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孟 曉 ●張尚宏
像肥皂劇一樣每天更新的“老虎系列緋聞”終于有了收尾的苗頭。當今高爾夫球第一人泰格·伍茲12日宣布,他將無限期地離開賽場,為的是彌合因自己“出軌”而走到懸崖邊的家庭關系。身為丈夫和父親,伍茲的回歸意味著一個溫馨家庭的重建,但作為首屈一指的體壇偶像,他的離開預示著其身后高達百億美元相關產業的崩盤可能。伍茲今年34歲,競技的果嶺一直會為他敞開,但道德的高地恐怕很難失而復得。
“退出”讓高爾夫球失色
“人們總說沒有一個人能比高爾夫這項運動更偉大,但我覺得是有那么一個人,他就是伍茲。”高爾夫名將約翰·達利的話并不是奉承。高爾夫從一項小眾范疇的貴族運動,發展到每年上千萬人參與并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的全球化運動,伍茲功不可沒。ESPN(美國娛樂體育電視網)評論員詹寧斯認為,高爾夫的全球化起步始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那也是黑人少年伍茲迅速成名的黃金期。數不過來的最年輕冠軍紀錄被伍茲打破,他讓人們看到了一個普通美國黑人家庭的孩子,也能與這項從容、優雅的運動相聯系并登上頂峰。
如今的伍茲不可能從容、優雅了,正像他的名字“泰格”(英譯“老虎”)所暗示,這只“猛獸”因為被曝與十多名女子有染,如今已經成為輿論喊打的對象。重壓之下選擇離開,伍茲決定和妻子兒女一起到瑞典“療傷”,代價是高爾夫球界因為偶像的蒸發而陷入真空。
伍茲是PGA(美國職業高爾夫球協會)巡回賽的旗幟,這項全年總獎金高達2.2億美元的賽事正在為伍茲離開而苦惱。美國尼爾森調查數據顯示,去年伍茲缺席后半個賽季,美巡賽的收視率下降近50%。美聯社稱,其他高爾夫球手會因為“老虎”的退出而得到4倍于現在的獎金,但這似乎并不會讓他們高興。《華盛頓郵報》13日分析道,“領頭羊的離開會使高爾夫界產生萎縮危險,幾乎所有球手都認為伍茲不再打球會使賽事關注度降低,從而使整個行業收入下降。”
贊助商各懷心思
“選擇我還是選擇高爾夫?”面對妻子艾琳的質問,伍茲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前者。“選擇支持伍茲還是拋棄他?”贊助商們費盡了心思。耐克是伍茲最大的贊助商,每年向這位高爾夫冠軍提供3000萬美元外加運動裝備。長達10年的合作使耐克選擇堅持,其市場部發言人稱:“是泰格·伍茲的存在使耐克有了高爾夫球部,并使之發展到業界中游水平,在這個時候背離伍茲是難以想像的。”
并不是所有企業都像耐克這樣耐心,吉列公司就是“屋漏偏逢連陰雨”,該公司包裝下的“三大偶像”:費德勒總決賽輸球,亨利“手球”進世界杯,伍茲情人一大把。吉列13日聲明:“伍茲現在正在修補生活中的形象,我們也將在市場推廣活動中限制老虎伍茲的角色。”做得更果斷的是百事,該公司率先停掉了由伍茲代言的“佳得樂老虎焦點”飲料廣告。此外,伍茲其他廣告也已退出了美國電視的黃金時段。豪雅表收回了澳大利亞所有珠寶首飾店的伍茲海報。AT&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甚至開始考慮是否繼續贊助高爾夫運動。
目前幾大贊助商都沒有完全中止與伍茲的合約,只是短期內與“老虎”保持距離。美聯社分析認為,這些品牌都會離伍茲而去,只不過不是現在,因為過快的拋棄代言人同樣不利于品牌形象塑造。
“老虎”可能永遠回不來
伍茲逃得很遠,他們一家人將在新近購買的一處瑞典島嶼上“無限期”地生活。即便如此,“肥皂劇”會結束嗎?《花花公主》雜志手里還緊握著“可以被證實”的伍茲裸照,還有不下3位緋聞女主角至今未開口,等著看是伍茲公關團隊的“封口費”高還是娛樂雜志的“開口費”高……
美國公關專家馬克斯·克利福德樂觀地分析道:“冷處理不失為一招,媒體有了新的炒作熱點就會把這一段沒有下文的故事拋之腦后。2004年小貝與西班牙女助理麗貝卡傳緋聞,但事發兩個月后被人遺忘。”也有專家分析認為,能否再稱霸才是伍茲最重要的事。2009年伍茲沒能贏得一項大滿貫賽的冠軍,不敗神話破滅,這意味著他已經過了打高爾夫的黃金年齡。《華盛頓郵報》13日評論認為,在新人崛起的情況下,“老虎”復出后一旦無法恢復昔日在大滿貫上的絕對統治力,可能會馬上宣布正式退出職業高爾夫。伍茲需要讓自己繼續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高爾夫球員,這才是每個人都需要他的原因。
球迷們真的還需要伍茲嗎?緋聞事發前,伍茲的網上支持率是94%,而現在是41%。美國社會學家分析認為,伍茲的光環已被徹底撕碎,人們從他緋聞對象的數量及品位中看清了一切。接下來人們對“老虎”的關注更偏重于獵奇,伴隨著他的每次揮桿,代替仰視和崇敬的將是戲謔和調侃。
伍茲作為少有的黑人高爾夫球職業運動員,他的成功與墮落總伴隨著更深遠的社會意義。美國ABC電視網體育評論員認為,“伍茲的墮落可以被看作是整個體育歷史中最大的悲哀。”《今日美國》專欄作家克里斯汀的評價是,“伍茲是跨越體育與社會的文化圖騰,他的崩塌令人難以接受。”
明星傳緋聞不足為奇,令人們難以接受的是被包裝得如此完美的伍茲,其實一直在欺騙。美國專欄作家路易斯·多明戈斯認為,在那張天真無邪的微笑面具之后,這個打高爾夫的億萬富翁找遍一切機會在欺騙他的妻子,還有那些對他一擲千金的公司,以及無數他的崇拜者。經濟不景氣、持續的戰爭拖累等社會問題,已經讓美國人精疲力竭。人們不禁要問,憑什么讓一個只會把球打進小洞的人賺大錢,卻不顧社會責任。▲
環球時報200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