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燕
今年我依然擔任六(2)班班主任,但與以往不同的是外地生多達三分之二,學生更是良莠不齊,后進生面特別大,為了切實轉化后進生,我首先做到對學生一視同仁,“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我時常這樣想,培養一個優秀生,是對祖國的貢獻,轉變一個后進生貢獻則更大。因為他們都是祖國的未來和接班人。
開學的第一堂課,我給學生上了一堂實實在在的思想教育課,重點給學生分析了為什么同學之間考試成績差距會這么大,緣于一個“懶”字,然后把這個字各部分拆開理解,一個人一旦和這個字交上朋友,就缺乏了信心、決心和恒心,這樣就束縛了他的方向、理想和抱負,結果會怎樣呢?我指著懶字右邊旁,問:這個“負”字一般和誰組在一起呢?同學們不約而同地答道“辜負”。我再問:那最終會辜負誰呢?“辜負自己”同學們再次不約而同地答道,然后鴉雀無聲……
我相信孩子畢竟不是頑石,只要我堅持不懈,他們的心肯定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后進生的觸動應該更大。
班里有這樣一個學生,喜歡打架,作業拖拉,爬到樹上去偷果子,這樣一個大事不犯小事不斷的學生,第一次測驗只得了37分,之后我找到他,與他促膝談心,談話中我感覺到了他有對進步的渴望,只是自己感覺已經太差而沒有了信心。我否定了他的想法,我與他分析試卷,給他找到了他能做但因粗心或是沒經大腦思考而做錯的題,在他的默許下,我給他加了19分,我說再努力一點點不就及格了嗎?他的臉上露出了會心的笑容。通過交流我發現他原來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他隨父親在此地打工,父親打工忙又沒什么文化,所以很少管他。于是我更加地鼓勵他,“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這樣的孩子應該更有耐挫力,更有吃苦耐勞的精神,長大了更有出息。之后我發現他上課能認真聽講了,作業也變端正了。出乎意料的第二次考試居然就達到了60分,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我表揚了他的進步,肯定了他的努力,更斷定了他的進步將不止這一點。我看見他有點害羞,但很開心地笑了。由此,我相信老師只要尊重、珍惜并充分利用后進生的這種自我向上的積極心態,加以積極引導、細心呵護、加溫加熱,使之由小變大、由少變多,從而形成一種求學上進的熱情,就能為以后的學習生活產生良好的心理效應。經過一學期的努力,果然不負所望,他的成績已穩定在班里的中等水平了,麻煩事也越來越少了。
后進生很多時候是被遺忘的角落,什么作文比賽呀,出黑板報呀,班干的評選呀、體育比賽呀等等方面都可能沒有他們鍛煉和表現的機會。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我盡量地為后進生創造機會,發掘他們的閃光點,從而樹立他們學習的信心。比如:有一次學校要求每班交五篇閱讀作文,是參加評獎的。過了幾天,有好多位學生把作文交上來了,我發現居然里頭有個“后進生”的作文,這可引起了我的興趣,我當即表揚了她,雖然寫得不怎么樣,但是我還是將她的作文提了出來,并將她叫到辦公室,與她共同修改了這篇文章,最后還獲獎了。此后我發現她的學習熱情變高了,課上也能積極舉手,甚至還能問我不懂的題目了。再比如:為了迎接市冬季三項比賽,為了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必須提前幾個月開始訓練,體育老師選了幾個學生中,就有一個成績很差的學生,可能換了別的老師,會認為成績已經這么差了,怎么還可以讓他參加體育比賽浪費那么多時間呢?而我卻讓他參加了,還鼓勵他一定要跳好。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他跳得越來越好,于是我就大力表揚他,夸他,我說其實跳繩也是要動腦筋的,你跳得好說明你會動腦筋,學習就和跳繩一樣,只要多花工夫,像跳繩一樣多流點汗,哪有不能進步的道理呢?我發現他也點點頭。由此,我發現那些原本被冷落的后進生,一旦有了一個展示自己特長和優點的機會,他們會重新審視自己,把自己融于集體,時時處處提醒自己,約束自己,盡可能全方位地提高自己。誰還能說他們是差生呢?
“工作著,充實著,辛苦著卻也快樂著”,可以說是我一學期中最深切的感受。雖然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但是我將用我的心去教誨我的學生,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學生,相信自己,也相信我的學生,只要給予“愛的橋梁”,他們一定會達到勝利的彼岸。
作者單位:樂余鎮雙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