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波
[摘要]交際教學法已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廣泛應用,它注重培養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活動的能力,使學生在實際交際中能得體地使用語言。本文對語言交際能力及交際能力的培養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交際教學法 交際能力 語言知識
交際教學法是一種新的英語教學方法,它的核心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在社會生活日益信息化和國際化的今天,英語作為一種重要的交流工具,它的交際作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和發展學生使用這種交際工具的能力。那么,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應當注意培養學生在具體語言環境中正確運用語言形式進行交際的能力。
一、交際能力
美國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首先提出交際能力這一概念,他認為學語言的人要掌握一系列的語言行為,能參與語言事件,并能通過別人所掌握的能力來評價自己的收獲。他指出,在自然的語言習得過程中,一個人所獲取的句子知識,不僅有語法方面的,而且還有恰當與否這個使用方面的。因此,擁有交際能力就是同時擁有語言知識和實際使用語言的能力。具體的講,人與人的交際(如說和寫),涉及好幾個方面.首先說和寫要語言正確才能使對方明白,不至于因為語言引起誤解。其次,語言與社會文化緊密相連,講話、寫信、寫文章必須考慮對方的社會文化背景,對方是否理解,能否接受。再者,交際雙方所講的話和所寫的東西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受到一定的語境制約,有前因后果,有上下文,因此語言要符合語境,要與上下文連貫,要恰如其分。最后語言是人創造的,句子結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交際雙方可能根據對方語言的變化,不斷調整自己的語言,以求達到交際目的。
二、交際能力的培養
1.教學的過程實質上是交際的過程
交際教學法的首要原則就是教師在課堂上所組織、所進行的一切教學活動都必須以交際目的為中心,都應該為交際目的服務。在英語教學中交際是一種雙邊活動。教師在教學中應加強對學生交際意識的培養。經過多年的探索,研究者們創造出了不少已被證明是成功的課堂交際活動,比如教師給出與社會生活緊密相關的話題,讓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辯論及角色扮演等。教師還可以巧妙地設計課堂活動,如在練習情景(安排約會)對話時,教師交給學生寫有不同內容的紙,交際雙方事先不知道對方紙條上的內容,這樣通過對話雙方知道了一些本來不知道的東西,從而達到了交際的目的。
2.教師要注重文化知識的導入
由于東西方所處的歷史環境、社會發展經歷、傳統習俗及宗教文化的不同,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顯著,如果不了解必要的文化知識,語言實際使用能力的提高就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加入有關西方社會的風俗習慣和行為模式的內容;就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習俗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鼓勵學生采取積極的方式與外籍教師進行有意識的交往練習;讓學生閱讀有關外國文化方面的書籍;舉辦有關文化習俗的講座等等。這些都有助于學生了解英語發展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傳統,也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交際英語的要求。
3.正確對待交際中的語言錯誤
交際法教學不是對學生的語言錯誤不作糾正,而是對錯誤作具體分析,區別對待。我們知道,語言錯誤有大有小。大的錯誤往往因為學生缺少足夠的詞匯量,或者誤用介詞和代詞,或者嚴重拼寫錯誤所致,這樣會導致誤解,甚至無法理解。小的錯誤來自誤用或省略介詞,句子主謂不一致,用詞不當等等,這樣會使語言形式或句子結構看上去或聽起來不舒服。亨德里克森(Hendrickson 1987:366)指出:嚴重影響交際的錯誤,冒犯聽者或讀者的錯誤和經常犯的錯誤完全應該糾正。交際教學法的一般做法是,對學生口語中的錯誤,教師或同學不去馬上糾正,而是等到學生講完,教師在總結時指出。對書面錯誤,學生之間可以先相互交流,相互糾正。總之,只有正確對待交際中的語言錯誤,學生才能在恰當的語境中提高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
4.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外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認知理論認為,學習的過程也就是新舊語言知識不斷結合的過程,也是語言能力從理論知識轉換為自動應用的過程。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將學生學習外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設法結合生活實際創設豐富的交際活動情景,增強語言實踐的真實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項語言實踐活動和創造性使用語言的嘗試,從而促使學生言語技能的發展。學生只有掌握了更大的主動權,才能更加渴望使用英語進行交際,進而逐步獲得綜合運用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進行交際的能力。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英語教師應改變教學觀念,克服傳統的語言教學只重視語言知識不注重能力培養的缺陷,在教學中突出使用語言這一教學目標,在具有交際目的的語言環境中進行英語教學,提高學生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參考文獻:
[1]Hendrickson, J. Error correc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recent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Long, M. and Richards, J. (eds),1987.
[2]Hymes, D. 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Pride, J. and Holmes, J. (eds.). Sociolinguistics,1972.269-293.
[3]黃國文.交際能力與交際語言教學[J]. 現代外語,1993,(3).
[4]唐祥金. 論外語教學中社會文化能力的培養[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9,(5).
[5]胡春洞.英語教學法[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6]徐強.交際法英語教學和考試評估[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