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靜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以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已在課堂教學中得以廣泛的使用。在數學教學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將有利于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教學方式、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可視化,組織形式更加靈活多樣,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積極主動。現以我所授《勾股定理》一課為例,談談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獲得知識、拓展眼界、豐富心理活動的最主要的推動力。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所謂課上的有趣,即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使其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造的歡樂。教師使學生對上課有興趣是比較容易做到的,但要使學生對上課的學習內容有興趣,則往往要困難些。而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心情往往非常愉快,興致也很高,他們被電腦中優美的動畫、先進的教學設計所吸引。教師將這種興趣及時引導到教學內容上來,效果就會很明顯。
如我用2002年在北京召開的第24屆國際數學家大會的會徽圖案介紹與勾股定理有關的背景知識,激發學生對勾股定理的興趣,自然引出了本節課的課題。
二、展現變化規律,突破教學難點
數學教學內容有時比較抽象。多媒體技術運用于教學,實現了根據教材的內容和教學需要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教與學充滿生機,加強學生的直觀印象,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樣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方式難以克服的局限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學習“任意直角三角形三邊關系”的時候,我用《幾何畫板》將內容制作成動態課件(課件截圖如下所示),學生可以親自拖動三角形ABC的頂點A、B改變三角形ABC的大小,拖動點G來改變三角形ABC的形狀。在拖動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分別以任意直角三角形三邊為一邊所作正方形面積的關系,得出“任意直角三角形三邊之間都存在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于斜邊的平方”這一性質,加深了理解。
三、節省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我們都知道,上數學課總是離不了要畫圖,這些作圖有一部分是機械的、重復的,有些還相當繁復。傳統課堂中,學生如果把求正方形C的面積的方法展示給其他同學時,就需要在黑板上把整個圖形全部畫出來,才能進行展示,而這個圖形由許多的小方格組成(如下圖所示),畫起來會浪費大量的時間。我在教學中,運用了計算機,學生用畫筆工具直接在課件上作圖、展示,大大節省了時間,教師和學生的精力和注意力都用到更高層次的教、學環節中,從而增加了教學容量,提高了課堂效率。
四、互動學習,培養學生合作自主精神
利用多媒體網絡進行教學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發生了變化。網絡活動中的教師,不再只是指導者,而是與學生共同構成了學習過程的參與者,這樣就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便于學生間、師生間、學生與計算機之間的交流、探討, 從而形成了交互學習的氛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得到了發揮。我的這節課中,學生們輕松通過計算機的把自己的解題思路展示給同學,進行交流、探究。孩子們臉上都洋溢著快樂,心中也一定充滿了成就感。
五、尊重學生個性,利于教師接受學生反饋信息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是教學的組織者、文化的傳播者,也是研究的開發者,營造一個寬松、和諧、民主的環境,使得教學行為趨于多重整合,學生的研究熱情得到充分發揮,這應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作為教師,應特別關注是否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了學習當中。由于個性的差異有些學生可能不善于或是羞于在同學面前展示自我。基于此,我充分利用了虛擬論壇中的BBS。BBS具有身份隱蔽性,觀點真實性的特點,學生們在這個交流平臺自由的發表言論,大膽的孩子積極踴躍,內向孩子的個性得到了張揚。
應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把教學內容、授課過程到學生學習結果反饋等整個教與學的鏈條,通過先進的教育技術手段,關聯在了一起,大大促進了教學過程的整合,有利于迅速便捷地接受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信息。尤其是能夠系統全面地分析學生整個的接受情況,分析教學成效,及時解決遇到的問題,改進、調整教學方案,使教學完成的順利、圓滿。
總之,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能有效地化枯燥為樂趣,化抽象為具體,化靜態為動態,使教師在教學中游刃有余,學生在課堂內興趣盎然,學生自身的創造性素質也得到積極主動的發展。
作者單位:河北省香河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