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紅梅
[摘要]公共選擇理論研究的重點是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其核心思想就是將經濟領域中普遍適用的理論、規則、方法運用于政治領域。由于當前公安機關面臨種種困境,只有進行改革,擺脫困境,才能保證公安機關順利完成新時期各項任務。公共選擇理論不僅為公安機關行政改革提供了一種理論范式,而且為其具體的改革實踐也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本論文闡述了公共選擇理論的實質,結合我國公安機關面臨的問題,試圖運用公共選擇的理論為行政機關改革提供借鑒。
[關鍵詞]公共選擇理論 行政改革
一、公共選擇理論解析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詹姆斯?布坎南(T.Buchanan)對公共選擇理論進行了豐富和完善,是公共選擇理論的集大成者,他也是198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公共選擇理論研究的重點是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其核心思想就是將經濟領域中普遍適用的理論、規則、方法運用于政治領域。它的“特點是用經濟學方法來研究政府的管理活動及各個領域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公共選擇理論認為,經過長期的研究和實踐,在經濟領域建立的一套理論體系、運行規則和管理方法,能夠創造出靈活、高效、節省社會資源的市場主體。而在政治領域卻出現了低效率、資源浪費、官員尋租等現象,這些現象與經濟領域取得的成就形成鮮明對比。在這種情形之下,公共選擇理論就是要用經濟學方法來改良政府管理。公共選擇理論的具體主張如下。
1.打破壟斷,創造競爭。既然政府內部問題重重且歷次改革收效甚微,那么最好的出路是打破政府的壟斷地位,建立公私機構之間的競爭。打破壟斷,創造競爭才能保證公眾享受到高效率、高質量的公共服務。公共選擇理論認為,公共機構、私人企業、相對獨立的公共公司等各種形式的組織機構,都可以提供公共物品。在這些組織機構之間,可以創造競爭。
2.減少政府職能,重視市場和社會力量的作用。政府不是全能的,政府應當做那些管得了、管得好的事情。一味擴大政府作用,增加政府職能,最終只會導致低效、浪費、人浮于事、運轉不良。政府應當充分利用市場和社會的力量將一些工作推向市場和社會。
3.降低集權程度,倡導分權體制。公共選擇理論認為,市場和競爭是最好的管制。政府內部的分權是指中央地方政府之間以及各政府部門內部上下級之間的分權。公共選擇理論主張將權力更多地下放給地方政府或較低層級的部門,給地方政府或較低層級的部門更多的自主權。因為地方政府或較低層級部門更了解現實,更清楚采取什么樣的方式解決問題最為合適。
4.推動政府內部改革,建立彈性政府。公共選擇理論認為,傳統的以科層制為基礎的行政理論已經不再適應形勢的發展,因為科層制嚴重地降低了行政的效能與效率。政府必須進行徹底的改革,提供更優質的公共服務,才能滿足公眾的要求。”
二、當前我國公安機關改革面臨的困境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公安工作在不斷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同時,也逐漸顯現出某些與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環節和方面,這些環節和方面大大影響了公安機關的工作效率和效
1.管理內容不斷增多。伴隨社會的發展,犯罪形式和手段也不斷更新。這些新型的犯罪或數量增加幅度較大的犯罪客觀上都要求公安機關增加管轄內容,擴展職能范疇,實施有效打擊。
2.財政經費嚴重短缺,人員編制相對緊張。
3.公安機關自身問題。公安機關內部少數人參與腐敗,為黑社會組織充當保護傘,特權思想嚴重,濫用權力,踐踏人權的現象時有發生,許多民警缺乏服務意識,官僚主義思想嚴重,工作效率低下。
4.為處理社會轉軌造成的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沖突,公安機關時常置身于矛盾的鋒線上。社會轉軌造成了不同的利益群體,這些群體的利益沖突又會影響到社會的穩定。
5.群眾滿意率不高,公安機關出現信任危機。因此,公安機關在積極從探索促進公安工作新方法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從公安機關自身著手,通過正確的理論指導實施各項改革,在公安機關內部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三、公共選擇理論在公安機關行政改革中的借鑒與應用
由于當前公安機關面臨種種困境,只有進行改革,擺脫困境,才能保證公安機關順利完成新時期各項任務。公共選擇理論不僅為公安機關行政改革提供了一種理論范式,而且為其具體的改革實踐也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利用公共選擇理論推動公安機關行政改革,在許多情況下還需要有一個適宜的大的行政環境做前提,即使在現有的行政環境下,公安機關行政改革的許多方面都可以運用公共選擇理論,這突出表現在公安機關職能的定位、利用社會力量開展公安工作、公安機關內部改革等方面。
1.公安機關職能的重新定位
當前公安機關職能的重新定位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去除那些不應該由公安機關承擔的職能。二是目前公安機關承擔的法定范圍之內的職責,也應該進行必要的刪減,撤消不必要的職能或轉給中介組織承擔。當前正在推行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就是其中重要的內容。公安機關職能的重新定位的重點是減少職能。
2.充分利用社會力量,警務工作社會化
公共選擇理論提倡利用社會力量,發揮社會作用,承擔政府固有的一些職能。這在一些國家警察機構中也有重要體現,如一些國家的警察機構通過合同出租的方式,將犯人監護管理、消防和救護服務等警務工作交由私人公司管理。公安工作社會化是保證公安機關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前提下的一種裁減機構和人員的有效方式。當前,在我國這些警務工作交由私人公司管理條件尚不成熟,推行的可能性較小。但其他的一些與警務工作相關的工作可以參照這種模式操作。
3.公安機關內部改革
公安機關內部改革因為不涉及其他組織和部門,因此,如何改革,改革哪些方面,公安機關自身更有主動權。公共選擇理論強調政府部門內部的分權和權力下放,在公安機關內部,較高層級的公安機關應注重決策,為中下層公安機關確定應該達成的工作目標,而中下層公安機關應注重執行,較高層級的公安機關通過對中下層公安機關的執行結果進行評估和監督,保證其決策的實施。
參考文獻:
[1]許云霄.公共選擇理論.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12.
[2][美]繆勒著,楊春學等譯.公共選擇理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3]當代西方行政改革—管理模式轉換.北京人學學報,1995.4.
[4][美]奧斯本,蓋布勒.L著,海市政協編譯組、東方編譯所譯.改革政府,1996,235-236.
[5]孫學下.世紀之交行政科學研究的理論趨向視角拓展.中州學刊,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