動量,于是我們就用一物多玩的方式加以調節。
5.區域創新:創造適合幼兒自主發展的活動區。
我們在晨間活動環節嘗試開展打破班級界限的區域體育活動,對活動的環境與活動的指導策略上進行了大膽的試驗,變“統一活動”為“分區活動”,變“模仿學習”為“探索學習”,變“被動運動”為“主動運動”。讓幼兒獲得更多自主運動的空間,在與環境中的人或物互動過程中達到鍛煉身體,掌握基本動作的目的,
6.評價創新:激勵為主,不斷體驗成功。
針對幼兒的晨間活動,筆者認為,應以激勵為主,不斷讓每個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活動中教師適時向幼兒介紹并表揚敢于創新的幼兒及其創新行為,積極評價,讓幼兒享受成功的喜悅。相互鼓勵,激勵其他幼兒創新意識的萌發。如教師面對幼兒這種創新的嘗試,給予了寬容、理解,并通過各種途徑,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如,肯定幼兒,鼓勵幼兒超越別人,及時給予支持,鼓勵失敗的幼兒總結教訓,重新嘗試。這樣,幼兒創新的愿望就會逐漸強烈起來。
三、以晨間鍛煉促進幼兒健康和諧地成長
首先,促進了幼兒創新品質的發展。高品質的晨間鍛煉使幼兒擁有更加廣闊的自由探索的空間。孩子在自主探索、自我發現中不斷嘗試新的玩法,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同時幼兒的創新思維也在不斷獲得提升。其次,幼兒在與運動環境、材料不同功能的互動中獲得各種動作技能協調發展。最后,家長在配合班級共同開發研制小型體育器械的過程中,有效開發了家庭教育的資源,增進親子間的情感交流。
作者單位:杭州市濱江區國信嘉園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