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蔣 豐 謝德良 本報特約記者 丁良恒 本報記者 王躍西
日本明仁天皇繼位20年來已經在皇宮內先后22次會見中國高層領導人,但與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15日的見面顯得有些不同尋常。經歷了之前的“破例”風波,雙方融洽友好的會談氛圍反而格外引人矚目。上海交通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對《環球時報》表示,日本民主黨政府具有戰略眼光,為推進中日關系發展表現出了積極的態度,這是著眼現在與未來的大事。
據日本《讀賣新聞》15日報道,當天上午10時35分,習近平副主席乘車比預定時間提前10分鐘抵達。他滿面笑容地與前來迎接的宮內廳負責人握手,然后在皇宮“竹之間”殿與明仁天皇會面。日本共同社報道,習近平對天皇即位20年表示祝賀。天皇回應說,希望習近平的訪問能“進一步加深兩國的理解與友好”。此外,天皇還詢問四川地震災區的重建情況,他說:“去年胡錦濤主席訪日回國后不久,中國就遭遇了四川大地震,情況非常嚴重吧。”習近平回答稱,災區重建進行得很順利,感謝日本政府和人民對中國的支援。談到1992年天皇夫婦的中國之行,雙方回顧了當時的一些細節,包括天皇在上海特意打開車窗向沿途歡迎市民揮手致意,以及天皇夫婦徒步登長城等。《朝日新聞》稱,會談一共進行了24分鐘。
日本《每日新聞》隨即發表評論稱,習近平副主席會見天皇是中日構筑長期發展關系的體現。這是日本民主黨執政后第一次接待中國首腦級要人,和中國這樣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近鄰構筑良好關系是日本亞洲外交的基礎。報道還特別提到習近平參加了“中國文化中心開幕式”,稱他給人留下大力推進中日民間交流的強烈印象。英國路透社分析稱,中國也想同日本發展更深的雙邊關系。對于會見之前的風波,《每日新聞》樂觀地表示,這不正是日中兩國外交活潑化的一種表現嗎?
就在一個月前,美國總統奧巴馬將自己亞洲之行的第一站安排在日本。雖然鳩山政府一直強調必須與美國和中國同時發展關系,但與中國領導人正在進行的訪問相比,日本媒體認為鳩山政府的天平倒向是十分明顯的。《讀賣新聞》評論稱,政府高規格接待習近平副主席,甚至打破慣例促成和天皇的會見,這和日本遲遲不能解決駐日美軍普天間基地搬遷問題的對美關系形成強烈對比,不得不讓人產生日本向中國傾斜的印象。美聯社援引日本批評家的話說,鳩山安排天皇會見目的是討好中國。香港中評社認為,日本政府如此重視中日關系,既是民主黨的外交理念使然,更是在政治、經濟、外交、戰略等多方面綜合考量的結果。可以預見,隨著習近平3天訪問行程的展開,中日關系將在原先良好態勢的基礎上錦上添花。
關于該不該安排此次會晤的爭論15日還在零星上演。日本負責天皇事務的宮內廳和在野黨堅稱,該安排破壞了“外國要人會見日本天皇應在一個月之前提出正式申請”的規則,并指責民主黨干事長小澤一郎“將天皇利用到政治中”。 小澤一郎15日反駁宮內廳長官羽毛田信吾稱,如果政府一個機關官員對內閣的方針說三道四,那應該是在遞交辭呈以后再說。《讀賣新聞》網絡版15日報道稱,對于此事,參加完當天會議的內閣成員幾乎都回避記者提問,只有社民黨黨首、消費者行政擔當大臣福島瑞穗不無疑惑地說,“之前我還真不知道,會見天皇要提前一個月提出申請”。鳩山強調,“(會見)對于促進日中關系進一步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這一決定沒有錯”。
上海交通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分析說,從總體上來看,雖然會見遇到了阻力,最后證明卻是非常成功的。雖然在野黨因此對鳩山政府有不少批評,但中日兩國發展關系是鳩山政府的既定方針,不是他個人的愿望,不是憑空制定出來的,而是根據目前日本的內外狀況和所處地區的情況制定出來的。▲
環球時報2009-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