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會杰


摘 要:本文簡要論述了概念圖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診斷前概念,確定探究內容;作為先行組織者,選擇探究策略;加強整合,組織探究材料;促進合作,調控探究氛圍;梳理知識,尋求探究工具;形成探究評價等。
關鍵詞:概念圖 生物 探究教學
概念圖是用于表征和揭示知識結構中的意義聯系的圖表,它是以視覺再現認知結構、外化概念和命題的一種方法。這種視覺圖表容易被學習者快速識別并迅速掌握,有助于提高學習者對知識系統的整體理解力。
1.確定探究目標
探究目標是生物探究教學的出發點和著力點,是整個生物探究活動的靈魂和核心,也是整個生物探究教學活動的關鍵。探究目標的設定必須立足于對教學內容的系統分析,要考慮所選取的特定內容在整個知識體系中所起的作用、所處的位置。探究目標不僅要服務于內容本身,還要服務于整個內容體系。
2.概念圖在生物探究教學中的應用
2.1作為先行組織者,選擇探究策略
在教學中,概念圖作為先行組織者,將新知識同化到學生已有知識框架中,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探究策略。
先行組織者策略是根據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設計出相互聯系的內容群。在演繹推理中首先出現范疇較廣的上位概念,接著出現范疇較狹窄的下位概念。上課伊始提出一種對新舊知識起聯結作用的陳述,稱之為“先行組織者”,以幫助學習者順利接受學習材料。概念圖作為先行組織者:一是把新課的知識與學生的認知結構聯系起來,二是幫助學生組織所學習的內容。(見下圖)
2.2有助于診斷前概念,確定探究內容
學生在學習生物課程之前,通過日常生活的各種渠道和自身的實踐,對客觀世界中的各種生物現象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并在無形中養成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這種在接受正規科學教育之前所形成的概念一般稱之為前科學概念或前概念。
例如學習“植物個體發育”概念前,學生頭腦中就有農作物的“春天播種,秋天豐收”的前概念,片面地認為植物的個體發育從種子開始,這就阻礙了學生建構“植物個體發育從受精卵開始”的科學概念;由于綠色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產生氧氣,學生自然形成植物呼吸作用為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的前概念,這個錯誤的前概念阻礙了“呼吸作用”概念的建構。為了克服這種先入為主、憑直覺印象形成的前科學概念對建立科學概念產生的負面影響,在教學中可以利用概念圖策略,確定探究科學概念的內容,從而引發認知沖突,即揭示科學概念與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前概念的矛盾,揭示前概念的局限性、表面性,逐步形成科學概念。因此,概念圖有助于教師有效地診斷與揭示學生的前概念。
2.3加強知識的整合,組織探究材料
在生物教學中,教師為了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認識結構,需要引導學生抓住知識的內在聯系,總攬全局,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整合,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例如,學習“生態系統的成分”,教師及時輔導學生繪制概念圖,加強對知識的整合(下圖)。通過繪制概念圖,學生就將探究材料中各級概念,在其頭腦中建構成理想認知結構圖,并將新概念整合到已有認知結構中的適當位置。當要提取該概念時,學生可通過聯想,從多種途徑直接或間接提取概念,這使材料的提取變得更加方便。
2.4促使學生合作學習,調控探究氛圍
在小組合作解決問題時,概念圖可幫助小組尋找知識聯系、解釋相關內容、尋求解答方案,提出解決途徑。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協作繪制概念圖的過程中,對概念有著不同的理解,通過協商共同構建概念圖,培養了學習的求異思維、批判性思維能力,使學生的認識結構得到完善。生生、師生通過概念圖的制作、修改、再設計、完善的往復循環,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反思;使教師呈現知識的方式、教學材料的組織更為科學合理。在這種民主、互相尊重的和諧氛圍的知識構建過程中,情感與認知結合起來產生的整體效應,促使學生發揮其主動性,積極參與教學活動。
2.5作為梳理知識的手段,尋求探究工具
有的學生認為生物就是由復雜的生命現象和生命規律組成的,生物知識之間缺乏聯系、缺乏系統性。生物教學時要利用概念圖,促使生物知識的結構化、系統化;促使學生利用概念圖梳理知識、拓展知識、主動參與知識的回顧與提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利于學生長期有效地記憶知識。
概念圖作為梳理知識的手段,可使原來迷惑的概念清晰化、零散的知識系統化、機械的記憶靈活化。最終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聯系并進行重新建構,整合新舊知識,建構知識網絡,濃縮知識結構,最終達到知識的遷移和應用的目的。從而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使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概念圖作為“學”的策略,能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創造性學習,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作為“教”的策略,能有效地改變學生的認知方式,幫助學習者建立整合的、結構化的知識,切實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靳玉樂.探究教學論[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01
作者單位:大城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