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吳群
摘 要:如何化解網絡的不利因素、合理利用網絡,促進網絡對中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廣大教育工作者面臨的新問題。為此,筆者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關鍵詞:信息技術 網絡 行為習慣
網絡連接世界,并以一種全新的方式越來越深刻地進入到現代生活的各個領域,作為社會成員的學生既接受了信息技術下的機遇也接受了這種機遇下的挑戰,網上學習,網上交流已成為青少年學生的重要的生活方式,網絡如一股洪水沖擊著學生的生活,但中學生畢竟是未成年人,他們在思想道德,行為習慣各個方面正處在養成階段,面對信息技術的大環境,很難把持住自己的方向,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沒有很好地利用信息資源,而僅僅只是把他們當成娛樂,游戲,發泄自己不良情緒的一種方式,面對學生群體中的不良行為習慣,我們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趨利避害,把不利因素轉為有利因素,合理利用信息資源,轉變學生的網絡觀念,促使信息為社會服務,為教育服務。
那么怎么利用網絡信息引導中學生的行為習慣呢?
首先,學校要因勢利導,主動占領網絡陣地,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網絡設施主動給學生創造在校上網的機會,比如在課余時間,信息課,雙休日免費開放和使用。這樣可以把學生從社會不適宜的環境中爭取過來。既滿足了學生上網的需求,又能讓學生在教師的適度監控下自由上網。校園網內便于確立主流價值觀的主導地位,通過學校正確的輿論導向營造良好的網絡道德氛圍,剔除不良的網絡信息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影響,保證學生能在一個健康的網絡環境下自由學習。
其二,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面對網絡,我們有的教師,技術和精神準備不充分,不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對因特網知之甚少,有的教師即便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術,但還不能轉變觀念,迅速形成現代教育的新理念,造成教師的主導作用很難發揮。要盡快提高教師的網絡素質,充分發揮教師教育的主導作用,營造和諧的校園網絡環境。在信息技術上能夠指導學生而不是被學生牽著鼻子走,為人師者只有技術上高于學生一籌,學生才能信服于你;教師也只有掌握一定的網絡信息技術才能更好地占領校園網絡陣地,剔除網絡的不良因素,引導培養學生網絡道德,轉變學生使用網絡的觀念。
其三,通過引入益智游戲等激發學生興趣
相對于學習而言學生可能更傾向于網絡游戲,如果校園網內剔除一切游戲,那么學生寧可自己掏錢去網吧上網,所以適當的引入一些網絡益智游戲也是必要的。在游戲中引導學生學習,做到學習娛樂兩不誤。同時中學生都有很強的自主意識,幫助學生建立個人網頁,鼓勵他們互相訪問點擊,這樣不僅加強了同學之間的友誼,也滿足了他們交友的欲望,使同學的涵義更寬廣化,由班級走向了校園。充分根據網絡傳播特點,豐富網絡教育內容。如: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網上教育、交流、討論等;開展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網上校園及活動;開設網上論壇,并積極予以正確引導,有條件的學校,在網上開展網上心理咨詢,在學生上網前就向學生傳播有關上網可能導致心理障礙的信息,以及防止心理障礙產生的方法等,并能及早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早解決問題。
其四,把好家庭網絡教育關
學校雖然是學生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但僅靠學校自身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家庭、社會各方面都應承擔相應的責任,以形成協調一致的教育網絡。
我國現在許多中學生家庭都有上網的電腦,由于大多數家長對網絡知之甚少。大部分家庭沒有承擔起對青少年指導和監督的責任。因此學校首先有責任也有必要,也有能力為家長進行培訓,舉辦家長學校,使家長懂得信息技術知識,提高家長網絡安全和網絡道德意識,發揮家長對孩子的監護和指導作用,把好孩子在家上網這一關。其次,有條件的學校應開設校園網站和教師、學生個人主頁等,通過正面引導和榜樣示范作用,提高學生的網絡道德意識。建立家校電子聯系信箱,學生和教師都可以進行網上交流,家庭和學校可以互通情況,共同關心孩子的健康成長。
在以上四點的基礎上還要采取適當的激勵措施。比如推舉校園綠色小網蟲,網絡健康之星等。對健康文明上網的學生給予一定的激勵,比如粘貼照片在校園網上,滿足學生的虛榮心,也可以讓信息教師指導一下新的網絡技術滿足他們的求知欲等。
總之對網絡信息技術我們不能只是把它們當成洪水猛獸,一概拒之,事實上也難以拒絕,我們只有正確疏導才是根本,在潛移默化中把學生引入正確的網絡道路。讓學生明白這樣的道理:信息技術是一門先進的科學技術,它不只是給我們提供游戲娛樂那么簡單,更主要的它能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為人類走向更高的文明服務,作為學生只有積極利用信息資源為學習服務,將來才能成為四化建設的合格人才。
當然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它不是一朝一夕中養成的,我們不可能短期內完全轉化一個學生,對于學生網絡行為習慣的養成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始終要有耐心,要有恒心,更要有決心。
參考文獻:
1.《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2007年4期張輝《利用網絡優勢,增強德育工作實效性》
2.北京師范大學何克抗《論現代教育技術與教育深化改革——關于ME命題的論證》
3.張曉梅,張英宏編著。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單位:浙江省蒼南縣望里鎮望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