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亞洲時報》在線12月15日文章,原題:美國對華政策中的示好和責難 幾年前,筆者參加一個有關美中經貿關系的研討會,一名受人尊敬的領袖發言后回答提問。或許最有趣的問題也是最簡單的,“美國發生什么才會導致我們與中國的關系生變?”他的回答是“美國陷入漫長的衰退。”那樣的前景在當時似乎遙不可及,因而幾乎沒怎么引起注意。但如今,我們正陷入那種處境,他的評論已很難被忽視。
不久前,一向對中國現代化和軍力增長抱有猜疑的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USCC)發布了2009年年度報告。該報告印證了一種觀點,即美中關系容易受到諸多因素影響,其中美國經濟狀況仍是主要威脅。
像往常一樣,該委員會繼續敦促中國在增加軍事預算的意圖上增加透明度。或許因為2009年經歷了經濟沖突,最近這份報告顯然對中國軍力增長以及這對軍事沖突的潛在影響給予了更平衡的關注。報告甚至說,“……中國在海外的軍事和安全活動的增加本質上是演進而不是革命。雖然解放軍在海外活動日益頻繁,但它不應被視為一支全球軍隊或具有全球輻射的軍隊。”
更讓人感到意外的是報告中的一種觀點,即“中國軍隊國際化傾向的擴大根本上不是負面的。一支更活躍的解放軍在某些情況下可通過為全球穩定貢獻力量而提供‘公益。”考慮到該報告通常對華多持批評,這些觀點表明,甚至華盛頓最強硬的鷹派都被迫承認,他們不得不與中國權力共存,而這樣做未必有損和平或繁榮。
總的來看,2009年USCC向國會提交的報告調子似乎比以往略微突兀。這從USCC委員威廉·賴因施等人一番意味深長的表示就可看出,“今年的報告如以往一樣在許多方面批評中國。一些具有充分理由,但往往是出于恐懼而非自信。在全球政策辯論中會禁不住去指責別人——而且經常言之有理,但主宰我們命運的是我們自己,而不是中國。指責中國從事符合他們利益的事情或許有著政治上的盤算,但這最終是一個徒勞無益的姿態。”▲(作者本杰明·肖伯特,汪析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