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珍青
摘 要:伴隨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面臨許多始料未及又缺乏現成解決方案的各類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教學活動的開展。作為一門重要學科,數學教學的生活化取向、活動化取向、個性化取向等諸多問題向數學教師提出了從理論到實踐的挑戰,也提出了從教學到數學的挑戰。為了適應這些要求和挑戰,每位教師應盡快轉換自己的角色,從教育教學的新理念和新規律出發,重新認識自己,合理定位,積極參與并推進課程改革。
關鍵字:新課改 教學行為 呼喚
新課改對傳統的教學方式提出了根本性的要求,鼓勵教師不斷探究和總結,對教師的教學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新課程改革過程當中,筆者也遇到過許許多多的難題,如關注過程與關注結果的關系、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講授的關系、合情推理與演繹推理的關系、傳統與創新的關系、教學與考試評價的關系等等。為了適應這些要求和挑戰,筆者以新課程改革理念為指導,嘗試從轉換角色出發,重新認識自己,合理定位,積極參與課程改革,并在教學中努力解決實際問題。
一、樹立尊重與賞識觀念,構筑新型師生關系
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教師僅僅是授業解惑者,學生只是接受者,而新課程要求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強調民主、發展,強調尊重和贊賞學生。作為教師,不僅僅要關心學生分數,還要關注學生的需要、學生的成長發展、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與運用方法的優良行為以及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積極表現。要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和學生就要成為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賴、互相合作。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本,盡量多走近學生,著眼學生的發展,會尊重、能尊重、尊重好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不體罰、不大聲訓斥學生,不奚落、不嘲笑學生,更不當眾批評學生。同時,教師還要學會賞識學生,贊賞其所長,鼓勵學生取長補短,特別是要及時贊賞學生的獨特性,如興趣、愛好、專長等等,指導學生綜合發展,全面發展。
二、發揮幫助和引導作用,構建新型教學關系
新課程理念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活動的機會,幫助和引導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掌握知識和技能、思想和方法,獲得學習的活動經驗?;谏鲜隼砟?教師也應由過去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一是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了解自己想要學習什么和獲得什么,確立能夠達成的目標;幫助學生尋找、搜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助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和形成有效的學習方法。
二是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幫助學生發現他們所學東西的個人意義和社會價值,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潛能和方向。注意采取各種方式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提高學生的自律能力。幫助學生營造和維持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養成與人友好相處、團結合作的良好品質。
三、重視反思和探索精神,建立新型教研關系
杜威在《我們如何思維》中最早提出教師是反思的實踐者,教師在行動中只有反思才能提升和發展。杜威指出:“所謂思維或反省,就是認別我們所嘗試的事和所發生的結果之間的關系”。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學與課程是彼此分離的,教學計劃、內容、考試試題都是由專門的人員制定,教師只是既定政策、任務的執行者,有可能因缺乏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導致教學活動無法開展。新課程改革提倡民主、開放、科學的課程理念,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三級管理,提倡教師成為教學課程的開發者,要求教師對課堂教材進入課堂進行第二次開發,而且在課程資源的建設和開發方面給予較大的空間,鼓勵教師自行開發、補充教材。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會遇到各種新的問題,比如過去在講概念時,往往直接把概念提出來,然后拿一些例題來演練,最后布置作業、復習鞏固。在新課程中,傳統的教學方式顯然是不適應的,教師必須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材的基礎上創設出反映教學內容的各種情境。這就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有更好的認識和理解,也相應要求教師對教學活動進行反思,督促教師對教育行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探索。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育實踐進行反思,可以通過教后記、教育隨筆、教育雜談等方式總結經驗教訓,從而提高教師個人的課堂教學水平。通過教學反思,既可以發現教學缺陷,又可以提高教學水平,更重要的是使教師更深刻理解新課程理念,轉變教學行為使得其符合新課程理念。同時,教師要富有探索精神,提倡集體備課,一起探討,集思廣益,備好每一堂課。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老師只有實現了角色的轉變,才能更新教學理念、轉變教學行為,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走進新課程、適應新課程,為課程改革順利進行貢獻一份力量。
作者單位:浙江省蒼南縣金鄉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