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興朝
前不久,我到轄區的一所學校調研,在校長辦公桌上看到了一本《意林》雜志,隨手翻閱,一篇《智者的四句箴言》吸引了我的眼球,一口氣讀完后細品味,我對人生、對學校工作竟有一種豁然頓悟之感。
該篇文章說的是一位十六歲的少年就“快樂”向一位年長的智者討教,這位老人送給少年四句話:第一句是把自己當成別人;第二句是把別人當成自己;第三句是把別人當成別人;第四句是把自己當成自己。聰慧的少年明白了智者這四句意味深長的話,并用一生來踐行,結果少年不僅成了一個終生快樂的人,而且也成了一位受后人敬仰的智者。
人生能像這位少年一樣處理自身角色,不失為一種超脫的境界。推及到學校,對如何融洽校長與教師的關系,明確校長與教師的職責,我將其移花接木成了這樣的四句話:把校長當成教師;把教師當成校長;把教師當成教師;把校長當成校長。
首先,我把前兩句話歸結為“理解”。眾所周知,校長和教師永遠是學校一對矛盾的統一體,二者只有以相互理解、互相尊重為前提,才能保障學校的各項工作有序有效開展,才能使學校成為和諧之園。“把校長當成教師”就是說身為一校之長,在主持學校工作,在制定、頒布各項重大決策和舉措之前,一定要有意識地退回到與教師相仿的思維狀態,站在教師的角度,以教師的眼光來審視。凡事設身處地為教師著想,真正顧及教師的切身利益和專業成長的校長是明智的,他總以虛懷若谷的胸襟和民主的工作作風到教師中去,俯首傾聽教師的心聲,親身體驗教師的甘苦,這種通過零距離溝通、交流、探討出臺的各項決策和舉措自然水到渠成,當然能得到教師的認可和執行。一個常懷著奉獻和關懷的心態行事,一個“從不把自己當校長”的校長最智慧、最具親和力。同樣,“把教師當成校長”是說身為教師,要經常地換位思考,當面對諸多制度、課改、競爭等壓力時,不能一味怨天尤人,而要假象若自己是校長,在這種情況下會希望教師怎么做,能站在校長的立場與高度積極思考問題、面對挑戰,是一個教師成熟的表現。這種教師總能一分為二地看問題,他們以豁達的心態和執著努力迎接挑戰,最終得到的饋贈是事業的成功、領導的稱贊和學生的擁戴。
其次是責任,這點體現在后兩句話中,即把教師當成教師,把校長當成校長。歌德曾說過“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作為學校校長和教師,必須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熱愛自己的工作。對教師而言,成功的人生并不是要求他們做到最好,而是必須全力以赴。有句話說“認真能把事作對,用心能把事做好”。當教師抱著對事業和學生的熱愛,傾力投注課堂,潛心研究教學時,他們肯定會贏得教學的成功,實現自身價值的最大化。現在教育的規則是:善教者,生逸而功倍;不善教者,生勤而功半。勤奮善學的教師必善教,善教的教師必定傲立教改潮頭,常擷事業碩果。而身為校長,一定要明確自己的使命,堅持每天想想自己在想什么,忙什么,為了什么,這種常思考常反思的習慣是校長修身養性、不辱使命的最好方式。在學校管理中,校長堅持以德服人,離是非遠點,靠教師近點,待人接物時刻擺正自己的位置,不忘“履行校長職責,身居廣大教師之中”的戒律,以身作則,全心為公,用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地感染教師,激勵教師。
實踐證明:理解和責任是協調校長和教師關系的潤滑劑,是保障學校和諧發展的靈丹妙藥。一所學校的校長和教師,如果能理性地做好自我角色定位,一絲不茍地履行崗位職責,同時又能顧全大局,以平和的心態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為學生的成長、學校的發展思考,我相信,這樣的學校一定會洋溢著和諧、煥發著進取向上的風貌,這樣的學校也一定會充滿著吸引力與競爭力!
作者單位: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古魏聯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