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縣前議長白鴻森在兩名警察的監視下“大大方方逃逸”,島內輿論大嘩。據《聯合晚報》15日報道,涉及貪污案被判刑4年的白鴻森原本應該在12月22日入監,但他因心臟病開刀在臺中榮總住院。檢方此前6次通知或傳訊他入監,都因醫生說他若入監可能危及生命而延期。12月13日晚7時許,兩名負責監控的警察忽然發現白鴻森不在病房內,調閱錄像才發現白鴻森中午就走出病房,從安全門下樓,然后失去蹤影,警方分析有人接應。白的兒子聲稱,他近來情緒不穩,有憂郁癥傾向,應該是出去走走,不會潛逃。但經過一天多的搜尋,仍未發現白鴻森的蹤跡,彰化地檢署15日發布通緝令,通緝年限為37年半。東森新聞報道稱,為避免白鴻森偷渡出境,“海巡署”人員還在白鴻森人脈最豐富的彰化沿海登船檢查,漁民則私下討論起行情,據說白的行情為60萬元新臺幣。
國民黨“立委”邱毅披露稱,“檢察總長”陳聰明曾兩度為白鴻森提出上訴,他質疑白順利脫逃,陳聰明可能是幕后最大黑手。輿論戲稱,白鴻森是用37年半的通緝換4年的刑期,很不劃算。《自由時報》還舉例說,政商要犯逃亡,下場都不太好,像前新偕中建設董事長梁柏熏潛逃后,2006年突然自愿返臺,“外界傳聞,他因被人逼債,甚至被黑道盯上,被迫逃回臺灣,甘愿坐牢”。前屏東縣長伍澤元客死異鄉,其他的重大經濟犯像前“立法院長”劉松藩和前力霸集團總裁王又曾,也是相繼潛逃。《自由時報》稱,這些逍遙法外者傷害了民眾對臺灣司法的信任。▲(韓 香)
環球時報2009-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