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勇
面對金融危機是不是我們就應該把錢死死的握在手中,什么都不做呢?如果您仍然想投資,又怕最后空空如也,我們是否能夠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法?
最近網絡上流行一個詞一百元周,喻意:一周之內包括全部的餐飲、交通、娛樂、購物、保健、運動等消費加起來,控制在100元以內。意圖是倡導大家在生活中節省下不必要的金錢花銷,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有意義。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節約的概念在現在來講已經不再是一句空話,從大方面來說,百元周可以節約地球的資源,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從小方面來說,能為我們節省下來不必要的開銷,把錢花在“刀刃”上。
在這里我給大家透露一下我節約的小秘方:
用一大張餐巾紙擦一下嘴的話會很浪費,我會把餐巾紙撕開分成兩次用,這也算是為環保做貢獻嘛!
平時洗澡時,我會把先流出的冷水放到一個桶里,這些水用來洗抹布、沖馬桶等都可以,即環保又節省。
結塊了的鹽和砂糖不要丟掉,倒在紙巾上放在微波爐里加熱后包起來,用手揉揉就可以恢復原狀,就可以繼續使用啦!
平時去餐廳吃飯的時候,我會把沒吃完的菜打包回家,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浪費,“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有很多生活中的小事情都可以不經意間做到節約,大家要用心去行動,不過在這里巧巧也想提醒一下大家,百元周提倡的應該是一種節約的概念,大家還是要注意好好吃飯,不能傷了自己的身體噢!要在自己能夠力所能及的節省范圍內,做到節省、節流、節儉。
金融動蕩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也逐步顯現,百姓生活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影響——通貨膨脹、失業威脅、荷包縮水等問題接踵而米。未雨綢繆、準備“過冬”,眼下幾乎成了百姓的共識。我們不是專業的股民,在手中的股票被套牢的情況下沒有必要去探究什么時候是股市的最低點然后操底,這樣反而容易讓自己越陷越深。但是,也不能因為經濟危機,總是持幣觀望,不敢投資,錯失收益的好機會。經濟危機下的節約化生活并不是不花錢,重要的是做好資產的合理配置,降低家庭的財務風險,而不是降低生活品質來應對經濟危機。應該在危機中認清自己的實際情況,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法。
金融危機下,現金為王
不要把過多的資金投資不動產或者泡沫行業,建議多持有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或債券型基金,靈活方便,有好的投資機會,可以隨時變現。追求資本的安全性和靈活性。
保持良好的心態、長期持有
大多數人多多少少都會持有部分股票,而且按2008年的行情,賬面肯定會發生很大的虧損。不要心急,保持良好的心態。現在目前是虧,那我就長期持有,總有一天能回來。改做一些定額定投,分散風險,逐步加大持有量,待到時機好時再贖回。
先保障、后收益的理財策略
檢查一下全家的保險情況,看看保障夠了沒有,特別是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有沒有足夠的保障。一般建議全家全年的總保費支出在年收入的10%-15%。有了很好的保障,再來談投資收益,分散家庭財務風險。
投資房產需謹慎
這場金融風暴,從源頭來追溯,是源于美國的房地產泡沫破裂,即次貸危機的加劇,逐漸擴散到世界金融體系,并迅速向實體經濟蔓延。由此可見,房地產泡沫破裂造成的金融風暴對于全球經濟來說,破壞力是非常大的。而當前房地產屬于高風險投資,根據專家介紹,中國的房價還會有一輪新的調整。
開源節流
開源當然就是要多些賺錢的路子了。節流當然也很重要。以前一些大手大腳的花錢習慣要收斂一下,三思而后行,是否是生活必需品,是否是可以緩緩再買的東西。大額的商品是不是夫妻雙放協商后再行購買。大額商品用信用卡付款,享受50天左右的免息期也是不錯的選擇。
合理配置資產調整財務狀況
市場波動在加大,在做資產配置調整時,可考慮分期分批、擇時進行。就目前情況而言,資產不宜在資本市場配置太多。增強現金流,變現能力強的產品應為主要目標。
在目前,關注全球經濟的發展趨勢,順勢而為,才能讓家庭理財在穩健中度過多變的經濟環境,生活品質依舊。