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巖
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美育越來越受到國家和學校的重視。原因種種,農村美術教育相對于城市來說是滯后的,這不僅需要社會、學校的關注,更需要我們一線的美術教師為之付出努力。雖然一些客觀因素我們無法改變,但我們能改變的就是根據實際情況,轉變觀念,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郭沫若說“興趣出勤奮,興趣出天才”。興趣是學習的摯友,是學習的原動力,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農村美術教學的重中之重。
一、了解學生,培養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要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就必須了解學生,因材施教,給學生以充分的尊重,從而培養其學習興趣。如,在七年級美術課中,我要求學生臨摹一幅書中的國畫作品,有的同學就特別要求畫竹子,有的要求畫荷花,我沒有猶豫很爽快地就答應了他們的要求,因為我知道如果這時候我很強硬的拒絕他們,硬要他們統一作業,雖然他們會按我的要求完成作業,但他們可能就因此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喪失對美術的興趣,自然也不會體驗到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的愉悅感。一節課下來,全班同學都很愉快地交上了作業,盡管作業的質量不一,但我很高興,因為我保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用不同方式體驗到了國畫的情趣。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意愿,在許可的范圍內向學生“妥協”一下,也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二、創設愉悅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美術課一直深受學生歡迎是因為美術課輕松、有趣。作為一線美術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讓他們更喜歡上美術課。如,在上制作裝飾畫一課時,我要求學生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制作裝飾畫,我沒有講述裝飾畫的原理、色彩搭配等,而是將閑暇時從網上收集的一些精美的裝飾畫,一一展示給學生,那生動的造型、漂亮的色彩、給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那獨具匠心的創意更是讓他們不由自主地發出贊嘆。受此感染,學生也躍躍欲試,我因勢利導讓學生分頭準備。于是一次手工制作熱潮在校園里掀起……通過這節課我更深刻地認識到一個良好的范例,對學生不僅具有啟發、展示的作用,更是一種學習動力的催化劑。
三、利用鄉土材料,激發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上美術課,要準備很多材料,如:橡皮泥、積木等,要購買這些材料對于農村的孩子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花費,如果沒有這些材料,美術課便難以開展。為了改變現狀,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美術的興趣,我提倡學生將鄉村隨處可見的材料引入課堂,沒有橡皮泥制作泥塑,可以使用隨處可得的黏土,馬鈴薯、紅薯同樣可以用;沒有積木,山上的茅草莖同樣可以做造型;漫山遍野的松果、樹皮、稻草,還有雞蛋殼、毛線、碎布、都可以用來制作手工藝品。于是美術課堂變成了學生的手工作坊,別具一格的裝飾畫也應運而生,用茅草的花穗做成的貓頭鷹,用茅草莖編成的風車,用碎布做成的仕女圖,用皺紋紙做成的白雪公主,最精彩的是利用我們生活中各種廢棄的玻璃、陶瓷、硬塑瓶子做的沙瓶畫,由于細沙質地粗糙,沙瓶畫顯示出了豐富的肌理效果,美妙極了……
四、利用實地寫生,激發學習興趣
學習美術有很多課需要走出教室,實地寫生,這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課。很多東西僅憑教師說教,該怎么選景,該怎么構圖,哪些畫面需要,哪些畫面不需要,然后讓學生去完成作業,這樣閉門造車,學生是表現不出來什么的。要想表現得真切,學生必須有實地的體驗,認真的觀察才行,因為藝術來源于生活。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讓他們去聽、去看、去觸摸、去感受,嘗試直接用色彩去表達,去抒發。如在上繪畫的構圖一課時,我要求學生選擇適合而簡潔的畫面,運用顏色和畫具,畫一幅色彩風景畫。當我把學生帶到校外,他們歡呼雀躍,高興的選擇一處風景開始創作,那專注的神情,認真的態度,讓我驚訝,再觀察他們的作品,比平時在教室里畫的要仔細得多,形象得多,我想這就是源于他們走出了教室,細致觀察的結果。因此要多帶學生出去走走,讓他們在真實的環境中去感受生活,這樣一來,學生的感悟能力增強了,繪畫能力就提高了,自然學習興趣更濃了。
五、利用美術作品展覽,激發學習興趣
由于身處窮鄉僻壤,沒有大型的美術館、博物館可以參觀,也沒有專業的美術院校可供學習,只有通過學生自己的美術作品展覽來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如,在七年級開辦特色手工剪紙展覽,在八年級開辦國畫展覽,裝飾畫展覽,看到自己的作品和老師都在展覽之列,每個學生都美滋滋的。通過此舉,不僅極大地推動了學生學習美術的熱情,更讓校園增添了一些藝術的氛圍。
六、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多媒體作為信息的載體,在教育目標與教育內容的實踐中搭起過渡的橋梁。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它不僅刺激人的視覺和聽覺,而且能有喚起人的興趣、情緒和思維,最大限度地作用與人。學校新建了多媒體教室,可實現資源共享。如,中國刺繡、唐三彩、中華陶俑、中國畫筆墨情趣等,以更直觀、更形象的畫面出現在學生面前,吸引學生的視覺,聽覺,使他們進入情境,便于他們認識、理解和領悟,使美術教學更為生動活潑,學生更為歡迎。同時,利用計算機軟件中自帶的畫圖軟件,教學生用電腦作畫,讓他們在電腦上信筆涂鴉,自由自在地去表達,去抒發、去體驗美術的樂趣,感受美術帶來的愉悅。
同時,還可利用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美術現象,時時給他們提供關注和參與的機會。如改革開放三十年之際,進行美術繪畫大賽等、運動會的展牌設計賽、學校的校徽設計等這些都是發生在學生們身邊的事情,這些鮮活的內容最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
綜上所述,只是一些不成熟的經驗和看法,要讓美術課的總體思路與“課標”的要求相一致,就要以學生發展為本,從學生的生活經驗、興趣和能力出發,把知識技能的學習與情感體驗;創新精神的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需要我們一線的美術教師繼續為之努力。我們期待我們的教學環境越來越好,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農村的孩子們接受更多的美術知識,受到更多美的熏陶。
作者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三星口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