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靜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1~4年級從寫話、習作入手,是為了降低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信心。”“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小學作文教學中,有許多優秀的傳統需要繼承,如降低難度、讀寫結合、注重觀察、注意書寫等、在新課改背景中,我們還應該在繼承的基礎上堅持創新,如關注寫作興趣和生活需要、真實獨特的感受和自由表達、注重合作分享和過程評價等等。下面就激發習作興趣,進行開放性指導方面談談我的看法。
一、激發習作興趣,調動學生習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要從低年級寫話開始就激發孩子們寫的興趣,讓寫成為樂趣而不是負擔,讓孩子們有強烈的表達欲望,不吐不快,躍躍欲試,實現“我想寫”“我要寫”。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兒童往往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我們應根據兒童這些心理特點,精心設計教學,著力培養積極情感,使指導課生動活潑,情趣濃烈,課堂里始終充滿著積極的情緒生活。”例如作文課題《猜硬幣》。我把自己收藏的硬幣給學生一人發一枚,請他們在稿紙上記錄自己手上這枚硬幣正、反面的圖案,它的硬度、直徑、厚度等。一邊觀察一邊記錄。這一寫,就寫了一兩百字。此后,我由大到小選出5枚硬幣,將他們一一拋起來然后自由落地,讓孩子們仔細記錄從“老大”到“老五”落地發出的聲音,并用一個恰當的比喻。孩子們還真行,有個小姑娘把一枚“小弟弟”落地的聲音比喻為“像兩個小朋友在說悄悄話。”“多美麗的比喻啊!”我不禁贊嘆起來。等到聽硬幣的過程完畢,孩子們又寫了近兩百字。這時,我要求大家伏在課桌上,不許偷看。然后,將五枚硬幣打亂了拋起,讓他們根據落地的聲音,判斷拋出的是哪一枚硬幣,并記錄在案。最后,我再公布答案。然后,再對照他們的猜測,請他們寫這次"硬幣猜謎"中對或者錯的感想。小朋友幾乎是在“耶!”“耶!”的歡呼聲中結束了兩節作文課,平均寫了5百來字,而且都是生動活潑的真情流露,沒有絲毫的做作。為什么曾經那么困難的作文,只是搞了個游戲,就仿佛是走出了一片天地呢?我深有感觸:寫作,一要生活,因為這是源泉;二要激情,因為這是表達的欲望。
作文課的導入環節也是值得研究的問題,條件允許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興趣。如一年級寫話指導課《用量詞編故事》,配合老師講故事,多媒體課件展示了小明在上學路上看到的很多事物:一只雞,一條狗,一頭牛,兩朵云,三只鳥,一面國旗等等。這些事物有鮮明的形象和有趣的聲音,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用量詞編故事的興趣。再如,作文指導課《我想變》播放動畫片《西游記》中孫悟空和二郎神百變斗法的片段,學生的興致非常高漲,很好地調動了想象的積極性。上《我喜歡的一個人》作文指導課,用夸張的明星肖像來引入,使學生在陣陣開心的笑聲中,領略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特點,從肖像到性格都是有各自特點的。
二、進行開放性指導,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
作文的關鍵是要學生寫出開放的個性,有創意地表達。例如:《成長的煩惱》作文指導。開始上作文課,我先讓學生們互相交流一下:你哭過嗎?恨過嗎?生過氣嗎?心煩過嗎?……這樣簡單的問話,引起了學生很多的回憶,話題逐漸多起來,一時之間,課堂上議論紛紛。看時機到了,我放手讓他們自由結合小組,在小組里把自己的煩惱事說一說。這樣一來,學生心中塵封的往事被翻了出來,情感的閘門也被打開了……
交流過后,我又提出讓他們列清單的要求,這次他們都不再皺眉,而是很快地完成了。習作的素材有了,如何才能寫出來呢?我沒有急于讓他們寫成文章,而是讓他們看著自己的清單先進行回憶、比較、篩選:哪件事是你記憶最深刻的?為什么?想好了,用著重號標出來。接下來,再認真回憶這件事的具體情節:你為什么煩惱?哪些情景至今都讓你無法忘懷?想好了之后,就將這些最重要的環節整理成一個片段。
因為先激發情感再整理片段,學生寫起來覺得特別輕松。課堂上非常安靜,只聽到筆尖劃過紙張的嚓嚓聲。我輕輕地挪動腳步巡視,看到大多數學生都一揮而就,二三百字的短文半節課就寫完了。
從習作的內容來看,大多都是孩子們生活中的真實寫照。而且在習作中,學生心中的委屈、憤怒、無奈等糟糕的心情,都展現得淋漓盡致。看來這次指導是成功的。
在開放性指導過程中“放”得開闊,從學生個體的情感實際入手,引發他們對已有情感經驗的深切體會,“塵封”的情感閘門被徹底打開了,思路被拓展了,想表達而且不吐不快樂,習作就成了自然的、想積極做好的事情。在開放性指導過程中,學生消極的情感體驗發生了變化,學會了怎樣消除煩惱,使自己快樂起來,在提升文品的同時提升著人品,實現了教作文和教做人的統一。
中低年級作文教學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的諸多方面,為孩子的生活著色,學會做生活的主人,積極主動地去體驗生活,豐富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內心感受,才能為習作打開廣闊空間,才能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習作。以上僅僅是我從激發習作興趣,進行開放性指導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想法,不妥之處望同行指正。
作者單位:河北省盧龍縣陳官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