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利華
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低年級的識字任務有明確的要求:會認1800個,會寫800~1200個,這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個艱巨的學習任務。那么教師如何把這一艱巨的任務變成輕松而又愉快的學習活動,突破教學難點呢?
識字教學,關鍵在于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使他們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自能識字,增強識記效果。隨著識字量的增加,如何幫助學生正確、有效地記憶字形成為教師的一個重要的課題。
一、利用直觀教學,理解識記漢字
心理學告訴我們,記憶的效率取決于對記憶材料的理解。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利用圖片、實物直觀地表現出漢字的字形、義,架起理解的橋梁,讓學生在直觀感知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識字,效果較好。如我在教《春天來了》這一課的“春”字時,先出示“三個小朋友在陽光明媚、楊柳依依、綠草紅花的環境中游玩”的畫面,讓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使他們形象感受“春”是四季中第一季的含義。接著,憑借畫面上的三個小朋友在陽光中游玩的情景,與漢字“春”建立起識記關系。我把“春”分解成“三”“人”“日”三個部件,讓學生根據畫面意思編識字兒歌:“三個小人樂悠悠,紅日晴天去春游”。然后,小結識字方法,最后指導書寫。以往學生容易把“春”下“日”錯寫成“目”,多是未能理解,機械識記所致。現在很少出現這樣的錯誤,因為深刻感知并理解的東西記得牢,書寫時正確率就高。
二、利用漢字本身規律,理解識記漢字
漢字,形聲字較多。大部分形聲字如今仍能形旁表意義,聲旁表讀音。利用形旁引導學生理解字的意義,從而識記生字,可以提高識字效率。我教“清”,出示“河水清清”的畫面,讓學生明白“清”與水有關,“氵”旁表示意思、“青”表示讀音,再根據畫面“水”的樣子讓學生進而理解“清”字有“干凈、透明”的意思。
學“請”字,根據小山羊請小貓吃草的畫面,引導學生知道“讠”旁與說話有關,所以“請”用“讠”旁表意思,“青”旁表示讀音。學生明白了這一規律后,就能舉一反三,掌握識字的主動權。如學“蛙、掛”,學生能明白青蛙是動物,“蟲”字旁表示意思,掛東西要用手,所以是“扌”。利用這一規律,音、形、義同步,在比較中理解,在比較中識記,在比較中應用,效果好,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
三、利用游戲的形式,理解識記漢字
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加一加
就是兩個或幾個熟字相加變成一個新字。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這類字時,相鄰的同學就分別代表一個熟字,然后運用加法熟記。如教學“好”字,讓相鄰的學生分別代表“女”和“子”,口中還一邊念“我是女,”“我是子”“女加子就是好”“你好,你好,大家好!”這種由舊知識引出的新知識學生不但掌握了生字,又掌握了學習方法,而且學習興趣也很濃。
2.減一減
就是用合體字減去一個獨體字變成一個新字。在教學這類字時,相鄰兩個同學分別代表一個熟字,然后運用減法熟記。如教學“代”字,讓相鄰兩個同學分別代表“袋”和“衣”,邊念“我是袋,袋鼠的袋”“我是衣,衣服的衣”“袋鼠減衣等于代表的代”。這種方法學生不僅興趣濃厚,而且學得快,記得牢。
3.換一換
偏旁是構成漢字的重要部件,學生掌握了偏旁從一定意義上說就基本知道了這個字的意思。在教學中如何利用這個優勢幫助學生識字呢?可以讓學生這樣做:
讓兩個同學分別代表兩個形近字,采用邊說邊換位置的方法來幫助記憶。如教學“線”字,把“線”的角絲旁換成金字旁,就變成了“錢”。
四、利用部首的變化,理解識記漢字
許多字加上部首、去掉部首或者換部首又能變成另一個新字。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等。例如:“京”加日字旁是“晾”“座”去掉廣字頭是“坐”“飄”去掉風字旁,換上三點水旁是“漂”。
五、利用形聲字的特點,理解識記漢字
漢字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字是形聲字,部首表意,聲旁表音。形聲字的這一特點能比較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字形。又如教形聲字“馬、媽、嗎、螞”時,我先讓學生掌握“馬”韻母是“a”表聲,然后在不同的時間教學“媽、嗎、螞”時,我則指導學生分清生字的哪一部分表形,哪一部分表聲。然后指導學生用換部首的方法識記生字。“媽”是跟女人有關,所以部首是“女”旁;“嗎”是用在句末表示疑問,是助詞,是用“口”旁;“螞”是跟蟲類有關,所以部首是“蟲”旁。從這個角度思考、講解,學生基本做到過目不忘。
六、猜謎法,理解識記漢字
如教“秋”字時,我出示謎語:一半綠油油,一半紅彤彤,待到豐收時,農民笑呵呵。再如“上邊毛,下邊毛,中間一個黑葡萄”——“目”字;“千條線,萬條線,掉到水里看不見”——“雨”字;“十張口,早就有”——“古”字;“一只手遮著眼”——“看”字等。
七、編順口溜,理解識記漢字
在課堂上編一些兒歌順口溜幫助學生識記生字,這種方法不僅學生喜歡,特別是一些形近字的辨別,而且效果很好。如在區別“有、友、左、右”等字時,我把這些字編成:“左下工,右下口,有下月,友下又”的順口溜;如教“朋”時,可編成兒歌“兩個月亮并排走,一會就成好朋友”。為了讓學生牢記“美”字時,我編了一句這樣的歇后語“大王頭上戴倆花——臭美”。
比如:牛羊吃草,草兒青;吃完喝水,河水清。
告:一口咬掉牛尾巴,小牛要去告媽媽。
八、自做“識字課本”,理解識記漢字
識字教學需要課本,這是學習語文的憑借。然而識字僅僅靠幾冊課本是遠遠不夠的,因為課本能容納的東西實在是太有限了。至于生字的多義性,要在有限的課本中多次體現,更是比較困難的事情。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把教材的學習向課外延伸,把學生學習生字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把生活中接觸到的廣告牌、商品包裝物,還有各種報紙雜志,讓他們收集起來,剪剪、畫畫、貼貼,就成了圖文并茂的“識字課本”。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動手、動腦,體會收集、整理、編排的創造樂趣。
識字教學充滿樂趣,只要我們多動腦筋,勤于思考,想出更多的好方法、好點子,學生的學習會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我們也會隨著學生一起成長。
作者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隔河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