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在《礦山安全法》出臺過程中,國家安監總局安全監察專員楊國順曾任原勞動部礦山安全衛生監察局法規標準處處長,作為一個歷史見證人,在新中國成立60年之際,楊國順專員給記者講述了我國的礦山安全立法過程。
“我們國家是先有《礦山安全條例》《礦山安全監察條例》,后有《礦山安全法》的。《礦山安全條例》的起草,是從1979年開始的。”楊國順介紹說。
那時候,我國剛剛開始改革開放,勞動總局也走出國門,組織了一個考察團去歐美國家考察取經。當看到人家礦山生產事故少,礦山建設體制健全,尤其是有一套完備的《礦山安全衛生法》時,考察團領導就萌生了要搞一套《礦山安全法》的設想。
當時,楊國順剛剛參加工作,分在勞動總局勞動保護組,1981年8月份,勞動總局又成立了礦山安全監察局,由此,楊國順開始參與一些輔助工作。楊國順回憶,考察團回來后,勞動總局就把這個想法向國務院作了報告。國務院法制局考慮到當時立法經驗不多,報人大通過也需要一段時間,就把《礦山安全衛生法》的立法計劃改為了《礦山安全條例》。這就有了1982年國務院發布的《礦山安全條例》和配套的《礦山安全監察條例》。
后來,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各種所有制采礦企業的興起,2個條例很快就不能適應新的情況了。楊國順拿著當時的統計資料說,當時,我國有全民所有制礦山企業8000多個,城鄉集體所有制礦山企業11萬多個,個體及私營采礦點12萬多處,遍布全國2000多個市、縣,從事采礦業的人員有1920萬余人。針對礦山事故多發,煤礦塵肺病嚴重等問題,勞動總局認為,必須由更具強制力的國家法律來調整礦山安全工作、保障礦山職工在勞動生產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于是,就醞釀著把這2個條例上升為法律,并專門給國務院寫了報告。
1987年3月,國務院領導批準,由原勞動人事部牽頭成立起草辦公室,由原勞動人事部、國家經委、煤炭部、地礦部、冶金部、司法部、衛生部、全總等13個部委局和總公司負責人,組成起草領導小組,由袁寶華任組長,從各有關方面抽調專家,著手起草工作。當時,楊國順在綜合處,每天都要落實各項籌備工作。
起草小組在廣泛收集和研究國內外有關資料、總結2個條例實施情況的基礎上,形成了《礦山安全衛生法(草案)》。1988年3月,起草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討論修改后,就將草案按系統發到全國征求意見。
回憶起這段歷程,楊國順說“記憶很深”。當時,有部門和專家認為,在沒有出臺勞動法、勞動安全衛生法或安全生產法的情況下,要不要先立礦山安全法。衛生部當時也有不同意見,認為應該從草案中去掉“衛生”兩字,后來,衛生部還宣布退出了起草小組。
楊國順回憶說,那時,有些人大代表非常關注這個法,湖南人大代表程宏盛在第六屆五次全國人大會議上,還聯名32名人大代表提出了“盡快制定礦山安全衛生法”的第195號議案。從而排除了阻撓,促進了立法進程。
1988年12月底,原勞動人事部將《礦山安全法(草案)》正式上報國務院審查,國務院法制局又進行了大量的調研、協調和論證,反復修改9稿,審查3年多,才最終定下來。
1992年初,楊國順升任原勞動部礦山安全衛生監察局法規標準處處長,具體負責協調、落實后續工作。“后來報到全國人大常委會后,有的委員就說你這個立法已經太遲了,一些常委邊發言邊流淚,因為那時礦山事故特別多!”
1992年11月7日,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礦山安全法》,以國家主席令第65號公布,自1993年5月1日實行。“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頒布的第一部勞動安全法律”,楊國順特別指出。
回憶起《礦山安全法》的出臺過程,楊國順感觸頗深地說,雖然過去17年了,但有些具體條款的最終確定至今仍很鮮活,對當今礦山安全工作中的爭論仍然具有啟發意義。
比方說,“我們原來對各所有制煤礦實行的是同一標準”,楊國順介紹說。草案第二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礦產資源開采活動,必須遵守本法。”但當時農業部就提出,鄉鎮煤礦做不到,應有區別對待。“有些專家也認為,鄉鎮礦山開采條件差,技術設備落后,如果將鄉鎮礦山納入本法調整范圍,將使一大批鄉鎮礦山關閉,因此,應當放寬對鄉鎮礦山的安全要求。”后來,在國務院法制辦審查時就加了一個補充條款:“鄉鎮礦山建設、開采的安全保障,由國務院勞動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根據本法的原則,結合鄉鎮礦山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辦法。”
“后來人大審讀就說,你這是又開了一個口子,立法上沒有必要”,楊國順介紹說,有些常委委員也認為,本法關于安全生產的規定是保障職工人身安全的最基本的要求,如果鄉鎮礦山企業可以不執行本法,那么鄉鎮礦山企業職工就沒有安全保證,這與制定本法的宗旨是相悖的。后來,這個補充條款就被刪去了。這就說明,今后在制定法律法規時,要有超前意識。并且,對當前整頓關閉不具有安全生產條件的小煤礦中存在的一些爭議,也要力排眾議,義無反顧。
編輯余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